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农村高中生历史学科学习效能感现状调查报告

【作者】 赵 联

【机构】 广西南宁市江南区高级中学

【摘要】本研究以南宁市江南区高三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学生自我效能感的现状做一个比较系统的研究,从良好学习结果信念效能感、自我怀疑感、易受干扰感、环境感、努力感、目标达成感、天资感、无能力感、积极的自我预期、自我确信等十个维度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被试在历史学科的学习效能感偏低,环境感、天资感、积极的自我预期、和自我确信四个纬度没有明显的差距。良好的学习结果信念、目标达成感、易受干扰感、无能力感、努力感五个纬度存在明显的差距。
【关键词】本研究以南宁市江南区高三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学生自我效能感的现状做一个比较系统的研究,从良好学习结果信念效能感、自我怀疑感、易受干扰感、环境感、努力感、目标达成感、天资感、无能力感、积极的自我预期、自我确信等十个维度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被试在历史学科的学习效能感偏低,环境感、天资感、积极的自我预期、和自我确信四个纬度没有明显的差距。良好的学习结果信念、目标达成感、易受干扰感、无能力感、努力感五个纬度存在明显的差距。
【正文】

  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是1977年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在《自我效能:关于行为变化的综合理论》中最早提出的,指个体对自己在特定领域实现预期结果所需行为能力的信念。它涉及的不是工作和行为技能本身,而是个体对自己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工作或行为的自信程度[1]。多项调查研究表明:

  1 对象与方法自我效能感的高低与学生的学习及身心健康密切相关。因此本文通过对农村高中生在历史学科的效能感进行调查,研究学生的效能感,寻求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科学方法。

  1.1 对象

  按照统计学原理,随机抽取南宁市江南高中高三年级2个班级,发放问卷78份,回收78份,回收率为100%;剔除无效问卷,得到有效问卷75份,有效率为96.15%。

  1.2 方法

  本研究采用的是华东师范大学; 边玉芳的博士论文《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的编制与应用》中的量表,[2]并作了一些相应的修改。该量表从良好学习结果信念;目标达成感;自我怀疑感;易受干扰感;环境感;天资感;无能力感;努力感;积极的自我预期;自我确信等十个维度,共63个小题。采用封闭式问卷,每个问题有四个备选答案,赋分值为1234分。高分表示学习效能感高。衡量学生在政治学科的学习效能感。

  2. 结果分析

  2.1良好学习结果信念

        

 

 

 

 

 

 

 

 

 

 

 

 

 

 

 

 

 

 

 

  (Frequency表示频率,Percent表示百分比,Std. Deviation表示标准差) 

  良好的学习结果信念共有9小题,学生在18.00——23.00的频率最高,说明学生在这一模块上的得分普遍低,说明多数学生认为自己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结果。得分在9.00——14.00的学生也占了10%,得分从26.0031.00的学生也占8%Std. Deviation值为82.20072,说明学生之间存在非常大的差距。但整体的效能感低。

  2.2目标达成感

        

 

 

 

 

 

 

 

 

 

 

 

 

 

 

 

 

 

 

 

 

 

 

  (Frequency表示频率,Percent表示百分比,Std. Deviation表示标准差) 

  目标达成感模块共有7小题,学生的得分在13.00——15.00的频率最高,说明学生认为自己不能通过努力达到自己的目标,效能感较低;得分为16.00——20.00的学生的频率也较高,说明这一部分学生认为通过自己的努力能顺利达到自己的目标。学习效能感较高Std. Deviation值为55.34614,说明学生在目标达成感方面也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2.3自我怀疑感

 

 

 

 

 

 

 

 

 

 

  (Frequency表示频率,Percent表示百分比,Std. Deviation表示标准差) 

  自我怀疑感模块共有6小题,得分12.00——15.00的频率最高,说明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还是有点怀疑,不太自信。学习效能感一般。Std. Deviation值为51.96975,说明学生之间有差距。

  2.4易受干扰感

 

 

 

 

 

 

 

 

 

 

 

 

  (Frequency表示频率,Percent表示百分比,Std. Deviation表示标准差) 

  易受干扰感模块共有6小题,得分为8.00——10.00的频率最高,说明这部分同学能安静地学习,不受别的因素干扰。得分为15.00分的频率较高,说明有部分同学比较容易受到干扰。Std. Deviation值为54.29476,说明学生之间差距明显。

  2.5环境感

 

 

 

 

 

 

 

 

 

 

 

  (Frequency表示频率,Percent表示百分比,Std. Deviation表示标准差) 

  环境感模块共有6小题,得分为9.0015.00的频率最高,占了45%,说明学生都认为学校为他们的学习提供了较好的环境。Std. Deviation的值为43.54920,学生之间没有明显的差距。

  2.6天资感

 

 

 

 

 

 

 

 

 

 

 

  (Frequency表示频率,Percent表示百分比,Std. Deviation表示标准差) 

