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自我认识及评价——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调查报告
【作者】 李永赞
【机构】 李永赞
【摘要】【关键词】
一、调查背景。每年的贺州市语文教学交流研讨会中,语文教师都会提到一个令人担忧的教学现状,就是教学低效,特别是阅读教学板块。不少教师认为主要的问题在于学生不爱积累,不爱读书,不读好书。为了进一步了解本地区农村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找到影响学生阅读能力形成的原因,在2014-2015学年度秋季学期临近期末,笔者在贺州市的平桂管理区沙田镇(隶属农村)各中学展开了一次关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为主题的问卷调查,学生累计问卷900份,累计有效问卷853份。
二、问卷设计。问卷题型有选择和问答两种,选择题中还设有单选题和多选题。设计的内容涉及四个层面:一是学生对阅读教学的认识及感兴趣程度;二是学生对自己在阅读课堂上的表现及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三是学生课外阅读的调查;四是学生对语文老师的阅读教学建议。
三、数据分析。本文主要针对抽样问卷的第二层面学生在阅读教学课堂上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进行数据分析,希望能找出阅读课堂有效教学研究的突破口。现将问卷数据分析表述如下:
1.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养成教育仍不容忽视。
问卷题4“你对自己语文课前预习的评价是?”学生回答能够坚持预习的只有9.67%,39%的学生做到比较正常预习,41.67%的学生很少进行课前预习,从不预习的学生则有6.33%。数据表明,大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语文课前预习习惯,这会不会与学生学习任务重比较大的原因有关呢,还是其他原因?这有待于进一步的调查。
问卷题5“你对自己积累课内外好词好句的评价是?”学生自我评价在含良以上的有54.67%,其中为优的占了20.67%,自我评价为中的学生有35%,差的有10.33%。此题意在调查学生的课内外好词好句的积累习惯养成情况,数据显示,好词好句的语言积累,还是有一定的成效,但还不能说令大家满意,因为好词好句的积累只是语文学习的内容之一,是基础工程,语文基础不好,语文能力就难以获得更好的发展。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是语文教学当务之急的一项重要任务,而自主预习的习惯养成也不是一朝一夕,需要老师的监督指导。
2.学生普遍懂得倾听。
问卷第6题,语文阅读课上,对聆听同学或老师发言的自我评价情况是:23%优,52%良,中等以下的是25.33%。
数据表明,学生善于倾听方面的表现还是让语文教师比较满意的,一方面说明老师的发言质量高,另一方面也说明学生的见解观点也能入倾听者的耳鼓。
3.学生普遍不能勇于发言,也不敢大胆质疑。
问卷第7题的数据显示,在语文阅读课上,9.67%的学生对自己“勇于发言”的评价为优,为良的有25.33%,自我评价在中等以下的有65%。
善于倾听和勇于发言是两组鲜明的对比,中学生追求个性,在阅读课上就勇于发言的个性展示为良以上的指数都不高,特别是农村的学生,超过了80%的学生对自己勇于发言的评价在中等以下。其中的原因是否与教师的教学有关?是老师营造发言的心理场不好吗,还是学生素质实在令人担忧?
同样,问卷第8题数据与问卷第6的数据对比依然鲜明。第8题数据显示,62.67%的学生对自己“大胆质疑”的评价在中等以下,良以上的有37.34%,其中自我评价为优的只有11.67%。
大胆质疑意味着思考的深入,是创新思维的良好表现,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非常需要创新型人才注入社会建设及管理领域。因此,问卷8的数据是语文教师必须要面对的,并希望在语文课特别是阅读课的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胆识和能力。
4.学生合作学习的前景看好。
合作学习方面的自我评价数据较之问卷第7、8两题,比较能让语文教师有些许安慰。数据显示,语文阅读课上对自己与同学“合作学习”的评价为优的有21%,良有41.67%,中等以下的有38%,中等以下的这类学生中7%对自己与同学“合作学习”最不满意,评价等级为差。
善于与他人合作也是21世纪最需要的人才素质之一,如何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解读文本探究问题实质的能力以及合作的素质,语文阅读课承载着多大的责任呢?
