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培养四有军人,稳抓军校教育质量
【作者】 刘 畅
【机构】 装甲兵工程学院
【摘要】【关键词】
“治军先治校,强军必强校”,军校作为培养基层部队初级指挥军官的重要场所,是部队吸收新鲜血液的重要来源,同样也是“炼钢”之地,是把学员从一名普通高中生培养成一名铁骨铮铮的当代军人的第一熔炉。第一次“炼钢”练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钢的质量和品质。十八大以来,随着我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发展不断推进,习总书记鲜明的提出了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对军队院校办学育人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对于如何进一步把学员培养成新一代的“四有”军人,把基层初级指挥军官培养成新一代革命军人践行强军目标的强大推动力,是提高部队战斗力,实现“首战用我,用我必胜”的战略目标必须要思考和解决的一大问题。作为一名军校学员,通过自身的感受和在军校学习训练的所见所闻,我认为军校教育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一、立足学员发展需求,稳抓学员思想动态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技的高速发展,当前青年官兵拥有的信息渠道不断拓宽,接触到的各种信息更是种类繁多,良莠不齐。而大多数学员正处于价值观由逐步建立转向成熟的阶段,势必会造成思想上的多元化发展趋势,导致学员总体思想较为活跃,个体主观性较强。有些学员入伍后,发现军营的生活和自己想象中的并不一样,从而产生挫败感,甚至止步不前,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和信心。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做好思想把关,主动尝试通过学员的角度去看问题,确实弄清楚他们想要什么,需要什么。针对性的进行教育引导,以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对学员核心价值观的树立和培养。通过挖掘每个学员的优缺点,因材施教,利用不同的岗位让他们展现自我,提高综合素质水平,实现对自我价值的追求和认可。这方面,军校可以通过进一步加强学员俱乐部、兴趣小组等组织的正规化管理,同时,积极鼓励学员参加各级竞赛、联谊等活动,丰富学员日常文化生活,为学员提供更多的平台去锻炼自己,增强学员的军营归属感,铸牢其扎根军营,献身国防的决心和信念。真正的从学员的角度去看问题,从而更加准确地分析他们的思想动态,更好地进行管理和引导。
二、紧贴基层官兵生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政治教育是军事院校经常性工作的一部分。然而,让学员达到树立强军信念,铸牢精武军魂的要求却并不是一件容易事。现如今,一个板凳,一张嘴搞教育的方法已经行不通。简单的讲理论,说套话、空话,不仅达不到教育的目的,甚至会引起学员的逆反心理。只有将政治教育深入到生活中去,密切联系实际,做到“神形兼备”,才能获得学员的共鸣和认同。比如学院开展的甲午战争影视观看活动,既迎合了学员的心理需求,又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在学员中反应较为强烈。最近还看到一篇报道:某旅保卫部为维护官兵权益,联合多个部门通过半年多的时间,最终为某单位士兵家属解决了民事纠纷,获得赔偿。这些真实的报道要比长篇大论的爱国主义教育更能给官兵以强烈的归属感,让他们能够安心的扎根军营,献身国防。针对学员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年龄阶段,说教式的教育在学员的反馈中是枯燥无味的,所以在日常教育中,不能简单的追求讲的内容多,讲的时间长,要结合实践经验,从实事,真事入手,在生活中教育,在教育中生活,通过与学员寻求共鸣点,引发学员的思考和感悟,做到于无声中达到教育的目的。这方面,可以通过不断探索实践,实行“回馈式”的教育方法,努力做到教育前有通知,教育时有互动,教育后有总结三步走方式。让学员在教育前知道要学什么,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在教育时能及时反馈自己的思想,以便进行针对性教育;在教育后认真整理笔记,总结教育成果。同时,在俱乐部设立意见箱也是较好的方法,对于学员在生活、训练、学习等各方面的问题进行实时解答,努力做到不拖沓、不隐瞒、不否定,切实理顺学员思想动态,真正让学员认可组织,相信组织,依赖组织,促进院校工作平稳高效开展。
三、面向实战训练要求,缩小军校部队差距。
“召之即来,来之能战”,作为新时代的军人,最基本的职责就是要苦练一身本领,将来能够在战场上为国杀敌,保卫国家。对于军队几十年没有经历过战争的现实状况,在学员中有人产生这样的疑问,我们现在是否还能所向披靡,能打必胜。这个问题其实非常简单,作为一名军人,只有在自身素质还不够过硬的情况下才会产生这些疑惑,这是一种不自信的体现。我院学员到各个基层部队之后,部分学员能够很好的适应基层部队的生活训练环境,有些却感觉无法适应基层部队的生活,就是因为在学院里对自身素质的提升和要求不同,认识不同,导致与部队的环境“脱节”。现在全军上下都在响应习主席强军目标号召,紧锣密鼓的进行现代化改革。在学院改革转型的浪潮下,积极探索学员实战化教学管理模式,以贴近部队,贴近实战为基础,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如鼓励培养更多学员参加军事竞赛等活动,全面提高学员综合素质水平,定期开展基层文化交流活动,增加学员对部队的认识和了解,提高学员适应部队,适应实战,适应信息化改革的能力,让学员真正做到“敢打、能打、会打”的强军实践要求。
实现强军目标,就必须把基层骨干力量建设好,建设牢固。通过不断提高军事院校学员综合素质水平,努力实现对学员的“三信”式培养,即树立精武强军的信念,拥有敢打必胜的信心,能够适应信息化战争改革这几个基础点,进一步提升学员的生存发展空间,在响应中央强军目标号召的同时,不断深化转型建设,创新管理模式,探索新型改革道路,为培养能够担当强军重任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