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论声乐艺术表演中歌声与情感的统一
【作者】 王优美
【机构】 西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摘要】声乐艺术表演的目的是以熟练的发声技巧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以饱满丰富的充满情感魅力的歌声吸引和感染观众。要实现这一目的,就需要声乐艺术表演者正确处理歌声与情感的关系,使歌声与情感得到有效统一,这对表演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对在声乐艺术表演者如何分配歌声与情感的比例,一直是专家、学者和表演者重点关注和探讨的重要问题。歌声是情感抒发的基础,情感是歌声具有生命力的条件,只有实现了歌声与情感的统一,表演活动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为了达到一目的,本文首先分析了歌声与情感的含义及其关系,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声乐演唱者应具备的能力和水平,并以此提出如何使歌声与情感得到有效统一的策略。【关键词】 歌声;情感;统一;关系;策略
1.引言
声乐是以人声为手段来表现音乐,表达人们的感情,反映社会的一种表演艺术,声乐表演是音乐艺术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人们传达思想、情感、情绪和描绘情景的重要形式。我们在声乐训练和表演中往往会停留或纠结于歌声,注重了歌声的表达,而忽视了歌曲的情感内容的体现,没有真正意识到歌声的追求必须以艺术表现和审美的需求为依据,因此,需要从一个更高的审美角度来理解和形成歌声。在人与人的情感交流中,应用歌唱技术的各种技巧发出与内容相吻合的歌声,以歌声的变化为媒介和手段,准确而真实地表达音乐和音乐作品的情感、意境和韵味,也就是要求歌唱者在声乐艺术的表演中以情传声,以声带情,情声结合,声情并茂,从而达到歌声与情感的完美统一。那么如何才能使歌唱者在声乐艺术表演中有效地达到歌声与情感的统一呢?下文将对此进行阐述和探讨。
2.歌声与情感的含义及其关系
2.1歌声与情感的含义
歌声与情感不仅具有文学的含义,而且在声乐艺术表演中还有着特殊的含义。从广义的范畴来看,歌声是指歌唱者所传达出的听觉内容、歌曲节奏、语速、语调、旋律、曲风、和声等,是对声乐语言中文学语言的体现,拥有文学语言所表现出的内在美;情感是指对声乐语言中旋律的体现,传达出声乐的律动美。作为声乐艺术表演的两个最关键的因素,歌声与情感是一个整体统一的关系,二者密切联系、不可分割。
2.2歌声与情感的关系
在声乐艺术表演领域中,歌声与情感的关系问题一直是争论不休的焦点。令人可观的是,随着声乐艺术表演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在对二者进行争论和探讨的过程中深深地受到了歌声与情感的关系的影响,歌声与情感也获得了良性的发展和共同的进步。打动观众是声乐艺术表演的直接目标,情感的渲染是打动观众的重要方法,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通过歌声的传达,以声传情,寓情于声。只有这样,才能在声乐艺术表演中展现出情声合一、声情并茂的动人、美妙画面。歌声与情感,是声乐艺术的主要构成部件,是有机统一的关系,二者犹如轮胎与方向盘。关于歌声与情感的关系,笔者认为主要有两点:歌声是情感抒发的基础;情感是歌声具有生命力的条件。
(1)歌声是情感抒发的基础。
歌声是情感抒发的基础,美妙的歌声可以有效地抒发情感,要歌唱需先要有声,有了声,情感才能得以抒发。俄罗斯著名歌唱家夏里亚平曾说:“一个真正的歌唱家,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对歌唱技术进行掌握的层次上,而应该能够通过歌声有效表达各种音乐情节,表现出艺术作品中人物的不同心情,并且表演出能够为一定的情感需要的音调。”作为我国传统的歌唱理论体系之一,《乐记》也提出:“情动于中,故形于声。”由此可见,歌声是情感抒发的基础,其质量决定了情感被渲染的程度。在声乐表演中,不论歌声是否动听、美妙,都是歌唱的首要条件,但是要有效地表达作品的情感,就需要表演者拥有优美的歌声,掌握优美歌声的练习技巧。在这里,笔者认为美声歌唱和语言表达是获得优美歌声的重要途径。
