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议家庭教育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影响
【作者】 敏国华
【机构】 甘肃省甘南州合作市第二小学
【摘要】【关键词】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不同,主要表现在它不是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而是贯串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地进行的,因此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影响也与学校教育有诸多差异。自己依据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经验对子课题“家庭教育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影响”作了一点探索和研究。
一、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孩子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
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如果父母与孩子关系好,对孩子的教育就容易成功;反之,对孩子的教育就容易失败。孩子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父母要积极地影响与教育子女,不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便无从谈起。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关键是呵护孩子的自尊,维护孩子的权利,成为孩子信赖和尊敬的朋友。在人生竞技场上孩子只能自己去努力,父母无法替代孩子,但完全可以给予孩子的一种保持良好竞技状态的力量,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据我的观察,周围学习好的学生都很自觉,自觉到家长根本不用为孩子的学习、生活操心,父母几乎很少管孩子,我们非常羡慕,但要知道这是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就付出了努力,所以现在收获了孩子的自觉与成绩。你的孩子今天仍然不自觉,父母就有督促、帮助的必要,发现坏习惯要尽早地帮助他们改掉,这样随之形成良好的习惯。我们每个人从小到大不是被骂大的,但都是被“说”大的,人的语言的力量是非常之大的,我们是在家庭的亲情语言中长大的。
好的亲子关系同时也是建立在理解和尊重孩子上。对孩子理解、尊重是沟通家长与子女感情的桥梁,也是实施学习习惯养成的前提和基础。由于孩子在成长中都呈现诸多复杂变化,这些一般的变化发展表现在个性不同的儿童、少年身上,就更加丰富多样。只要父母善于观察、发现子女的变化发展,对他们因成长而出现的种种需求表示理解,就能使孩子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在家庭生活中养成民主风气,遇事多商量,鼓励子女发表自己的看法,放手让他们承担责任,他们就很自然地具有了自觉学习的好习惯。
家庭教育是三分教、七分等,“等一等”是很有用的,比如我们被蚊子叮一下,不管它,很快就会没事,若总去挠,却要很长时间才能好。教育也是这个道理,停下来,等一等,给孩子倾诉的机会,和孩子有效地沟通,不用教育就能解决问题。
我的班上一名叫李明的男孩,聪明,但极其懒惰缺乏自觉性,不爱做作业,更让我觉得可怕的是说谎,一次他告诉我语文练习册没带,还信誓旦旦地说绝对完成了,第二天一定带来,可第二天却说练习册找不到了,看他一脸诚恳的表情,我又一次信了他。星期天我在街上刚好碰见他爸爸,我们互通情况后,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李明把老师蒙了。之后其家长改变了以往的教育方式,从督促、帮助李明形成良好习惯入手,慢慢地李明具有了诚实、自信的学习习惯。这学期这个孩子已是我班品学兼优的学生了。
二、孩子良好的习惯源于细心的培养
教育归根结底是培养习惯,行为养成了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说白了,就是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再也没有什么比习惯养成更重要的了。父母如果不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无疑是在葬送孩子的美好未来。
有一次开家长会,我请学习委员杨兰兰的家长向其他家长传授家庭教育的经验,他说家里穷,买不起书,他就到处找书给孩子看,讲给她听,渐渐地孩子就特别爱读书,上小学以后根本不用管,杨兰兰自己就特别爱学。不难看出培养孩子不依赖别人的习惯,是很重要的,良好的学习习惯,会带来多方面的效应,从杨兰兰身上我得到了这些启示。
可见,养成教育是终身的财富,智力的培养能让孩子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品德教育能形成很多细小的行为习惯,素质教育更是体现在人的细小的行为培育上。大量的事实证明,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的一切。孩子的一切都从习惯培养开始。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个大问题,更是个大智慧。良好习惯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其主要原则是:低起点、严要求、小步子、快节奏、多活动、求变化、快反馈、勤矫正。父母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权利,让孩子在习惯养成中发挥主人作用。家庭教育的一个核心任务就是培养孩子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最终让他们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三、孩子终身受益的几种学习好习惯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尤其是小学新入学的孩子,父母更应该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以利于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为孩子的发展打好底色,应注意培养孩子的这几种学习好习惯:第一,提前预习的习惯。由于每个家庭的学前教育不均衡,刚入学的孩子学习的起点也因人而异。这时父母帮助学习“暂时有困难”的孩子迅速赶上去,最佳途径是让孩子养成预习的习惯。通过预习,不但可以缩短孩子在学习上的差距,而且可以让孩子自己明白一些学习方法。第二,及时复习的习惯。据专家研究证明,人的记忆分三个阶段: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上课时,认真听课就是把知识从人的大脑中由瞬时记忆变成短时记忆,回到家中及时复习可以使知识从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第三,主动识字的习惯。对大多数一年级孩子来说,学习的最大困难是识字,而大量,机械的识字不但枯燥乏味,还会使孩子失去学习语文的兴趣。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应多采用儿童诗识字、韵语识字、词串识字、阅读识字的途径,能为孩子识字提供多样的语境,有利于激发孩子主动识字的愿望。心理学研究表明,复现形式越多越新,记忆的效果越好。第四,经常阅读的习惯。当孩子有阅读的愿望时,家长要及时抓住这个时机,尽可能提供一些适合孩子阅读的材料,如儿歌、童谣、童话、故事及浅显的五言古诗,也可以是幼儿园已学歌曲的歌词、民歌、民谣和一些外国的优秀儿童作品、中国的《三字经》等。选文的篇幅宜短小、富有童趣,让“阅读”成为“悦读”。第五,善于提问的习惯。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家长辅导孩子学习时,多启发鼓励孩子提出问题。孩子的提问哪怕非常幼稚,也要给以鼓励,逐步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不能着急。
四、引导孩子学会学习,学习习惯是关键
吸引孩子热爱学习,引导孩子学会学习是父母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父母的真正魅力所在。
江东强的母亲在对我介绍孩子在家中的学习表现时说,江东强写作业,已经长期养成不能专心的习惯,要他写作业时不起来走动实在不容易,为改掉这个不良习惯,她就和儿子约法三章,江东强写作业,每小时能减到3次之内的离座次数,就可以允许看电视,否则就禁止看六点钟的动画片。结果第一星期有三天达到标准,三星期以后可以完全做到。现在,江东强已经彻底改掉了写作业拖拉的坏习惯。
如果孩子在学习中有不良的习惯,父母放任不管,或者乱管瞎管,代替包办等如此种种不明智的做法,只会使孩子越来越不爱学习。孩子不爱学习只是表面现象,背后一定有原因: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没有找到孩子最擅长的方面?是没有科学用脑?是父母阻碍了孩子的“玩中学”的天性?是孩子没有意识到学习是他自己的事情……只有家长认真找到孩子不爱学习背后的原因,才能帮助孩子学会学习,具有好的学习习惯。
我们常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对于子女的成长有重要的影响,引导孩子学会学习,应尽量多抽时间与孩子在一起,经常与孩子沟通,学会平等地与孩子们一起看待他们遇到的问题,多鼓励,给他们以自信、培养他们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耐心地引导孩子正确地看待自己的不足,共同制订计划帮助他们改正坏习惯。双休日,假期上孩子多参加有益的活动、参加体育锻炼、做小实验、搞小发明、编手抄报、编作文集等。多读健康有益的课外书,形成好品质、逐步引导孩子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相信他们一定会迈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