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藏汉双语模式下小学英语学习困难的成因分析及研究

【作者】 李淑娴

【机构】 甘肃省甘南州合作市藏族小学

【摘要】本人通过多年在双语类学校担任小学英语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经验,从教材大纲,教材,语言环境,年龄障碍,家长,学生自身等方面,对于藏汉双语模式下小学英语学习困难的成因做了详细的分析及研究。
【关键词】双语;小学英语
【正文】

  1.教材大纲问题与教材问题

  我认为我国教育部门对小学外语教育没有提出统一的要求,也没有制定小学英语教学大纲,虽然有的地区已有地方性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但没有实际指导作用.首先,没有统一的教材,而统一教材可以统一教学进度和教学思想,便于研讨和培训.第二,教材的质量.现行的教材普遍存在质量问题,包括教材的编写和印刷装订质量.有的教材商业气息太浓,包装华丽,内容却枯燥无奇,还频繁出现装订帝国内线脱落的现象;有的印刷马虎,比如把红色印成橘红色,从而在教授颜色类单词时,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第三,配套课件.有的教材仅有磁带和挂图,没有其他配套课件.教师若要上好课,必须自己动手制作课件,如幻灯片头饰动画等.而英语教师的教学任务一般比较重,精力有限,在这方面花费太多的精力财力物力,会影响教学进程.

  2.语言环境问题

  农村小学生英语学习氛围基本呈现空白,学习动力严重不足,学习兴趣难以保持,成绩尴尬.城市学生见面说:“Woo , you are so cool !”而农村的孩子见面说:“吃饭了没?”;城市的孩子们看到“TAXI”或“Mcdonalds”就象看见自己身上的衣服一样司空见惯,而农村的孩子要查字典才能知道他们到底什么;城市的少年听着优美的英文歌曲,发各种夹杂着英语的E-mail ,而农村的孩子却连一台最便宜的录音机也买不起;当农村孩子和他的父母亲跌打滚爬在泥土里时,城市里很多的孩子在幼儿园里熟练地唱:“见面见面说hello,再见再见是bye bye,姐姐妹妹是sister”;泥土给予农村孩子质朴的同时也赐予他们沉默和害羞,当他们上这种必须开口说的完全陌生的英语课时,其学习氛围整体呈现一片空白,加上农村的特殊环境,有关英语语言的媒体和信息几乎没有,你不可能在这些地方找到一本英语的杂志或报刊,因此在感性上他们感觉不到学习英语的必要性和乐趣,学习动力严重不足(因为很多学生在中学阶段对上大学的希望感到非常渺茫,加上近几年考上了大学的农村学生就业的不理想和学费的高抬是他们并不热衷于“学而优则仕”)。这些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本就不高甚至没有兴趣,老师费尽心力培养出的兴趣很快随学科难度的增加和课堂任务的增多而付诸东流,最后考出的成绩可想而知是多么尴尬。面对这样的成绩,难道我们能庆幸我们保存了本土文化,自觉抵制了西方文化的侵袭?农村学校英语教学活动孤立无援,生源质量低,教师出力不讨好,事倍而功半,教师尴尬。

  3.农村小学生的年龄障碍

  从教育学来讲,510岁是一个人母语思维最佳的培养阶段,锻炼阶段,用母语进行教学,不但对培养和提高学生母语水平有利,而且对培养人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有好处。如果这时学习一门外语,他们不但会用混淆的两种语言来表达思想,混淆母语文化与外来文化,而且容易产生一定的挫折感,这样会对智力的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

  我们在给小学生做家教时发现,小学生的接受能力不是很好,他们连最基础的名词形容词和动词都分不清楚,当我问他apple时动词还是名词时,他会给出一个我们觉得奇怪的答案,说是动词.这说明他们对这些知识完全没有概念,而这些知识的掌握程度的高低影响了他们学习英语.他们在对母语的掌握也不是很好的阶段学习英语确实是负担很重的.所以老师和家长的引导显得尤为重要.

