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高中体育教学创新性之我见

【作者】 陆 琼

【机构】 云南省镇雄县第一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各学校从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三个角度具体进行体育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尝试。在改革过程中,体育教师应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塑造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时代新人为教学出发点,树立以“健康第一”、“学生为本”为教学指导思想的教学新理念,创造“快乐体育”的教学模式,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为新形势下的体育教学改革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同时提出了高中体育教学不可忽视的观点,对教学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笔者就多年的教育实践,谈谈如何做好高中体育的创新性教学,与同行探讨。

  一、树立 “摒弃糟粕”和“推陈出新” 教学理念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全面推进,体育教育改革也溶入了这一场课程改革的浪潮中。20019月“体育与健康”课程在全国38个国家级中小学实验区进行实验,在中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体育教育这一学科凭借自身独特的教育方式在教育领域占有着重要的地位。为了适应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教育部在200012月颁布了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和普通高级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这一大纲的颁布使得体育教育的指导思想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指导思想的变化使得教学目标指向、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一系列相关因素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领域中体育课程教学的指导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不断地健全完善,在培养人才、服务社会、提高国民素质方面取得过重大的成就。但是,时代发展总是在呼唤着深刻的变革,许多传统的内容模式已经与高素质、健康型人才的需求不相适应,一些陈旧过时的观念和方法需要我们认真去反思和改变。例如,教学内容体系过于呆板单一;再如,规定的跳高项目,初中阶段学跨越式,高中阶段学背越式,教师只能按纲施教,学生只能照老师的学,缺少自由发展的余地,无法形成多元化生动活泼的局面;又如,要求同一年段的学生人人必须“快跑达标”,结果使得一些学生在秒表的计时下不断地重复跑、疲劳跑,仍然无法“过关”,这对于学生的心脏发育和骨骼发育是极为不利的。简单的教师传授式教学方式颠倒了教学中的主体和主导关系,体育教师由主导地位为主体角色,使得学生失去主体地位,处于被动、机械地学习状态,缺乏了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教学方法上要“积极思考”和“追求创新”

  由于传统教育教学的方式影响根深蒂固,在这种模式下,教师习惯把自身作为本位,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新《课标》要求努力转变师生观念,定位好各自的角色。在角色定位调整过程中,有意识地减少教师的“主渲”成分,加大学生自主性活动的比重;把培养学生的体育与健身兴趣和爱好作为课改的突破口。无论做任何事情,兴趣和爱好都是一种内动力,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就必然会去投入,在不断的投入中,形成了爱好,并且会把爱好作为自己生活学习中的乐趣。

  体育课的一个基点就是激发和培养与健身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在教学中,笔者将此作为课改的突破口,全力促使学生动起来、活起来,注重维护体育运动的群体性合作效能。学校体育的一项重要功能是要借助相关项目,培养和锻炼学生的集体观念、合作性与个人特长的发挥。高中阶段将是他们“认识体育”的黄金时期,而许多人对体育与健身的兴趣和爱好常常是在参与“合作体育”中建立起来的,通过经常参与公共合作项目的活动,使学生体验到体育合作效能的真正内涵,从而自觉地加强各项锻炼。学校体育,既需要营造生动活泼的群众性健身环境与氛围,也需要加强对一些专长学生的培养和提高。同时,推进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改革,学校和体育教师自身能力素质要提高,也需要兄弟学校间的共同研讨和交流。比如:举行专题报告和讲座,与毗邻的兄弟学校广泛开展教研活动;在校内则经常安排体育教师间的相互评教评课,取长补短、互动提高等等。 具体来讲可采取以下策略来达到教学目的。

  1、利用多媒体技术对体育教学难点进行突破。许多高中体育教师认为多媒体与体育教学没有联系,高中体育教学的错误观念,引起多媒体无法很好应用于体育教学。多媒体不仅对语文教学具有推动作用,对体育教学的作用也很大,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例如,要介绍一项内容给学生,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该项运动的动作,在展示过程中,可插入一些关于学生感兴趣的体育明星,介绍有关体育运动。如此,可增强学生的体育感悟,提高学生对体育的浓厚兴趣。同时,针对高难度动作而言,教师难以到位的进行动作示范。针对这类情况,可选择多媒体技术来示范,对比难动作根据授课定格、放慢,引导学生观察体育动作,可使体育动作更加清晰,且更加形象具体,以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2、在体育教学中给学生多预留想象空间。在传统体育课程教学中,教师通常只重视练习强度、密度,学生是一种被动学习的状态,所有体育课程学习都是教师安排的,学生被动的成为了接收知识的机器,若学生违背了教师的安排,会被定义为坏学生,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组织学生主体地位,为学生预留现象、思考空间,通常想象知识比被动接受知识效率更高。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想很好的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就必须使学生通过现有感知材料展开现象。若丰富了学生的现象,其肢体动作也就明显增多,想象力也随之增强。学生在学习某个动作的过程中,该动作首先通过大脑反映。例如,学生练习篮球的三分射篮时,男学生的头脑自然会反映某个篮球明星的经典镜头,并模仿该明星的射篮动作。想象是随着大脑思维的变化,而不断运转的,必然会出现多种样式的美丽画面。

  总之,本着面向未来培养人才的教学宗旨,作为高中体育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教学新方略,在开拓创新中让素质教育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