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作者】 周慧贤

【机构】 新疆哈密巴里坤县奎苏镇双语幼儿园

【摘要】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教育的效果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最重要的是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只有幼儿本身有自信心,能坚持并付出努力,才能获得成功。
【关键词】良好习惯;激发兴趣;培养能力
【正文】

  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教育的效果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随着幼教改革的深入,尤其是素质教育的不断提高,我园立足于本园的实际情况,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中心,积极为幼儿创造宽松平等的教育氛围,致力于塑造幼儿健全的人格,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下面本人结合幼教实际,谈谈在探索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方面,的一些做法。

  一、家园合作,培养孩子日常行为的好习惯

  我园的幼儿多半都是来自不同地方的,大多出生在穷乡僻壤的环境下长大的哈萨克族的子女,他们靠放牧为生,过着游牧的生活,条件艰苦,经济条件差,入园来,语言不同,卫生习惯不好,拖拖拉拉,甚至动辄打人,抢东西吃,烦燥不安等不良习惯时时发生。

  面对重重情况,我们配合双语教师,召集孩子家长来园参与学习、体验、思考、讨论、认识自己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教育地位,让家长特别是语言发展方面,跟家长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让家长更直观地感受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了解孩子在集体中的规则状态,师幼相互结合而成的集体力量则可谓强大无比,他们在集体中有榜样的教导,同伴的鼓励,竞争的鞭策和荣誉的引导,以致习惯的力量在这儿可登峰造极,更进一步体验行为习惯对孩子的重要性,懂得了从小养成礼貌为先、宽容待人、助人为乐,这种参与式的家长会,使家长意识到应为幼儿创设整洁、有序的物质环境,应提高自身素质,为幼儿树立榜样,积极引导孩子在生活中养成讲文明、守秩序的好习惯。因此,我们说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家庭在塑造儿童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培养幼儿独立生活的习惯

  英国作家杰克·霍吉说:“行为变成了习惯,习惯养成了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深刻揭示了良好习惯对于一人一生的重大影响。因此,在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良好习惯时首先从劳动习惯开始。

  幼儿刚入园,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对他们进行自我服务训练,培养幼儿独立生活的能力。比如在吃饭前,我先让孩子排好整整齐齐的队伍,带领他们去洗手间。这样训练有序、井然有序。哈萨克族的饮食有着浓厚的游牧生活的特点,主要食物都取决于牲畜、奶类和肉类,是日常生活的主要食物,面食是次要的食物,很少吃蔬菜。因此,大多数哈族小朋友饮食不习惯,吃饭时挑三拣四,蔬菜落在碗里,或偷偷扔在地上。我发现时细心开导、耐心讲解多吃蔬菜好处多、营养丰厚,多吃蔬菜让我们健健康康、茁壮成长。

  比如:唐努尔小朋友不情愿吃蔬菜面食,吃饭时比吃药还难受,她身体弱,长得瘦小,我看到这些情况,心里着急,每当吃饭时,我就坐在她身边,一勺一勺地喂她吃,把菜和面食混合在一声,鼓励她细嚼慢咽,自己碗里的饭菜吃得干干净净。久而久之,她吃饭时确实离不开蔬菜了。这一事实给了我一个成功的喜悦。吃饭后,引导孩子自己收拾碗勺,再用各自的小毛巾自己清理餐桌,拣起地面上的垃圾,摆放桌椅、板凳等一系列活动,孩子们干得可积极了,挣着抢着,都忙碌着。就寝前,老师喊口令“猫咪休息,静悄悄。”这时孩子们忽拉一下,脱鞋、摆鞋,动作干净利落,都争取把自己的鞋摆放在最佳位置,然后整个寝室鸦雀无声。饭前饭后这段时间,孩子们在不停的动手劳动、思考问题,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小脑袋清清楚楚的。起床后,有的孩子忘了他的鞋的样子,看到这情形,其他孩子也着急地为他找鞋,为他穿衣,从而培养了幼儿为大家服务的思想和劳动的兴趣。实践证明,劳动教育既能提高幼儿的劳动技能,也能发展幼儿的智力,更能培养孩子高尚的合作精神,为独立生活打下牢靠的基础。

  三、培养幼儿的自理习惯

  1、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说:“最杰出的创造肯定不是当一个人不愉快时做出的”。罗森塔效应告诉我们:“一个人能力受自信的影响,能力并非固定资产,能发挥到何种程序有极大的弹性。”幼儿刚开始做一些事情都应在兴趣中开始,在愉悦中完成,而不是被迫的、勉强地去做。其实幼儿做任何事情都有感兴趣的一面,根据这一特点,我们教孩子自理生活时,首先应该激发孩子的兴趣。

  2、培养能力

  凡事贵在坚持,而幼儿做事的随意性很强,能做的不愿做,不能做的事偏偏要去做。作为家长应该使孩子把学会的每项自理活动都坚持下去,变成一种习惯,否则,前面努力将会白费。因此,我们应对不同情况的浅显易懂的道理去开导他们,比如读书、讲故事,因为一篇美文犹如一杯清茶,沁人心脾,一则故事犹如一面旗帜,指导他们的方向,一本好书犹如一缕阳光照跃他们的天空,讲《画家小老鼠》小故事:小老鼠想成为画家,但是小动物们没有一个说他能成功的,小老鼠没有气馁,而是每天坚持画画,最后竟然获得了比赛的一等奖。小老鼠的做法,可以提醒幼儿在学习过程中不要理会别人的轻视,而是要不断增强自己的信心,并坚持努力,这样才能取得成功。审美意志的培养,最重要的是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只有幼儿本身有自信心,能坚持并付出努力,才能获得成功。为此,家长在培养和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时,一定要注意激发幼儿的自信心,使幼儿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艺术活动中,胆怯、害羞或者是畏畏缩缩都是很难学到真本领的。

  四、培养幼儿良好品德的好习惯

  作家徐志摩在《再谈管孩子》一文中说:“品格教育,不是知识教育,我们不敢说合理的养育就可以消灭所有的败类,但我们确信,环境与有意识的训练在十次里至少有八九次可以变化气质、养成品格,管好你的孩子,帮他开好方向,以后他就会自己寻路走。”因此良好的品德行为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在幼儿时期进行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为了将来,社会的文明进步发展需要。良好的品德行为培养要从小事做起,幼儿活泼好动、模仿性强,我就为他们开展了些喜闻乐见的学习实践活动,如:读儿歌、顺口溜积累、绕口令比赛、笑语一刻,为他们创造语言运用的场所,我变着花样进行,总是给他们一个新鲜有趣的感觉,逐渐使少数民族幼儿大胆开口学汉语、说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