  4,家长方面

  父母是最好的启蒙老师.老师的精力毕竟有限,无法顾及到所有的同学,而且通常小学生不太会主动问老师问题,哪谁来帮他们解决难题呢?我们认为家长担负着责任.在农村地区,家长的教育水平普遍不高.所以家长应该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

  5.学生自身方面

  学习是一种内部的心理变化过程.教师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为学生创造一个理想的外部条件,促使学生向教学目标规定的方向产生持久的心理和行为变化.学校的教学活动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是外部条件,而外因是通过内因以内引起作用的,因此,只有当教学活动的设计符合学生学习的内在规定时,才能有效的促进学习.教学活动的安排必须讲究科学性,必须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 激发兴趣和动机:研究表明,长期的认知领域的学习,首先要激发学生求知的需要.动机与学习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动机以增强行为的方式促进学习,而所学到的知识反过来又可以增强学习的动机.在某种程度上讲,提高学习动机的最适宜的方式主要在学习的认识方面,依靠富有成效的教学成绩和增强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兴趣的激起也主要在学科本身,如设置一个富有挑战性的情境,告诉学生达到学习目标后能解决面临的困难等,也可以用学科发展的前提来激起学生对学科的关注与献身于学科的发展.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的确实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

���L� ��@���,问“为什么?”立刻有人回答,动词加了ing 才能充当主语。交际的目的达到了,语言难点突破了。以旧引新,用新带旧,使对话变得更丰富、更充足,再通过教师的讲评,使学生对自己的首创精神产生一种向往之情。从而培养了学生扩散性思维,帮助他 们掌握求知创新的技巧。

  三、 启发

   实践证明无论记忆多少语法规则,对于语言习得来说,并没有实质性作用。然而掌握一定的语法规则能够提高语言实践的自觉性,减少盲目性,因此创设情景学语法,即学了语言又学了语法,一箭双雕,符合用英语来学英语的原则。但学生还须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归纳出规则,使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因为认识规则的监控作用不仅能有意识地利用语言规则,促进理解语言材料的速度、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灵活运用规则进行言语交际的能力。启发得出规则的具体过程为:

   积累材料——套用句型——点破规则——练习运用——系统归纳

  四、 探求

   作为教师要想使学生的创造力得以充分发挥,就要在教学思路上表示为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进行思考,现行的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只寻求一种答案,而学生并不因为找到一个答案而满足,而是一问多答或一答多问,而创造性活动便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

  当学生对于一般问句、选择问句、特殊、反意问句等基本掌握后,搞一些多项性提问,判断性和逆向性提问。特别是逆向性提问很受学生的欢迎。所谓逆向性提问是教师先提供答语,让学生根据答语提问,所提问题必须与答语吻合,这种方式使得答语有好几种提问,学生顺着答语可以开拓思路,增强思维力。

   五、 交际

   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听、说、读、写的语言交际能力。语音、词汇、语法、句型结构都是学习语言交际能力不可缺少的材料。语言交际能力主要通过语言交际活动才能实现,因此使教学过程交际化就显得非常重要。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力求根据交际性原则,努力创造英语交际的氛围,充分利用幻灯、图片、 简笔画、表演、对话造句说话等方式,使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灵活地交际。因为只有贯彻交际性原则,课堂教学模式才会真正成为动态式。如在复习一般过去式的时候,可以利用简笔画介绍小明一天的活动并在每个图片下面写出关键动词。引导学生就图片问答。最后由学生分组介绍各自一天的活动以及你的朋友、妈妈、爸爸等昨天一天的情况。通过情景交流,学生掌握了一般过去式的用途,也实现了交际这一目的。

   总之,英语教学的启发引导教学模式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防止分化,实现大面积丰收,其次要大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即听、说、读、写的能力。实施英语教学的启发引导教学模式后,大部分学生能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对话;完全能接受老师用英语授课,且高效完成课内外听力训练习题;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迅速编创对话、而且能按老师的题目即兴对话,对话不仅流畅准确、且内容广泛充实。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不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