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让我们的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健康发展
【作者】 彭建功
【机构】 云南省文山州民族体育馆
【摘要】广大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方面。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是党和国家对新时期素质教育工作的要求,是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积极倡导“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的新理念,举师资之力,激学生之趣,引导广大青少年“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锻炼,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不懈的追求。【关键词】体育俱乐部;与时俱进;加强管理;健康发展
运动等于健康,健康要讲究科学。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新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拥有健康的体魄是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健康发展的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要培养青少年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注重终生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养成,不断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的体育人才,既传授基本的体育运动技能,又善于发现和培养优秀的体育人才。
一、与时俱进,明确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加快公益性体育设施建设,不断强化体育组织网络,完善群众体育服务体系;以培养体育后备人才为着眼点,努力提高竞技体育水平;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全民整体素质为基础,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丰富群众的业余文体生活观,努力促进体育事业的全面进步,努力形成群众体育普及、竞技体育领先、组织网络健全、体育设施完备、体育市场繁荣、体育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党和政府十分关心和高度重视青少年的成长。开展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工作的任务是为进一步贯彻《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青少年学生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通知》精神,探索创建新型的青少年社会体育组织,吸引和组织广大青少年参加体育健身活动。
从公共服务的视角出发,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建设要满足青少年的体育需求。体育俱乐部主要任务就是以培养青少年体育兴趣和爱好,养成终生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增强青少年体质。在这个理念下,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要为广大中小学生提供体育锻炼必须的场地、器材、设施和必要的训练指导,为广大青少年创造更多的体育锻炼机会,营造生动活泼、生机勃勃的体育文化环境,让更多的青少年享受体育发展的成果,促进每一个青少年的全面健康发展。诚然,这种目标的转变无疑是具有极高难度和挑战性,特别是当人们已经习惯了将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等同于青少年体育工作的时候。但在时代的突飞猛进面前,人们只有与时俱进,对青少年体育进行科学合理的的目标定位,青少年体育才能够健康、持续地存在、发展下去。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全员健身思想的基础上,让俱乐部的每一位成员享受充满生机、活力和魅力的体育乐趣,积极引导青少年学生参加课外体育健身活动,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以推动全民健身计划。充分利用体育场馆设施,发挥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载体功能,培养青少年的体育兴趣,让更多更广的青少年体育爱好者,利用空余时间参加体育活动,并为树立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加强领导,注重管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要培养造就符合时代要求、全面发展的青少年一代,离不开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我们要在此理念的指引下,强化内部管理,从教练员到工作人员,改进教学方法,完善工作方式,提升服务质量,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工作的良好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练员方面,一是继续抓思想政治工作,增强责任感和敬业精神,保证在传授体育技能知识的同时,加强青少年思想品德工作和安全教育工作,因势利导、言传身教。二是继续严格考评管理制度,包括每周青少年俱乐部例会制度、备课制度、教练员教学考勤制度等,以科学的规章制度规范管理。三是细化奖惩措施,从教练员的聘用到收入分配都要做到有章可循,不断提高教练员的工作热情。
工作人员方面,一是进一步明确服务理念,做好会员吸收、咨询等工作,发挥好教练与会员间的桥梁纽带作用。二是深化效能意识,组织会员活动开展,保证活动前有准备,活动中有组织,活动后有宣传,开展以体育锻炼为主,涵盖其他多种体育形式的丰富活动。
加强俱乐部各方面的管理工作,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特别是青少年学生的安全工作,一定要放在首位,实施安全一票否决制度。
三、丰富活动,满足需求
作为弥补学校假期教育空白的青少年俱乐部,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要充分发挥其阵地作用,从家长的愿望出发,利用好各功能用房、国家配套设备设施及自置设备设施的优势,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建设的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在假期为青少年提供学习、游戏的场所和条件,满足广大青少年多样化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培养需求。
在新的形势下,紧紧抓住机遇,勇于面对挑战,开拓创新、积极进取,科学谋划青少年体育工作的长远发展,全面深化青少年体育事业改革,推动青少年体育事业再上新台阶,是我们体育俱乐部义不容辞的责任。
为认真贯彻国家体育总局和省体育局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培养青少年体育兴趣爱好和终身锻炼的习惯,增强青少年学生体质、陶冶情操、愉悦身心,发现并培养体育后备人才。文山州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充分利用学生暑期长假,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简单易行、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极大地丰富广大青少年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需要再接再厉!
