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以“三三”模式追求幸福教育

【作者】 冯文飞

【机构】 贵州省仁怀市中枢三小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沉寂了多年的课改,终于觉醒。今天我们带着一种责任,开始寻找课程改革前行之路,这条路充满艰辛,也许是一条崎岖之路,也许走过的人会有许多酸楚。但一路美丽的风景,精彩的瞬间必将感动你我。

  一、为什么要课改

  大家知道,我们三小近年发展速度很快,从一所村小已经变成一所管理规范、教师敬业、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学校。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一直努力着、改变着、思考着……

  师生是幸福的吗?这是我们理想的学校吗?我们的教育是成功的吗?我们还有哪些不完美的地方?这一连串的问题让我们不得不回头检查自身工作: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听得无精打采;教师一大堆问题,学生感兴趣的有几个?一群天真可爱的孩子总按照教师设置的问题进行着学“答”……这样下去,学生的个性发展、创新能力将被我们无情扼杀,我们的学生应该是要学“问”,而不是学“答”。学生应该是主动获取,而不是被动接受。这样的教育我们求得了一种安稳,却让孩子失去了创造力,难怪美国副总统拜登说,百年来世界发明没有一样是中国发明的。学校要向更高层次发展,教师要充满激情工作,学生要自信快乐,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把“学”放在第一位,把“教”摆在为“学”服务的位置,这样才可以成为一所名副其实的学校。

  二、改什么、怎么改

  1、改思想

  说实话,我也怕课改,有几点担心:一是能不能坚持?课改之路是一条永远走不完的路,当你踏上这个征途之后,脚步就不会停下,你会为之付出很多辛酸,也许还有很多挫折,当然也会收获许多幸福瞬间,会真正理解教育内涵。二是我们这个团队是不是有创新的精神?只有有创新精神的人才会具有很强的内驱力,课改工作?才不会是一种累赘,而是一种幸福快乐。三是能不能得到大家的支持?“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就像种子生根发芽、成长需要土壤、水分、空气、阳光等外部条件一样,课程改革当中遇到的问题是不断调整的过程,没有问题的课改不是真正的课改,不能遇到一些问题就对课改怀疑、埋怨、甚至叫停。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之所以没有退缩和畏惧,毅然决定进行课改,是因为今天我们在从事教育,把学生培养成有用的人,是我们教育者的责任。

  2、改课

  课改的突破口是课堂,必须改课。多数教师长期形成的课堂教学方式已经根深蒂固,难以撼动。大家都知道课程改革的理念,但缺乏技术、操作困难。学校必须进行顶层设计,整理提炼教学模式。基于这样,我校全体教师反复研究,不断学习,提炼出了三小的“三三”教学模式,

  一是教师成长三步:勤在课前——懒在课中——思在课后。课前,教师认真学理论,备教材,备学生,备学法;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投入新课内容的自学探究,互动答疑;课后,教师根据课前准备及课中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从课前的教学理论,到课中的教学实践,再到课后教学反思,又形成新的教学理论,使教师教学技能成螺旋浆式循序提高。

  二是学生培养三步:课前准备——课中展示——课后延伸。课前,学生根据自己兴趣爱好,博览群书,为课中学习做能量储备;课中,学生走进书本,自觉探究,和知识对话,和思想对话,互动分享,这即是学习成果的展示,也是学习能力的展示;课后延伸是学生对新课知识点进行质疑探究,对新课知识进行拓展延伸。这使得学生走出书,走向知识的海洋。不仅充实了知识容量,拓宽广度,拉长深度,还体现了学校教学是把书本知识变为学生能力的作用。

  三是课堂教学三步:定标自学——互动答疑——展示达标。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实际,引导学生确定新课的学习目标及重难点,引导学生自学探究,并根据自学情况进行质疑问难,互动答疑,探究解决新课知识;最后学生自测自结,达到知识内容堂堂清。我们清楚地阐述了三个三步,让教师轻松理解了课堂上的具体做法,许多教师大胆尝试运用,学校教学部门跟踪,教研室同志不断关注,各教研组潜心研究,以点带面最终全面铺开。

  本学期随着全市“群文阅读——打造语文卓越课堂”、“齐鲁名师名校长仁怀行”、“学情本位下的课程改革”几个大型活动在我校举行,我校几位年轻老师以“三三”模式和名家进行同课异构。课后,我们认真总结,发现名家的功力深厚,课堂精彩纷呈,我们无法企及。而我校教师采用“三三”模式另辟蹊径,呈现的课堂同样别具一格,学生课堂上充满自信,合作交流自如,大胆展示,让我们的教师尝到甜头,更加坚定了我们进行课改的信念。

  3、改管理评价

  评价是促进提高的重要手段。随着学习方式的转变,我们评价方式也必须跟上。评价一堂课的好坏,关注点是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参与度、合作程度、展示交流如何,说到底就是实施“三三”教学模式是否彻底。学校评价教师由评价个人转变为评价一个团队,教师在各项工作评比中的成绩就是一个团队的成绩。利用评价年级组、教研组等灵活多样的评价机制,促进我校教师健康快速发展。网状式、捆绑式的评价有效促进了每个团队的思想和业务能力的整体上升。同时,还让每位教师每学期自己定下目标,不断努力达成目标,团队之间形成了竞争?,组员间有了交流和协作,充分发挥学校“一标两线”管理的作用。

  这几个月来的课改工作,我们的教师忙起来了,忙于探讨研究,忙于学习交流,忙于团队建设,学生变得更加大胆自信,关心他人,质疑答辩。然而,课改之路,任重道远,我们才刚刚迈出第一步,有许多美丽的故事、典型的案例、成功的喜悦还等待着我们,我们将在课程改革的道路上追求教育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