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试论教研室建设对学校教学管理的指导作用
【作者】 黄建基
【机构】 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教研室
【摘要】原国家委出台的《关于改进和加强教学研究室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教研室是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设置的承担中小学教学研究和学科教学业务管理的事业机构”,是整个教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系统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因此,加强教研室的管理工作对推动学校整体管理工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探索教研室对学校的教学管理的措施时,我们既要从教研室本身职能出发,注重激发教研室内部的积极性,通过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教研员实现组织目标;也要从学校大局出发,紧密联系教研室建设和学校管理两个方面。【关键词】 教研室管理;神经枢纽;激励机制;积极性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条件也获得了极大改善。在日益纷繁的物质诱惑面前,人们很难坚持自我原则,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同时也需要组织内部发挥对每一个人的引导作用。在利益杠杆下,广大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不平衡,或多或少都会考虑到个人得失,这就需要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还需不断加强自我修养,不断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积极意义。县教研室作为指导和引导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部门,不仅要积极发挥引导作用,还要指导教师实现自我管理。县级教研室并非学校的职能部门,因此,和其他校级职能部门的显著区别,县教研室在自我管理和参与学校管理中还应考虑到其他因素。
一、明确教研室的职能属性,制定相应措施,发挥校级教研室的服务作用
从机构构成来看,县教研室的各项职能并不像其他部门那么清晰。因此,教研室要一方面加强参与性,积极承担学校综合管理职责;另一方面也要加强自我管理,促进组织内部的人员协调、效率优化等。接下来笔者就如何进行这两方面的管理工作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要明确分工,一切按计划进行
教研室内部要提高工作效率就要使得各项工作按计划进行,通过制定明确的计划保证整个教育教学工作顺利进行。教学计划在整个教学过程和教育管理工作中处于基础性地位,是开展各项工作的起始点,也是进行教育教学测评的重要考量。教学计划将教研室所有教研员的工作任务进行合理分工,大家按照各自的目标,协调推进整体教研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制定具体的教学计划过程中,教研室所有教研员应参与集体讨论,在符合教学大纲的前提下,通过民主协商的方式确定框架,再与相关负责人进行最终讨论,最后再由所有成员补充细节,形成操作性强、广度与深度兼具的教学计划。
(二)加强教研室管理制度建设,一切按规矩进行
从教研室的基本职能考虑,我们必须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确保这些职能的有效发挥。教研室是教师发挥集体智慧的场所,承担着传递最先进的教学方法、全面启迪学生智力的重要职责。
1.完善教研室例会制度。教研室例会的正常召开有利于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并提出解决办法,为今后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例如课题审议性质的小型例会、年度总结性质的大型例会。
2.进一步完善备课制度。教师备课的效果好坏直接影响其教学水平的发挥,对学生参与课堂学习也具有重要影响。教研室完善备课制度就是要鼓励集体参与备课,集众家之长,完善教师备课过程中易忽略的事项,形成教师之间和谐互动的学术氛围。
3.完善教学测评制度。定期对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测评有利于教师进一步改善自己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提升学校教学常规管理水平。教研室内部要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就需要在教师之间建立和完善测评制度,促进教师之间的良性竞争。
(三)提升教学质量,注重教学反馈信息
教研室的中心任务就是确保学校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就是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是确保各项教学目标顺利实现的决定因素。因此,教师需要不断优化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例如完善集体备课制度、精心书写教案、创新教学方法等。正如上文所述,集体备课体现的是众多教师的智慧,对学生的各方面实际情况考虑也较为全面。高质量的教案则是指导教学活动合理、有序进行的保障,体现了教研室对教学重难点的准确把握。另外,教研室还应通过组织针对教师的相关培训活动,指导教师科学迅速地获取学生的反馈信息,为制定下一步教学计划提供有益参考。
二、坚持以人为本,加强教研室教师队伍建设,发挥校级教研室的指导作用
在依据不同个体属性而制定激励措施办法时,我们必须认真调研和分析教师的需求,尤其注重这种需求的层次性、变化性和差异性。“以人为本”原则要求我们必须制定更加人性化的制度规范教师行为,以更加人性化的关怀贴近教师的内心世界,由内而外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实现理性与感性的自然平衡,从而极大地优化管理效果。观察发现,学校教研室的人员数量不是太多,组成并不复杂,但十分重视团队作用,需要教师个体统一思想,才能最终实现组织目标的优化。
校级教研室的负责人员需要不断加深学习,例如加强管理学知识的学习,管理学中提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激励办法。管理学中对激励机制进行了更加准确的定义,即通过富有成效的制度构建实现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且这种作用是积极的、正面的,具有促进性的。可见激励机制已经成为多数行业进行有效管理的主要方法之一。从激励机制的定义要素分析,构成激励机制的主要内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奖励机制,对教师的积极奉献给予实物奖励,并且利用其他奖励资源;(2)方向的把握,教研室作为一种机构有其自身的属性,这种属性规定了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方向、原则和底线等;(3)激励效果控制,教师在激励机制的作用下所进行的种种努力和实践仍需要教研室进行行为效果方面的控制;(4)激励的时间、空间属性,对具体激励行为在时间和空间方面所作的规定;(5)组织的同化作用,教研室的教师个体长期在组织框架内从事相关教学活动将或多或少地被组织同化。上述五个方面是激励机制的内在构成要素,要最大程度地发挥激励机制的作用就必须实现五大要素的整体优化。其中奖励机制是先导因素,是调动教师个体的首要保证,其余几个要素则进一步细化了激励机制的内涵,对如何有效实施激励机制提供了参考。
三、建立行之有效的、具有针对性的激励机制,发挥校级教研室的引领作用
在研究教研室自我管理的措施时,我们首先应引进一整套成熟的鼓励机制,通过激励管理模式促进教研室教师积极性的不断提高。所谓激励机制,就是通过尽量满足教师各方面发展的需要而使其努力完成组织目标和个人教学目标。实行激励机制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尊重和满足教师的合理诉求,以实现个体及组织的最大满足为最大目标,针对不同个体采取相应的激励方法,而不能一概而论。每一项激励措施都应是针对不同个体的实际情况而提出的,只有符合每个教师个体的激励办法才能最大程度地调动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引起大家共鸣。
形成正确的激励机制,我们还需要考察具体实施效果,确保教研室各项工作都科学有序地展开。这就需要我们正确使用激励机制,对激励机制的优缺点也要充分认识,避免激励机制的弱项,发挥激励机制的长处。因此,我们需要考虑激励机制对各个对象的实用性。正如上文所述,教研室的特殊氛围导致物质利益激励的有限性,激励教师还需要发挥更多其他因素的最用。例如以学科带头人的示范性带动整体向上氛围的形成,以榜样人物的精神力量感染每一位教师,使教师受到由内而外的积极影响。
综上所述,教研室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战线之一,是集合众多一线教师智慧的宝库。在探讨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的基本措施时,教研室从自身建设出发,既追求自身工作的不断进步,努力激发每一位教师的积极性和参与感,也着眼于学校整体发展的大局,极力地调整策略,争取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纪燕.县级示范性教研室的教研经验分析及其优化发展研究.江西师范大学.2014.06
[2]赵静.新课程背景下教学常规的重建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08.04
[3]赵清正.教学常规管理最优化的实践探索.河南教育.1995.11
[4]赵印奖.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的整体性建设.教书育人.20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