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中学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作者】 蒙 璇

【机构】 贵州省黔南田家炳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中学语文教学不能脱离社会生活,脱离学生实际,脱离了社会生活、学生实际,就会将充满人性之类,人文价值实用价值,的语文变成了枯燥乏味的东西,这是应试锻练。我们要走出困境,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就要提高学生的素质,除了重视智力因素的研究开发,还应重视诸如意向、意志、习惯、宿趣、信心等多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不但能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习成绩,还能使学生终身受益。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以下几方面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自读、用工具书,规范书写习惯

  我们知道教学一篇课文,教师不可能面面俱到,也没有必要。在此要加强培养学生提前自读.勤用工具书的习惯,有利于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学生能利用工具书自行解决的问题,教师绝不能包办代替,要消除学生的依赖心理,逐步养成勤用工具书的习惯,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勤用工具书是准确认读的基础,准确认读是规范书写的条件,规范书写又便于准确认读,所以教师注意培养学生规范书写的习惯。养成了这种习惯,识字量会大大增加,这就为尽量不读错字、不写惜别字奠定了基础,为大量的田读准备了必要条件。同时、规范书写的习惯还可能演绎为书法爱好.成为美育的一个环节。

  二、培养学生运用普通话多读的习惯

  通过对部分学生学习习惯的调查,他们还没养成学习的好习惯,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不善于合理安排时间,缺乏习惯计划学习;②缺乏预习和课前准备的习惯;③没有形成良好的听、说、读、写的习惯;④没有做好笔记,没有作笔记的习惯;⑤不善于使用工具书,缺乏查资料和课外阅读的习惯;⑥上课精力不集中,没有认真思考的习惯;⑦缺乏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⑧不善于温故知新,有的甚至没有自觉复习的习惯……这些问题既造成了学生学习效率低下,使他们很难适应终身学习和今后工作的需要,势必影响到他们一生的发展。

  多读是学习语文的要点,是提高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需要,是培养学生精思的需要,是中学生年龄阶段的需要,是提高写作能力的需要。这是因为多读能培养良好的语感,掌握规范的语言,丰富学生的词汇,能提高学生布局谋篇的能力,能培养学生写出立意深远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而普通话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语言,如果我们的学生连本民族的共同语言都不会讲,那么语文成绩就难以提高,所以,培养学生运用普通话多读的习惯是很有必要的。

  三、培养学生勤于观察,大胆质疑,善于动笔习惯

  创新始于提问,学生创新意识的萌发和创新能力的形成是从提问开始的。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善于引导学生,鼓励学生敢于提问,大胆质疑,敢于走出教材本本的束缚,让其“问有所值,善于提问”,要做到问有所值,善于提问,多思多问是必要的。这一习惯的养成,就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观察对作文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善于观察,作文时才有丰富多彩的素材可供选择,所以观察不但要调动“五官”(眼、耳、弃、舌、身)即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还要把观察过程与情感、思维、记忆结合起来,即是带着感情观察,边观察边分析、边记忆边组合,有所感悟,及时动笔记录整理,要做到作文时,要用具体材料,这些材料就能呼之即出,得心应手。

  四、培养学生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习惯

  针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可以以勤奋学习主题的活动、晨读、学生作业展评观摩、朗诵会、学习习惯童谣创编大赛等等。学校发动全校师生积极参与,并根据自身的不足和学校师生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作出总结,动员学生们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入生活情景拍成小品、相声、短剧等进行表演,,在主题班会、中队活动、校本课程、使同学们对学习习惯的要求理解得更加深刻、更加透彻,提高了师生的规则意识,使学生逐渐形成了善于对自己行为作出正确的判定、选择与反省,善于及时调控自己不正确行为的习惯。。

  ??? 在老师精心的指导下,同学们经过不断的练习,学生原有的一些不良的学习惯得到了改正,逐步养成了多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坚持天天20分钟练字,书写清楚、规范、美观;在学习过程中已能够熟练使用工具书,自行扫除阅读理解上的文字障碍,成为一种基本技能;养成了“不动笔墨不看书”的习惯,记好听课笔记,写好读书笔记,切实提高了听课的效率和读书的质量;养成了朗读背诵的习惯,能有表情的诵读课文,加深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坚持课外阅读,既拓展了视野,吸收了大量的信息、知识,又丰富了自己的课余生活,激发了学习的热情;养成了科学思维的习惯,把握了创新思维的方法,并能运用到自己的学习中,思维活跃,不人云亦云,不偏激武断,实事求是,辩证全面地看待问题、解决问题,敢于提问,敢于发表个人看法,并尽可能做到自圆其说,语文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让学生仅从语文课本上去学语文,是无法学好的,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必须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中吸取营养,把从课本上所学的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检验,反复总结,才能为其所用。

  总之,以上几方面的习惯是互为条件、相辅相成的,仅有一两个习惯要学好语文是不够的,只有养成了多方面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加上教师适时精当的课堂指导,语文学习才会越学越有兴趣,越学越有劲,越学越轻松。素质教育才会真正得到落实,语文教育的路才会越走越宽。所以,中学语文教学应注重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