5.分析、理解、概括的能力仍是语文能力培养的重点。
问卷第12题,语文阅读课上,你的表现最突出的是?答要点概括的有15%,词语理解的有16.33%,句子含义把握的有17%,文章特色理解的有19.33%,选择其他的有32.33%。
问卷第14题,语文阅读课上,你对自己准确概括文章要点的能力评价是?这是对问卷第12题的进一步调查,数据显示,72.66%的学生对自己准确概括文章要点的能力在比较满意以上,其中非常满意有8.33%;对自己准确概括文章要点能力的评价不满意的有23.33%,非常不满意的有4%,这27.33%的学生可能就是语文阅读课上老师最易遗忘的角落,他们的要点概括能力得不到提升。这些数据说明我们在今后的阅读课上该做些教学策略上的调整,让每一个参与学习的学生获得要点概括的方法,提升要点概括的语文能力。
问卷第15题,“语文阅读课上,你对自己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方面的评价是?”这也是对问卷第12题的进一步调查。数据显示,语文阅读课上对自己在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方面的评价非常满意的学生有5.67%,比较满意的学生有69.67%,不满意的学生有22.67%,非常不满意的学生有2.33%。说明学生在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的语文能力还是比较让人满意的,不过能做到准确的学生并不多,还有对自己这方面的能力不满意以下的学生还有25%。我们语文教师要做的是努力使这25%的学生习得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文章中的作用的方法,并得到有效的训练,使这方面的语文能力尽可能地提升到让学生自我评价在比较满意的程度。
要点概括、词语理解、句子含义把握和文章特色理解是对学生进行语言和思维训练的载体,是对学生能够自主阅读课的高要求,也是学生语文阅读技能形成的重要标志。因此,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这几个方面的阅读技能,是值得探讨和研究的。
6.近20%的学生不理解表达方式在文章中的作用。
问卷第16的数据显示,有23.67%的学生能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等表达方式在文章中的作用,56.67%的学生表示一般情况下能理解,19.67%的学生表示不具备了解表达方式作用的能力。至于原因则需要进一步的调查。理解各种表达方式在文章中的作用是阅读教学的一项基本要求,所以,在教学中我们首先要引导学生认识了解各种表达方式,比较不同的表达方式的行文特点,形成规律性的认识之后才能举一反三,学以致用,可见,帮助学生习得“理解各种表达方式的作用”的语文能力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7.文言文教学有捷径吗?
问卷第17题是一道多选题,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表现情况。数据显示,81.33%的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借助注释理解基本内容,60.33%的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理解文章中常用的实词和虚词,有47.67%的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理解“之”“其”“于”“以”“而”等虚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53%的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说出文言文中重要语句的意思,29.67%的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简要分析和评价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有12%的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表示都不能完成以上选项的所有内容。可见,文言文阅读教学的效率并不理想,如果没有老师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文言文的能力有多高呢?这还有待进一步的调查。此外,文言文教学效率不高的原因,除了问卷第3题学生反映不感兴趣的原因之外,还有哪些影响因素呢?如何才能使文言文阅读教学高效,则需要我们做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
8.简单议论文教学初见成效。
问卷第18题(多选题)是针对阅读简单议论文方面能力的调查,数据显示,67%的学生阅读简单的议论文时能找出或归纳文章的观点,65.33%的学生能区分哪些是观点,哪些是材料(道理、实事、数据、图表等),58.33%的学生能发现观点和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做出判断,只有7.33%的学生表示没有能力完成ABC等三个选项的任务。数据表明,60%以上的学生有能力把握简单议论文,具备阅读简单议论文的能力,还有40%的学生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指导和训练,可见我市的议论文教学成绩还是让语文老师有些许安慰的。
9.学生课外阅读达不到课标的最低要求。
问卷第19题的数据显示,每学期,有20.33%的学生是从来不进行课外阅读经典名著的,能读一本的有26.33%,两本的有22.67%,能读三本或以上的有30.67%。课标要求,学生能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类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可见,我们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课外阅读达不到课标要求。
四、问题思考及应对策略。
在各组问卷数据的分析可知,语文教师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研究好实践,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一是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习惯养成教育。习惯成就一个人的品格气质,习惯也赋予人坚持学习的能力。学生能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很多语文世界里的问题都能迎刃而解。如自主养成自觉预习复习的习惯,语文知识的积累得到夯实,语文能力得到训练和巩固;自主养成善于质疑思考的习惯,思路变得清晰,思维变得敏锐,思想变得深刻;自主养成朗读的习惯,语感得到增强,理解力得到训练;自主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语文的视野变得广阔和深邃,利于听,利于说,利于读和写。可见,把语文学习习惯养成教育提高到研究的高度来认识,需要语文老师高屋建瓴地、多角度、多渠道地对学生进行语文学习习惯养成教育。
二是语文阅读中的理解分析概括能力的培养。理解、分析、概括,是每一个位学习者都要具备的一种能力,高质量的理解、分析、概括,是语文好手的表现。学生一旦具备这种语文能力走出社会,走向生活,那么,会有更多的优越感和自信力。所以,把如何让学生获得理解、分析、概括能力,是一个非常值得继续深入探讨和研究的课题。
三是学生勇于发言大胆质疑的能力培养。勇于发言是语言思维及语言表达训练的有效方式,也是语文能力的发展层级。大胆质疑,也是语文能力的发展层级,是创新思维的重要表征,是21世纪人才要求的素养之一。可见,勇于发言、大胆质疑是语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发展对人才素养的真切要求。勇于发言大胆质疑不仅需要好的情商(如勇气、胆识),也需要一定的智商(如语言表达、质疑能力)。演说家、政论家就是这方面的高端代表。语文学习中,学生获得勇于发言大胆质疑的能力,能使他们更好的适应复杂多变的生活百态。可见,这也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
四是表达方式的理解和运用。这个议题同样值得语文老师关注和研究。生活处处有语文,善于表达,利于沟通和理解。语文阅读课,能给学生营造专题学习的情境,准确地高质量地学习各种表达方式,学会运用各种表达手段表情达意,提高自身的语文能力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