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数学思维的培养——关注数学实践活动

【作者】 李 玲

【机构】 山东省莱芜市实验中学

【摘要】新课程标准构建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作为新标准的“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强调通过这种新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发展综合实践能力的机会,促进其经验的积累,发展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并将其“经验”贯穿于数学学习活动的始终。
【关键词】加强数学实践、从动手开始、从实际生活中来、教学观念要更新
【正文】

  新课程标准构建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作为新标准亮点的“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强调通过这种新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发展综合实践能力的机会,促进其经验的积累,发展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并将其“经验”贯穿于数学学习活动的始终。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下面是我在实际的教学中的一点做法和体会。

  一、加强数学实践,从动手开始

  《数学课程标准》将实践活动作为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要求是: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学习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教学时,我们结合学生的实际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变“学数学”为“做数学”。如学生在初步认识了学习“丰富的图形世界”之后,设计“拼出美丽的图画”操作性实践活动课,让学生利用学具,开展“折一折,拼一拼,剪一剪,画一画,说一说”等系列活动,这样易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作为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这一领域,是新课程的亮点,是改变数学学习的重要的方式。

  如:学习“全等三角形”时,让学生剪出两个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三角形,通过仔细的观察、分析,从而了解了全等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及性质。通过实验、实践,使学生自觉地动脑、动手去获取知识,不仅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得到了锻炼,学生的思维品质也得到了培养,而且学生在探索中发现了新的知识。

  又如,在学轴对称图形时,我们可以布置学生剪一些自己喜欢的轴对称图形,比一比谁剪得更美观?结果学生自制了各式各样的轴对称图形,我们分组作了展评,教室内简直美不胜收。在动手过程中又增强了学生欣赏图形美的能力,渗透了审美教育。

  再如:在学习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边角边公里时,我先让每个学生利用直尺和量角器在白纸上作一个△ABC,使∠B=40oAB=3cmBC=4cm,并用剪刀剪下此三角形,然后与其他同学所作三角形进行对照,看看能否重合,这时学生们会发现是能够重合的。接下来让学生改变角度和边的长度大小再做三角形,剪下三角形并对照,这样学生自然会发现每次所作三角形都能够完全重合,此时学生已经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出: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边和夹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即“边角边”公理。通过同学们的动手操作,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抽象的数学知识蕴含于简单实验之中,使学生易于接受新知识,促进学生认知理解

  二、加强数学实践,从实际生活中来

  生活是教学的源泉,也是认识世界的主要渠道。为此,我教学时就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有关的问题,引导学生动手、动脑、自主探究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从而使所学的知识得到继续拓展和延伸。

  如在学习平面图形的密铺时,对于初二的学生来说,光凭借说和思考似乎太抽象,而如果通过画图又很困难,于是就让学生拼图来感悟!

  平面图形的密铺是体现多边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的一个方面,也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的一个重要渠道。让学生从校园和自己身边入手,找出身边的密铺。事实证明许多学生非常用心,找出校园里地板砖的密铺,发现课本上的图案和校园里发现的密铺图案一模一样,学生惊讶的同时,培养了兴趣,也锻炼了自己思考问题的能力,发现了图形密铺的方法和多边形可以密铺的条件。学生也真切的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学好数学实际上是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三、加强数学实践,老师要放手,教学观念要更新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居高临下的师道尊严受到冲击。综合实践活动毕竟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它面向的不仅仅是学生,而是更广阔的生活世界,在纷杂的世界里,学生是学生,教师也是学生。而在某些方面,学生比老师更富有想象,创新能力更强。这就意味着老师要向学生学习,让师生关系真正走向平等。使老师对自己的教学认真反思,调整自己,以适应新的形势。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老师作用的最大发挥,是为学生在自由空间的自由展现创设良好的氛围,提供广阔的空间。给学生信心,相信学生自己有能力,能做好。老师自己要虚心,不先入为主,不存偏见,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为学生的终身发展着想。尊重学生个性,尊重人与人的差异,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有所发展,而不能强求一律,厚此薄彼,建立真正平等的师生关系。

  数学实践活动作为一种新的学习内容及方式,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在实践和探索中我们认识到,学生的学习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应在知识应用中强调灵活应用的意识;不仅要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还要让学生去发现和研究问题;不仅要让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更要在寻求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感悟学习思想和方法。

  参考文献:

  [1]常汝吉《数学课程标准》

  [2]郑毓信、肖柏荣、熊萍,《数学思维与数学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