开展暑期青少年体育培训活动,是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认真践行群众路线的具体表现,培训开设有篮球、乒乓球、武术、跆拳道、游泳、羽毛球、象棋、舞蹈、健美操等活动项目,每天参加活动的青少年学生有上千人次,极大地推动了中小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
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要以活动为基础,以比赛为动力,注重把各种联谊赛和交流活动作为切入点,将有共同兴趣爱好的青少年聚集在一起,使广大青少年利用业余时间,走向运动场,走向排练厅,走向阳光,走向健康,放松身心,体味快乐,沟通情感,增进友谊,凝聚人心,激发兴趣,形成合力,健康成长,茁壮成长。
四、重视培训,强化素质
建立集指导、培训、服务于一体的文山州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开展国民体质监测,每年测定人数不少于户籍人口的5‰。做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考核、评审、管理,每千名体育锻炼者配备3名以上体育社会指导员。
梁启超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可见,培养祖国未来的花朵,要多重要,就有多重要。我们常说:“师高弟子强,强将手下无弱兵。”完全说明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发展离不开一大批高素质的指导员作坚强后盾。重视指导员的培训,提高指导员的地位,抓紧抓好指导员的队伍建设,就是让我们的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兴旺发达的奠基石。
毋庸置疑,开展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活动,师资队伍是关键。 多年来,文山州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十分重视俱乐部指导员、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坚持常年开展培训工作,培训范围覆盖了业务主管部门、俱乐部管理人员、基层指导员、体育老师,培训内容包含了俱乐部管理、运行方式,青少年体育活动组织、科学训练专业知识、专项运动项目技能等,现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培训体系,有效提升了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各项活动的质量和效益。
五、加强投入,保障实施
在现有的人力资源基础上,完善俱乐部的领导班子与细化体育俱乐部各项工作职能。加大整合力度,合理统筹安排,强化科学管理,完善体育俱乐部的领导班子与细化俱乐部各项工作职能。此举有利于凝聚融合俱乐部目前现有的一切资源,有利于促使俱乐部能够团结统一发展,有利于俱乐部今后工作的条理化。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发展的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离不开经济的有力支持,我们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做好各项工作,总揽全局,团结协作,细致入微地统筹用好经费,切实保障体育场馆的基础设施建设,真正为广大青少年学生服务,为体育爱好者服务。
整合资源,扎实推动俱乐部向社会发展。振兴的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还可以与社会企业合作推动俱乐部事业的发展。俱乐部可以为赞助企业提供各种比赛的冠名权、每次活动时划出专门场地给他做产品推广、设立产品专卖,真正实现俱乐部为企业搭建品牌宣传平台,企业为俱乐部发展提供资金保障的双赢局面。
联合发展,共铸品牌。与附近场地设施较好的单位签订协议,整合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场地资源,共同打造俱乐部品牌。我们将以全新的理念广泛开展青少年体育运动,办出新水平,实现新发展,为国家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事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之,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勇往直前,追求完美,积极向上,严格要求,同心同德,合作增效,办出特色,扩大影响,多出人才,是我们的心愿,也是我们的目标,希望得到社会各方面的大力支持。
参考文献:
[1]郑涛;关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对策与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1年13期;
[2]余询;关于我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发展对策的研究〔s〕;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基金课题。2005(10):17?—20;万方数据。
[3]陆作生、杨倩、陈金婵;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探究与展望?[期刊论文]—体育学刊2013(6);
[4]孙辉;我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建设的研究〔s〕;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基金课题;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