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兰州白云观道教音乐初探
【作者】 李成伟
【机构】 西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摘要】道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必须借助于一定的艺术形式来显示自身的力量,而音乐则成了表达宗教信仰、宣传教理、教义的重要手段。凡有醮仪便有音乐,二者结为一体,具有浓郁的宗教色彩;同时还集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和民间音乐之大成,又显示出强大的社会功能。道教音乐已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化体,它根深叶茂、源远流长。【关键词】道教;兰州白云观;仪式音乐
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西北民间小戏与祭祀仪式研究”(项目编号为11EB129)的阶段性成果。
道教作为中华民族唯一的本土宗教,承袭了上古时代中原地区的神仙信仰,以道家思想作为自己的理论依据,并吸收了部分少数民族的习俗与崇拜,这些信仰形式及内容构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民族特点与价值观,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植于中华沃土的道教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它源于古代社会的原始宗教信仰和民间巫术、神话传说。经历了近两千年的历史演变,其中,各种斋醮科仪是道教文化的本质要素之一,道教音乐则是道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传承久远,旋律古雅,优美动听,生动体现了宗教与艺术的有机结合,它不仅追求庄严、肃穆的情调,还追求乐人、乐治、乐天地、乐神灵的理想境界,可以用来陶冶人的情操。
东汉道教创立时,道教音乐初萌,经历了南北朝时期、唐代、宋代、明朝、清代,具有时代的历史演变与各个地方色彩的态势。1949年以来,随着党的宗教政策的全面贯彻实施,恢复了道教客观管理体制,以前的自传自养,时断时续的道教科仪活动开始复苏,一些地方的道教宫观逐步的开展了正常的科仪活动,使得道教科仪音乐在配合斋醮科范仪式中,起到了烘托宗教气氛,渲染法事情节的重要作用。道乐则是其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道乐中所使用的乐器有铙、铛、镲、铃、鼓、钟、螺、磬、木鱼、三角铁等打击乐;笙、管、笛、箫等吹管乐;古琴、二胡、板胡、阮、筝、琵琶、扬琴等弹拨乐,通常用于法事活动的起韵、过门、结尾以及伴奏。中国历史上曾有不少道士是著名的音乐家,如林灵素、冷谦、华彦钧(人称“阿炳”)等,其《二泉映月》等是我国民族音乐中少有之佳作。
兰州白云观,又名吕祖庙,位于美丽的甘肃兰州,坐落于黄河风情线上,以特有的道教文化底蕴丰富着黄河岸边的风情,传播和讲述着道教历史、文化的兴衰,且开放接待游人观光的一座古朴典雅的名胜古迹,现为省、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兰州白云观管理委员会成立,省、市道教协会,在此办公,兰州白云观原有上观、下观之分,上观原址在郊区崔家崖极寿山。20世纪50年代修建兰新铁路时被全部拆除,现在人们所说的白云观,即指下观,与黄河北岸著名的丝绸古道金城关遗址遥相对峙,道光年间,成为清代兰州地区规模宏大,建筑完整的道教十方丛林。近20年来,已成为荟萃十方全真道士和联络全省正一派道士以及信教群众开展宗教活动的中心场所。
2012年,白云观启建纪念本观恢复宗教活动30周年大庆的竣工法会上,由香港青松观、北京白云观、湖北武当山、武汉大道观、通渭湛龙观及本观设立五个庄严的金木水火土五行的祈福法坛,为兰州市民祈福,祝愿国泰民安,风调雨顺。晚上在省政府礼堂举办了一场音乐晚会,纪念这一空前盛况。
2014年12月14日晚,由中国道教协会主办,香港蓬瀛仙馆、兰州市道教协会、兰州白云观承办的“玄音秦声西北风”第十四届道教音乐会在金城大剧院举行,香港道乐团、武汉大道观、西安八仙宫、兰州白云观、西安都城隍庙、武当山道教武术团参加演出,演出节目包括西安八仙宫经乐团的《瑶坛设像》、西安都城隍庙鼓乐社《西安鼓乐》、武当山道教武术团《武当内家功夫》、兰州白云观道乐团《混元赞》、武汉大道观道乐团《玄门乐舞——祈太平》、兰州文理学院音乐舞蹈学院合唱团联合《倒卷帘》《乐诵(道德经)第一章》等精彩节目,演出持续约两小时,共同为观众呈上了一场集歌乐舞为一体、充分体现浓郁西北地域文化和道教文化的音乐盛典。
2014年6月,本人受邀,担任兰州市白云观经乐团二胡演奏员。在参加学习道教音乐相关的排练与演出活动中发现,经乐团的乐队编配尚未做到完善,许多乐器在乐队中都没有使用,因为缺少演奏乐器的道士,以致于道乐演奏与诵经不能完美的结合起来。
道乐作为一种古老的宗教音乐,在曲调和情调的内涵上,无不渗透着道教的基本信仰和美学思想,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格局。道乐主要用于颂赞神仙、祈福消灾、超度亡灵和修持养炼,曲调形式上有“阳韵”和“阴韵”之分,“阳韵”多用于早坛功课和祥祈性法事;“阴韵”多用于晚坛功课和超度法事。通过音乐的烘托、渲染,道教的斋醮仪式更显庄严、肃穆、神圣和神秘,在音乐中各种神仙意境得以和谐生动地再现,把人的情感带入了神秘的神仙世界。
参考文献:
[1]史新民.道教音乐.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9.
[2]道教常识.兰州白云观道院、兰州市道教协会翻印.2006.10.
[3]闵智亭传谱.全真正韵普辑.中国道教学院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