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小学数学教学感悟

【作者】 张铭宏

【机构】 吉林省辉南县平安川明德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教学是一门艺术。成功的教学,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的创造。如果掌握了这种艺术,就可以使数学课满堂生辉,给学生以激情和美的享受,从而激起他们高涨的学习情绪。下面仅就课堂教学浅谈数学教学艺术

  一、让学生感受数学教学的魅力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教育者的艺术表现在使学生能够透彻地、迅速地、愉快地学习知识技能。”所以教学过程必须遵循这一真理,要精心设计教学程序,点燃其思维的火花。

  1.设计数学情景,让学生设身处地的融入数学课堂

  2.指导学生学会实践 

  教学艺术的“基调”就在于找准学生心理状态的“固有频率”,使教学信息收发达到同步,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实验探索”可以深化学习兴趣,这一过程,教师应处于主导地位,精心备课,设计好合理的教学程序,引导学生去探索知识,学生应处在探索知识的主体地位上。 

  二、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美妙  

  罗丹有一句名言:“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

  1.展示数学学美学特征

  数学学的研究对象是十分广泛的,因此,科学家们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往往以科学美作为追求的目标,通过他们的努力而形成的数学理论,在内容上、形式上是那么自然、简单、和谐,都放射出美的光辉。教师平时教学中应向学生展示数学知识的美的一面,激发学生爱美天性。  

  2.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师的教学能否产生艺术效果,有赖于教材、教师的精心备课和表演水平,还要看学生是否具有一定的艺术情趣,而影响学生艺术情趣其中一条因素就是审美能力,所以教师在展示科学美的同时,要着重培养学生对科学美的审美能力。

  三、促进学生自我发展

  数学教学必须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为完成教育培养目标作出贡献,应致力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创造力,这体现着教师的艺术水平。  

  1.培养学生思维

  采取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使教学处于教师“给”与学生“收”的单调局面,学生在学习数学中处于被动随从的地位,这对促进学生的发展毫无神益,要想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其智力,首先必须使学生的大脑积极主动地思维起来。  

  2.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所谓独立的学习,是指学生离开教师,甚至离开学校步入社会后也能学习,在数学教学中,一定要引导学生独立地学习。

  数学教学艺术的表现还不止以上这些,一节课成功的教学,是各种艺术因素综合作用的体现,真正的课堂教学艺术,应该是师生双方配合协调共同努力达到一种和谐、完美的教学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