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利用创造技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作者】 成晓璇

【机构】 山东省邹平县长山镇第二初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人的一生贵在创造,珍在创新,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力,21世纪需要创造性的人才。所以,我们作为培养人才的工程师,培养有创新意识和创造型的人才是我们中华民族复兴的需要,也是我们全社会的需要。因此,我们应十分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合理的将创造技法运用到课堂教学中。

  一、问题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要能激起创造性思维

  因为学习是一种继承和创新,很多知识是人类通过长期的实践活动和科学探究总结出来了的,当然也有一些有待人类继续去认识和利用。因此,我们既不能向应试教育那样牵着孩子们前进,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也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放任自流。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思维僵化。我们应打破这种僵局,巧设疑问,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教学中只重视教学结果,而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缺乏自主的思维空间,知识与能力错位。要让学生创造思维得到发挥,教师要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上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背景,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创造性地思考,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然后教师综合学生的不同答案最后确定正确结果。例如,在《探究浮力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观察铁片、牙膏皮、橡皮泥在水中下沉的情景,然后巧设问题:你能想个办法让他们浮到水面上吗?这时学生就可利用生活体验“轮船”模型来想办法了,也就不难想到浮力跟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了。这样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对学生加以引导,让学生受到创新思维的熏陶,逐渐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教师要不断激励学生运用观察、比较、实验、归纳等手段提出假设和设想,使学生学会运用假设和猜想的方法解决问题。

  二、改革实验教学,创设创新情景,培养创新能力

  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基础和手段,实验不仅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实践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也是为学生创设创新氛围,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提高科学素质的有效途径。在实验教学中在透析教材实验得基础上,再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验代替物,让学生去尝试另一种途径去探究物理规律。例如,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给学生提供不对称LED灯、跳棋等物体来代替蜡烛,让学生分析,用这些物品代替蜡烛后的优缺点(这里用到了列举法)LED灯比蜡烛成像稳定,操作更简单,但是不易取材;用跳棋代替蜡烛虽然容易操作,但是它不发光,成像不够清晰,比较暗,不易观察。另外让学生去思考还有什么更好的物品来代替蜡烛更易操作且直观(改进的希望点:①实验取材应更方便;②实验现象应更明显;③改进后学生的操作尽可能简便。这里是希望点列举法)……在实验教学中,教师不失时机地对学生的标新立异的方法给予肯定、支持和帮助,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和独立思考,并通过实验否定错误的假设或修正不完善的猜想,从而使学生解决问题的勇气、信心、毅力、科学的批评精神和创造力得到有效的培养。

  三、巧设发明小组,互相补充,增加创造性思维的机遇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非常规思维,它是一种粗糙的、有裂缝的有时是非理性思维,因而创造性思维可以相互鼓励、相互渗透。因此,用发明小组的形式把各种不同知识背景的有创造潜力的学生组织在一起,通过相互启发,互相补充的讨论,可以产生更奇妙的长造型设想。

  发明小组的人员主要是班集体中精力旺盛、思维活跃、有强烈好奇心切具有发明创造精神的同学。

  发明小组成员可以在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发明创造,也可以对教材实验器材或者是生活用品进行的改进做些探究实践。

  总之,作为基础教育的物理教学,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时,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物理学科的特点,遵循认知规律,尽力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尽力为学生营造创新氛围,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学会创新,学会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