(2)情感是歌声具有生命力的条件。
情感是歌声具有生命力的条件。我国唐代诗人白居易曾说:“乐者发于声,声者发发于情”“古人唱歌兼唱情,今人唱歌唯唱声”【1】,对歌唱者来讲,表演时要做到“未成曲调先有情”,不做“唱无情之曲,无情歌唱”。在声乐艺术表演中,歌唱者若仅是背诵歌词,出于完成任务为表演而表演,忽视歌曲当中所需要表达和体现的思想情感,那么歌唱者的歌声再优美也难以感染观众,打动观众。比方说:“表演者单一地照曲所唱,没有情感地演唱,没有体现出作品的情感;抑或是一味地玩弄演唱技巧,进行浮夸式的表演。”【2】这些对会让观众产生反感,并与真正的声乐表演艺术的目标背道而驰。表演者只有在对音乐作品的歌词和曲调有一个完全熟悉的基础上,在表演时通过一定的技巧适当地加入一定的情感,包括一些肢体语言,这将会使表演变得更具丰富性和饱满性,尤其是歌唱者的基础足够扎实时,其注意力会由歌声部分不自觉地转移到情感抒发的层面上,从而使整个表演更加充满艺术氛围,更加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由此可见,在声乐艺术表演中,赋予歌声的生命力应是情感,结合动人的情感,美妙的歌声得以使音乐更加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3.声乐演唱者应具备的能力和水平
声乐表演,不仅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声乐艺术表演对演唱者有着比较高的要求,演唱者应具备一定的能力和水平,尤其是要使歌声与情感得到有机统一,就更需要掌握表演的基本能力和要求,具备表演的一定水平。这些能力和水平主要包括:准确掌握歌唱的基本要素、恰当运用歌唱的肢体语言、能够真诚地表达歌曲情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等方面。演唱者能否具备这样的能力和水平,将会关系到音乐作品能否完美的表达。
3.1准确掌握歌唱的基本要素
声乐表演中歌唱的基本要素是:呼吸、发声、共鸣和语言等。声乐演唱者应首先准确掌握这四个基本要素。
(1)呼吸。声乐艺术表演者的第一门必修课是呼吸,应学会和准确掌握科学地呼吸方法。我国唐代《乐府杂录》提到:“善歌者,必先调其气”【3】,呼吸是歌唱的基本动力,但是要准确掌握呼吸的方法,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表演者在老师指导下坚持不懈地练习。
(2)发声。人的声音在演唱过程中需要对“本嗓”进行适当地调节和处理,才能发出美妙的声音,尤其是在演唱高音区时,更需要表演者准确掌握发声的方法。对于一名声乐艺术表演者来说, 能够使观众觉得演唱的声音轻松自如、水到渠成,那么这是演唱者具有良好的发声的表现,同时这也是演唱者必须具备的基础和功底。要准确掌握发声的技巧,也需要演唱者坚持不懈地练习,努力建立起良好的发声习惯。
(3)共鸣。我国著名声乐教育家沈湘曾说:“共鸣决定了歌唱音色的好坏和不同的音色变化,这个决定性几乎是最关键的。”【4】共鸣是指声音的通道、流动和气息的支持之间得到良好的协调与统一。演唱者需要获得有效的共鸣,就需要学会根据不同的音乐作品合理、科学地调整共鸣腔体。共鸣腔体是获得丰富多样的音色和音乐表现力的纽带,演唱者需要不断加以练习。
(4)语言。声乐艺术表演的基础性要素之一是歌唱语言。清晰、准确、生动的歌唱语言,对声乐艺术表演的整体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不仅为旋律的创作提供了依据,而且也是表演者完美表达作品思想内容、深化音乐主题和塑造艺术形象的重要载体。因此,对歌唱语言的学习,也是声乐歌唱者所不能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
3.2恰当运用歌唱的肢体语言
