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优化学习环境 强化习惯养成——让每一个农村学生享受高质量的教育

【作者】 刘维新

【机构】 新疆省哈密市第十中学

【摘要】我校是一所民汉合校的寄宿制学校,学校始终把民族团结教育放在德育管理首位。民汉师生精诚团结,和睦共处。教师各负其责,锐意进取,不断提高专业素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学校以科学的制度为保证,采取适合学情的教育教学手段,逐步提升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促进学校科学、健康、和谐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提高专业素养;优化学习环境;加强民族团结;严格管理制度;培养自理能力
【正文】

  我校是一所民汉合校的农村寄宿制学校。建校以来,一直都把民族团结这一主题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管理以德育为先导,以科学的制度为保证,把特色学校建设与提高教师队伍专业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丰富校园文化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逐步提升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促进学校科学、健康、和谐发展。学校运行几年来,各项制度不断修正和完善,已走上良性发展之路。通过实践与探索,初步形成了一套适合我校发展的建设性方案与管理体制。现将我校的一些具体做法和大家共勉。

  一、加强民族团结,进行感恩教育,为学生长远发展奠基。

  (一)创设融合环境,培养合作意识。

  学校始终把民族团结教育放在学校德育管理首位,并落实在班级管理的全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在民汉师生中牢固树立“团结才能发展,团结从尊重欣赏开始”的意识。在学校举行的各项活动中,民汉师生共同参与,相互合作。为了便于师生沟通与交流,民汉班级相间安排,结成手拉手班级,争创优秀结对班集体,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学生公寓基本是以年级组为单位分层入住,每间宿舍民汉合住,一日三餐民汉同吃,课余民汉学生相互交流,互相沟通。在学校开展的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中,要求全体学生学会武术操和麦西来普健身操,学操期间结对班级融为一体,无形中形成一对一结对互帮互学,并一同走上比赛场地,朝气蓬勃的向全校师生展示自己的风采。通过开展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正确的荣誉观、集体观,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实践能力。这种结合我校实情的教育教学方式,为民汉师生的情感交流、语言学习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建校以来民汉教师相互欣赏,相互学习;民汉学生互相关心,互相尊重。民汉融合,亲密和谐,是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的坚实保障。

  (二)点燃爱的火花,化作前进动力。

  在我校上学的农牧民子弟是党的惠民政策的受益者,他们真正享受到了和城市学生一样的优质教育资源。他们不仅享受伙食、住宿、交通等政府补贴,还享有国家专项资金扶持,而且享有全体教职工倾心教育和无私关爱。学校管理中时刻渗透感恩教育,用学校鲜活的事例和学生的亲身体验,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国家、政府和老师的关怀,懂得常怀感恩之心。使他们把对祖国的热爱、对父母和对老师的感激之情,自觉转化为学习的动力,不断端正自己的言行举止,追求全面进步。

  (三)平等享受教育,健康快乐的成长。

  我校作为“新疆全纳教育支持保障体系建设项目”试点地区的试点学校。全校共有7名残疾学生,这些学生目前都在随班就读。有残疾学生的班级,老师不仅直接给予专门的辅导,还专门安排品学兼优的同学对残疾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持续性的帮助,宿管考虑他们行动不便,专门安排他们住一楼、下铺,充分发挥班集体的力量和作用,对特殊学生倍加关爱。在学习方面,积极开展特殊教育教研活动,走进特教课堂听课学习并座谈交流,并请专家老师到我校现场指导和交流,让这些孩子在学习上能得到有效的帮助。我校还为随班就读学生建立个人成长档案,记录他们在各科学习中的状况,努力实现残疾少儿与健全少儿“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的美好愿望。

  二、转变教学观念,加强师资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我校教师来自不同的农村学校,教师的教学理念相对滞后,教学方法比较陈旧。而学生来源更加多元化,有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等多种民族的学生,在行为规范以及生活、学习习惯上都有很大的差异,加之农村与城市的基础教育原本就有很大差距。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一所新成立的学校来说想要提高教学质量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为此,我校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的教育教学计划。

  (一)建立深厚友谊,力争共同进步。

  为了使民汉教师有良好的教育教学研究氛围,学校成立之初就安排民汉教师同一学科对桌办公,一方面加强民汉教师的教育教学交流,另一方面也在朝夕相处的过程中建立了美好的民汉师生友谊,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创设了温暖的人文环境。

  (二)提高专业素养,扎实校本教研。

  1、加强学习,提高素养。

  在市教育局的全力支持下,我校从市区各所学校抽调学科骨干,派教师外出进修学习,发挥引领作用,但更重要是加强内功修炼。如:师徒结对,兼顾新老结合和民汉结合,促进特岗教师快速成长。学校定期举办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汇报课、观摩课活动,争取人人一节公开课,这样在全校形成了民汉共同听课、评课的浓厚教研氛围,让全校教师得到最真实,也最直接的实践成长。

  2、扎实教研,积极进取。

  各教研组每周开展12节研讨课,民汉教师踊跃参加、积极交流。为了提高教学质量,结合校情,开发校本课程,解决实际问题。如:我校物理组民汉教师共同开展了《初中物理自主学习教学设计的问题和对策》的课题研究;数学教研组也根据学生小升初后知识衔接上脱节而研发了自己的校本课程《整合后的农牧区小学与初中数学衔接问题的研究》,并申报自治区的子课题;语文学科则开展课题《农村特岗教师的快速成长策略研究》;双语班的数学老师一起编订了《初中数学常用术语》一书,在每一章节的教学前先给学生进行术语讲解,再进行新课讲授,更利用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强化管理制度,培养自理能力,享受文明生活。

  (一)严格管理制度,培养自理能力

  班主任、宿管主任、宿管教师明确分工,服务责任到人,各负其责,各司其职。班主任主抓日常安全教育,并利用班会课让学生明白搞好寝室管理,养成讲究卫生,自立、自强等良好习惯的重要意义,使每位住宿学生都参与到寝室管理中来。宿管主任督促内务管理,全权负责学生寝室管理。宿舍管理有周全的制度,每位宿管老师按制度行事,督促学生严格遵守制度。并定期召开宿管会议,做好总结和改进工作。每层楼有三名宿管老师分三班倒管理,组织学生按时起床就寝、洗漱、排队吃饭、上晚自习,协调秩序,管理卫生。同时还有学生会组织,选举楼层长协助管理。宿管处每天公示各宿舍检查结果,各班晚自习表现情况,定期评选优秀楼层,文明宿舍。三年的集体生活,教给学生自理自立,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二)关注学生健康,享受文明生活。

  宿管老师和班主任想父母之所想,担父母之所忧。学生生病,老师细心照顾,学校医务室随时提供医疗服务,需要去医院治疗的生病学生,即便是深夜学校老师及时护送,及时治疗。日常生活中,学生衣服破了,床单脏了,学生之间闹矛盾了,宿管老师和班主任都能及时帮助,耐心教育引导。每天晚上晚自习地陪伴,每天深夜静静地巡视,时间久了,学生们视宿管老师为父母,和老师亲密默契的像一家人。

  三年的学校生活,不仅让学生学到了丰富的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办学以来,学校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让这些农牧区的孩子享受均衡的教育教学资源,健康成长,努力使其成为社会有用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