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团场中学化学实验课的现状及对策

【作者】 李振军

【机构】 新疆兵团第七师一二八团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一、上好化学实验课的重要意义。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化学的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2012年人教版第11页正文第一段)。化学实验课不仅是学生掌握化学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必经之路,而且是化学教育的基础环节,它对培养全面发展人才具有多种效能。化学实验课在中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和个性形成中所起的作用远远超过了化学学科知识本身,实际上成为培养理论与实际结合、学用一致、全面发展人才的极为重要的育人阶梯。实验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训练科学思维和方法。同时还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形式。

  二、团场中学化学实验课的现状。

  近些年来各团场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化学实验室都达到了国家标准。药品和仪器充沛。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也加大了检查力度。多数学校和教师能按照教学大纲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认真上好每一节实验课,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九年级的教育教学面临中考的压力,时间短,教学任务繁重。个别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课堂教学上,主抓学生的笔试成绩,认为中考是考实验,而不是做实验,因而对实验教学不太重视,忽视了实验教学。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用课件代替实验。

  九年级面临严峻地升学压力,各发面都把目光盯在升学率上,导致各团场教师都在赶时间,抓进度,尽快把教材学完,好挤出时间进行全面的系统复习,有的学校甚至在第一学期就基本学完全年教材。化学实验课既麻烦,又费时费力,有时实验效果也不特别好。于是,有的教师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用多媒体课件代替实验教学,课件模拟实验具有临场逼真感强、操作简易、可重复操作、实验成本低,多媒体把抽象复杂的概念、实验原理及操作方法以内容生动、图像逼真、形象直观、声音动听的形式展现出来等诸多好处,自认为这样做事半功倍。久而久之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全部依赖于课件,完全忽视化学实验课开展实验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认识物质组成的微观本质,揭示物质变化的规律,它注重过程研究,而以课件模拟化学实验则注重实验结论的呈现。这样做只注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却忽视了训练学生科学思维和方法。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极为不利。

  (2)激发兴趣浅层化。

  对于九年级的学生,面对刚接触的化学实验课,教师如果从化学课的起始就注意发挥化学实验的趣味性优势,并且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并因势利导,使学生把兴趣转化成乐趣,进而转化成志趣,这将对学生未来的学习产生深刻的影响。但是,由于个别教师认识上的偏差,再加上没有有效的实验考核的办法,化学课的教育教学还停留在偏重理论课、轻视实验课的阶段,试卷上考实验,实验课变成了教师对课本演示实验的再现,学生对教师实验的模仿,学生在做实验时很少考虑实验原理、实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实验结果的处理等。长此以往,化学实验也就失去了培养学生能力的意义。化学实验课由开始的学生欢呼到学生的机械模仿。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热情并未激活,只停留在引发学生兴趣的初级阶段,这样发展下去,学生也会觉得化学实验课上的知识书本上都有,上实验课反而是在浪费时间,因而连刚开始的兴趣也淡化了。这样的实验课未能促使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中。学生学习兴趣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提高和发展。

  (3)实验探究模式化。

  九年级化学课本上的学生实验格式都是相同的。即实验目的,实验原理,仪器和药品,实验步骤。实验探究也是模式化的,即提出问题→假设及其验证→实验事实→归纳结论→实际应用。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之前,首先:先对实验方案形成共识。其次:对实验环节和细节提醒学生,甚至限制学生。第三:学生动手做实验(学生自主的成分很少),完成实验报告,教师总结,形成定论。学生最感兴趣的是那些有所了解却又非完全已知、能够引起思考的东西。而现行教材中的实验大多具有已知操作过程、已知实验结果的特点,有些还是教师曾演示过的,很容易流于重复与枯燥。此外,实验课也大都是“填鸭式”的,即教师与教材设计安排好了一切,为保证实验正常进行,教师准备得较多较细,学生只管“照方抓药”根本谈不上独立思考。实验探究已丧失了其应有的特征和价值。很难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创造欲望。

  (4):学生实验简单化。

  学生实验简单化的现状,每个学校都普遍存在。原因很简单,从学校领导到任课教师对实验教学的认识不到位,只重视教学成绩,忽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教师只重视理论教学,实验课教学为的是完成教学任务,应付教学检查。对学生而言,面对繁重的学业负担,他们别无选择,也只能按照教师的安排,按照现有的模式把老师演示过的实验再从新做一遍,根本谈不上创新和拓展。

  三、改进化学实验课的对策

  (1):教师对实验教学目的的理解不应局限于让学生在整个实验中学会哪些实验操作,验证哪些物质性质或制备哪些物质。而是要放眼学生的未来,真正理解学生对实验课的需求,放下教师只追求考试成绩的功利心。提高教师责任意识,充分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学校也应该加强督促和管理,制定出符合学校实际的有效的实验课绩效考核办法。各方共同努力,才能使化学实验课发挥应有的效力。

  (2):避免学生实验简单化和探究实验模式化。

  演示实验,设疑激思。演示实验教学,要在演示之前向学生交待清楚实验内容、目的及观察的现象,告诉学生应该观察什么,从什么角度去观察,怎样捕捉稍纵即逝的现象,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认真铺设一些必要的阶梯设下疑问,激发学生思考。这样以生动的实验探索,不断的设置疑问,使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望逐渐增加。

  学生实验,探索创新,学生实验不仅是学生学好化学的重要手段,而且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增强创新意识,养成创新思维习惯中起重要作用。首先要求学生明确实验目的,搞清通过实验要验证哪些性质,培养何种技能,受到哪些教育。你对这个实验还有什么其他的做法或改进等,这样一来,学生得到了尝试创新的体验,享受到了成功的快乐。

  教师应充分应用启发式教学,再配以多媒体课件的有力补充。留下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想象、理解,随时观察学生的理解和反馈情况,注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随时沟通,师生根据非预见性的互动,最终实现思维能力的培养。

  (3):做好学生实验的改进和指导工作。实验室开放,给学生提供广阔的实验空间,但教师如果不给予必要的指导,它发挥的作用必然减弱。因此,对每一个实验操作,要求学生不仅要有规范的操作技能,而且要有准确的语言表达。教师可根据学生具体学些情况设计几套实验装置,让学生选择去做,这样以来,学生的好奇心大增,不再受课本步骤的约束,亲自实验验证。在操作中,教师进行巡回指导,及时纠正操作中的错误。

  总之,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搞好化学实验教学是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做好化学实验,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兴趣,营造学习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学生的创新思维的条件。所以,做为一名化学教师,上好化学实验课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