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结合实际探索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法
【作者】 戴东明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高级职业学校
【摘要】【关键词】
近年来随着高中的扩招“普高热”愈演愈烈,中职学校的生源素质也越来越差。有许多学生来读职业学校往往是上不了重点高中甚至普通高中的无奈选择。职校新生大多是初中成绩比较差、行为习惯不良、学习兴趣受到挫伤的学生。这给职校的教学和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我们的幼儿教育美术教学也因此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幼儿教育专业中的美术教学方法必须与中职学校实际情况、与学校学生特点相互结合进行精心的设计。在教学中要求创新、求实效、求特色,努力探索关于培养学生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提高审美心理以及美术知识和技能等方面的课程,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恢复自尊。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美术学习过程中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使学生能树立良好正确的审美观,在具有立业、创业能力的同时也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成为对社会的有用之才。那么,中职学校的幼儿教育专业美术教法应要如何去正确的把握呢?就此,我想谈谈几点我的想法:
一、把握幼儿教育专业学生特点,面向全体学生,明确教学目标。
由于专业特点大部分职校一般都是招收女生。在进校时更是花样百出:有各色头发的;染各色指甲的;短裤短裙奇装异服的;更有甚者抱着洋娃娃(公仔)来报名的等等。针对此种现象,我们就应该在结合此专业学生特征的前提下抛弃传统观念,重视美术课的入学第一课。老师应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在服装搭配和化妆上以身为范,要给学生留下一个良好而深刻的第一印象,展示美术老师的人格魅力。并在教学中潜移默化的教导本专业的学生怎样的打扮才合适她们,跟学生建立好关于美的沟通。体现出美术的人文性,并帮助学生充分理解这门艺术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要改变认为美术教育只是技能技巧的学习和训练的这个错误的观念,让学生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美。并把美术作为一种文化来学习,实现能在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一定的文化素质、审美素养的教学目的。
二、将德育与美术教学结合。
我们认为,专业教学毕竟是中职学校教育的主渠道,德育应当渗透于美术教学之中,而不应该把德育与教学割裂开来甚至形成对立。也就是说,专业教学才是职校德育的主战场。当德育与知识、技能的教学融为一体时,专业教学便会真正成为培养学生成才的有效途径,这样才能培养“德”“智”“体”“美”四有新人。
随着社会的发展同学们对美的追求也越来越高,以前的学生头校园装已不能满足她们对美的要求。一些网络文化日韩风在校园风靡流行。所以当代学校教育中,美术教育要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造就学生完善人格等方面发挥独特的作用, 同时,它还肩负着培养学生美育素质的重要任务,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特别是幼儿教育专业的美术教育尤为重要,作为女性的她们总想站在时尚的最前沿,但是没有正确的美术指导她们反而成了美的讽刺品。我们美术教育工作者应该把德育渗透进我们的教学中指导他们在中职学校如何的培养美的个性和气质,为形成一个良好幼儿教师面貌和校园风气努力。(比如:我们可以运用美术课分析当下学生所谓的时髦;讨论她们喜欢的非主流系列的优点和缺点;运用美术教学引导她们怎样去正确的打扮自己。)我们必须放眼未来、沉着应对、与时俱进、才能硕果累累、真正提高她们的“美”“德”。
三、进行校本课程改革,实施有效的教育教学。
由于中职生进校前的文化素质和学习习惯决定,我们在教育教学方式上应该少开展纯理论的教学,排除“满堂灌”、“一言堂”的旧观念,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课堂教学,我们应该根据她们爱唱爱跳爱动手的特点开展灵活的教学,甚至可以是活动式的教学,让他们在实际的操作或活动中掌握技能和美术知识。同时美术教学要紧跟时代的步伐,根据学生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创新。大胆的抛弃从前一切美术课基础从素描学起的习惯。由于中职学校幼儿教育专业的学生特点,据调查极少部分同学是愿意安安静静的坐下来进行长时间的素描基本功练习的。所以作为职校的美术教育者我们应大胆的抛弃传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专业出发开展有利于学生能力培养的美术教学,如:把枯燥无谓的素描课替换成生动活泼的儿童画学习,甚至想办法把素描和儿童画结合,在单调的素描中将物体拟人化,夸张化,创造新的动画形象(我们可以创造出像海绵宝宝一样的很多苹果宝宝梨宝宝等动画形象)创作“儿童画素描创想课”多开展手工创作,国画,书法等既提高学生的素养又能满足学生兴趣的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动画短片等方式启发性教学,甚至可以把课堂大胆的搬到大自然中、生活中去,也可以把生活、文学、古诗词等联系到美术课堂里来,采用多种形式的美术语言和表现手法对各种事件或意境进行表现尝试。争取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消除学生心中的学习压力,让学生能学会学习,让她们能够感到学习美术没有负担,而成为了一种享受,一种娱乐,充分做到寓教于乐。
四、培养幼师学生发现美、感悟美、创造美和传承美的素养和文化内涵。
美术是人类文化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人类文化的积淀和人类想像力与创造力的结晶,而不是单纯的谋生技艺。教育心理学认为“人类幼儿时期智力就体现在音乐和美术上,幼儿教师在儿童智力的开发上要着重于音乐和美术方面的培养”。我认为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除了努力提高同学们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要不断的给他们渗透此内涵,这种观念对像他们这样的“人生的启蒙教师”特别重要。所以我们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接受美的熏陶,提高她们发现美、感悟美、创造美的能力。在艺术的教化中养成良好的个性美,鼓励她们在生活中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创造热情,并要求她们(将来的教育工作者)把这种美育文化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
总之,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在人们前所未有的重视起幼儿教育;在幼教机构与日俱增的新形势下。我们作为幼儿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师要想尽一切办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培养出一批高能力高素质的幼儿教师传承美术这门人类文化,提高全民美术素养。
a�R: �g `�_ w Roman"'>还需努力)。2、实施评价过程要平等
计算机操作技能,对于一般的学生是都能掌握所教的。对学生的评价,教师要公平,不可有任何偏见,对于不做作业的特殊学生,更要多找机会指点他,给他做演示,并对他的点滴进步进行表扬和合适的评价,给他以自信心。最典型的是我教过的学生谭某,由于他学习平时成绩差,经常不做作业,且时常受到批评,从而导致了他对学习产生了厌倦和抵触心理。而我向来对所用学生一视同仁,通过不懈沟通,并在课间不时地表扬和鼓励谭某,我们最终取得了彼此间的信任,并帮助他对学习重新树立了信心。这种做法对转变特殊学生效果较明显。
3、评价要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
对学生进行的各种评价方式,目的是了解学生现在的状态,不是为了给学生下结论,是用于分析学生存在的优势和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课堂上学生学习了基本技能操作,课后就应该会利用这些基本技能,结合自己的兴趣和知识,做一些有关身边生活的作品,使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提高技术、技巧及综合处理信息的能力。
总之,对学生进行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是一项长期的工程,教师必须在评价过程中树立正确的学生评价观,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