  天资感模块共有5小题,得分为5.00的频率最高,说明学生认为自己没有学习的天资,Std. Deviation值为34.92279,说明学生之间没有明显的差距。

  2.7无能力感  

 

 

 

 

 

 

 

 

 

 

 

 

 

 

 

 

 

 

  (Frequency表示频率,Percent表示百分比,Std. Deviation表示标准差) 

  无能力感模块共有8小题,得分为14.00——20.00的频率最高,说明绝大多数学生认为自己对学习是无能力的,不相信自己能取得好成绩。但是得分为24.00-32.00的学生也占12%,这些学生认为自己是有能力的,而且能取得好成绩。Std. Deviation值为65.89145,说明学生之间有非常明显的差距。

  2.8努力感

 

 

 

 

 

 

 

 

 

 

 

 

 

  (Frequency表示频率,Percent表示百分比,Std. Deviation表示标准差) 

  努力感模块共有5小题,得分为14.00——16.00的学生频率最高,占22%,说明这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在学校是能努力学习的,并通过努力能取得好成绩,效能感水平一般。但得分为9.00——11.00的学生频率也较高,说明这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在学校不能努力学习,也不愿意努力学习。Std. Deviation值为76.67602,说明学生之间有非常明显的差距。

  2.9积极的自我预期

 

 

 

 

 

 

 

 

 

 

 

 

  (Frequency表示频率,Percent表示百分比,Std. Deviation表示标准差) 

  积极的自我预期模块共有5小题,得分为12.00——17.00学生的频率最高,占了30%,说明学生的自我预期较积极,对自己的未来还是有自信的,效能感的水平一般。Std. Deviation值为41.6123,说明学生之间没有明显的差距。

  2.10自我确信

 

 

 

 

 

 

 

 

 

 

 

 

 

  (Frequency表示频率,Percent表示百分比,Std. Deviation表示标准差) 

  自我确信模块共有4小题,得分8.00——12.00的频率最高,占29%,说明绝大多数学生比较自信,效能感的水平一般,Std. Deviation值为49.82059,说明学生之间没有明显的差距。

  3.讨论

  3.1 调查结果表明被试在历史学科的学习效能感偏低  良好的学习结果信念得分为18.00——23.00的频率最高,平均得分为2——2.5之间。目标达成感的得分为13.00——15.00的频率最高,平均得分为1.5——2.1之间。自我怀疑感得分12.00——15.00的频率最高,平均得分为2——2.5之间。天资感得分为5.00的频率最高,平均得分1分。无能力感得分为14.00——20.00的频率最高,平均得分为1.3——2.5之间。学生历史学科成绩不理想的原因可能是:一、课前不预习  不管是好班还是普通班,都存在这个问题。学生对要学习的内容缺乏应有的了解,造成上课时应该特别关注的知识心中没有底。二、课后不复习  上完课了,就把课本扔到一边去,不主动找时间复习,按照记忆规律,知识很快被遗忘了。三、学习方法不对  预习、听课、复习、练习巩固这几个环节没能做到,上课不认真听讲,或者只听不做笔记,许多课堂上补充的知识,在学生头脑里是一片空白。

  3.2 调查结果表明三年级的学生在环境感、天资感、积极的自我预期、和自我确信四个纬度没有明显的差距 ,可能的原因是:一、 解题能力差。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对教材不熟悉,文字认知能力较差,因而选择题得分低,而材料题方面,存在如下问题:对要回答审题能力差,抓不准时间、限定语、关键词等,读不懂材料,分析问题、理解问题,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较差。答题时综合能力不强,不会从材料中找答案或抄答案。不会从材料中寻找有效信息。总之,由于掌握的知识有限,能力不足加上学习方法不正确,所以成绩难于提高。

  3.3    调查结果表明,三年级的学生在良好的学习结果信念、目标达成感、易受干扰感、无能力感、努力感五个纬度存在明显的差距。可能的原因是:一、课堂上不认真听课,特别是普通班的学生甚至不听课  课堂上老师会讲清楚事件的来龙去脉,前后知识的联系,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怎么样去记,怎么样去掌握,讲清楚有关的概念等,一般情况是要求学生当堂学习的内容要当堂掌握。不认真听课造成部分学生所获的知识不全面,对某些问题不理解,效果自然不佳。二、学习缺乏主动性、自觉性。  部分学生表现在不预习,课堂上不配合老师,不积极回答老师的提问,不主动去思考问题,不主动去完成练习、作业,对老师的依赖性很强。有些学生甚至上课睡觉,不交作业,课后不复习,成绩当然参差不齐了。三、学习目的不明确。有些学生是家长逼迫来学校的,因而在学校是混日子的。许多学生没有竞争意识,没有积极向上的精神,没有拼搏精神。虽然报名参加高考,但是还是没有积极主动去复习得过且过。

  参考文献:

  [1]班杜拉《思想和行动的社会基础———社会认知论》 第553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边玉芳 《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的编制与应用》2003-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