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如何精心编写小学数学教学案例

【作者】 李仕燕

【机构】 贵州省兴义市白碗镇大水井小学

【摘要】一个优秀的案例,能教育人,能感染人,能给人以丰富的内涵,在教学过程中能引领本专业的研究探讨和提升。好的案例必须有它的鲜明的特征,彰显它的人文学科学性实用性。优秀的案例,还有它的育人功能。编制案例的时候应当突出客观性独特性价值性。这样才能写出好的案例来。
【关键词】教学案例;案例内涵;特征功能;案例的编制
【正文】

  一个案例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一个或多处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教学案例描述的是教学实践,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感情在内的故事。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应该描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中教师与学生典型的、生动的交往状态与外在行为,刻画他们丰富的、细腻的精神状态和内心世界。

  一、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的特征

  素材真实性。案例所反映的应该是一个真实事件,即案例描述的是真人、真事、真情、真知,要能激发起大家的思考,引起执教者的共鸣,这样的案例才是真正的案例,是反映共性的案例。

  选材典型性。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叙述的是一个数学教学的典型事例,这个事例要有一个从开始到结束的完整情节,并包括一些戏剧性的冲突,这些冲突主要集中在数学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数学思维上的冲突。只有引起学生思维的冲突,才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激情来,才能有效的执行教学内容。

  情节具体性。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的叙述要具体、特殊,要能够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生动地描述出来。例如,反映某一个数学教师与学生围绕一个特定的数学教学目标和特定的数学教学内容的双边活动,不应是对活动总体特征所作的抽象化的、概括性的说明,而应是对双边活动的具体情节展示叙述,做到翔实、有趣。

  时空广延性。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的描述要把事例置于一个时空框架之中,也就是要说明事情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等。案例的描述要放在一个现实的生活场景之中,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案例的外延一定要适合学生的主观愿望,内涵一定要符合本地本校的学生实际,不能泛泛其谈,要有具体的内容,要让学生听了后有所感悟。

  目标全面性。小学数学数学案例对行为等的叙述,要能反映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特性,涵盖教学目标的全部,揭示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数学认知的思维活动,对教学的态度、情感,学习数学的动机、需要等。

  二、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的功能

  小学数学教师写作案例具有以下功能:

  记录功能——案例写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了一个记录自己教学经历的机会。案例写作实际上是对教师职业一些困惑、喜悦、问题等等的记录。如果我们说一个数学教师展示其自身生命价值的主要所在,是在课堂、在学校、在与学生的交往的话,那么,案例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教师生命之光的记载。在案例中,有教师的情感,同时也蕴涵着无限的生命力。案例能够折射出教育历程的演变,它一方面可以作为个人发展史的反映,另一方面也可以作为社会背景下教育的变革历程。

  导向功能——案例写作可以促使小学数学教师更为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能够成为案例的事实,往往是小学数学教师工作中魂牵梦绕的难题,或者是刻骨铭心的事件。如果你对案例写作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一种工作方式,那么随着案例材料的增多,你就会逐渐发现你自身工作的难点在哪里,今后努力的方向是什么。

  反思功能——案例写作可以促进小学数学教师对自身行为的反思,提升教学工作的专业水平。如果把反思当成数学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不是一时冲动或岁末特有的行为,就可以极大地促进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其向专业化水平迈进。

  传播功能——案例为教师间分享经验、加强沟通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教师工作主要体现为一种个体化劳动过程,平时相互之间的交流相对较少。案例写作是以书面形式反映某位或某些教师的教育教学经历。它可以使其他教师有效地了解同事的思想行为,使个人的经验成为大家共享的财富。同时,通过个人分析、小组讨论等,认识到自己所从事工作的复杂性,以及所面临问题的多样性和歧义性,并且可以把自己原有的缄默的知识提升出来,把自己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或不证自明的知识、价值、态度等,通过讨论和批判性分析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

  三、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的编制

  编制原则。(1)客观性原则。一个案例就是关于某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它不能用“摇椅上杜撰的事实”来代替,也不能用“从抽象的、概括化理论中演绎出的事实”来代替。坚持实事求是,尽量依据时间发展顺序客观记录事例。杜绝掺假现象,不会“合理构想”。不搞“文字游戏”,不因文字篇章的需要而扭曲或改变事实。(2)独特性原则。在撰写案例活动中,倡导教师开展创造性的工作,不人云亦云,不见风使舵,要有个性的观察、个性的实践、个性的反思、个性的表述。(3)价值性原则。撰写案例的目的在于推动教学的改革。因此,所选事例的先进性与实用性价值程度,与案例本身的实际意义成正比。所以,要站在时代的高度面向教学实际需要选择事例。

  可见,案例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即“案例+反思”。案例是为了一个主题而截取的教学行为片断,这些片断蕴涵了一定的教育理论。它源于实践,但高于实践。案例以真实的教师和事件为基础,但又不是简单而机械的课堂实录,它是教师对自身典型教学事件的描述,它可以描述一节课或一个片断,也可以围绕一个主题,把几节课的相关片断叠加。从案例内容的表述形式看,主要有“叙事式”和“对话式”;从案例内容的编排方式看主要有“单一式”、“对照式”和“递进式”。反思一方面是基于案例,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实例印证理论;另一方面要高于案例,要从案例的分析中生发出新的问题,提出新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