“形神兼备”是声乐艺术表演的基本要求之一。作为表演者,应学会和掌握恰当运用歌唱的肢体语言来实现“形神兼备”的效果。首先,表演者应准确掌握站姿和手势;然后,表演者应注重自己的眼神与表情的恰当运用;最后,表演者应注重对舞台风度与服装的把握程度。这些都是表演过程中表演者需要掌握的要求,应该具备这样的恰当运用肢体语言的能力,从而为歌声与情感得到良好的统一打造一个完美的氛围。
3.3能够真诚地表达歌曲情感
歌唱活动是人的声音与音乐和其语言以及情感得到完美统一、结合的表演艺术。歌声与情感能否得到有机统一,表演者能否真诚地表达歌曲情感起着重要影响作用。音乐作品饱含了丰富的情感因素,表演者要将这些情感因素表达出来,就需要学会真诚。
3.4培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声乐艺术表演者应该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心理素质的好坏,将关系到表演者能否完美地使音乐作品得到表现,是声乐演唱成败的关键。所以,声乐艺术表演者应该注重对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从而使自己身处舞台时能够得心应手,可以有效地将音乐作品完美地表达出来。
4.如何使歌声与情感得到有效统一的策略
声乐艺术表演者在具备了上文所述的表演能力和水平的基础上,要想使歌声与情感得到有效统一,就还需要掌握一些技巧和策略。
4.1选择与自身歌唱水平一致的声乐作品
选择与自身歌唱水平一致的声乐作品,在声乐艺术表演中有时起着成败性的决定作用。因此,对声乐艺术表演者来说,要想有效地处理歌声与情感的关系,使二者得到有效东一,就需要学会和选择好适合自身的歌唱水平的声音作品。
4.2以情带声,以声传情
声乐表演是一种积极的审美体验和审美创造过程,它的魅力就在于表现情感。因此,在平时的声乐学习和演唱中,必须挖掘自身内在的情感体验,不断提高我们的声乐表演水平,达到歌唱时的“以情带声”和“以声传情”。那么如何在声乐艺术实践中培养情感呢?
第一,要有感知与理解的基础。深入挖掘、熟悉作品是表现作品思想情感的重要环节。
第二,要设身处地去体验。我们在演唱每一首(部)作品时,应“设身处地”到作者所处的时代、创作背景和风格特点中去,并将不同时代的审美观念予以融合,创造出自己的特点。
第三,对特定的感情要进行融会贯通。我们应把握每一首(部)作品所特定的感情基调,注意情感细节的体验和处理。表演中有轻有重,有浓有淡,有起有伏,变化万千。
第四,音乐中表现情感的要素很多,有节奏、旋律、音高、表情记号等等,一首作品的完成作曲家都对每个音符、每个乐句做了谨慎的思考和精心的安排。演唱者在拿到作品之后,首先要对作品的曲式曲调进行视唱,熟悉其旋律节奏的起伏变化以及和声与伴奏的配置,在视唱过程中了解掌握作品曲谱的前奏、间奏、尾奏、速度、表情以及力度术语等。熟悉了音乐之后还要对歌词做深入的理解,才能做到声情并茂地完成作品的二度创作。
第五,应充分发揮表演艺术的想象力。套用一句广告词“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其实想象力并没有大小之分,只有敢想和不敢想。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推动世界,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可以说,在艺术表演中创造与想象总是紧密相随,而有了想象的参与,表演将变得丰满和鲜活。也只有这样,才能在表演时做到对感情投入呼之欲出,挥之即去,达到挥洒自如、变化有序的境界,真正成为表演所需要的情感。
作为声乐艺术表演者,应该努力从现实生活和音乐作品中去挖掘和体验色彩丰富、千变万化的音色,建立自己的“音色储存库”,以便在歌唱时以情带声、以声传情,更好地为歌唱服务。
4.3情声结合,声情并茂
美妙的歌唱状态应该是情声结合、声情并茂。歌者在以歌唱内容为主导的同时,还要充分运用发声技巧来表现歌曲的内容,力求歌声与情感的结合,情感与歌声的统一,声情并茂地表达歌曲的思想内容。
首先要自己体验歌曲中的情感,自己的情感被唤起后,才能用声音和音色来表达这种情感。著名的歌唱家之所以取得成功,是因为他们掌握了歌唱与表演技巧,与歌曲情感的表现性。歌唱家要把歌曲的情感和音乐注入到音符中去,这样作曲家的音乐就有了表情。
除了表演技巧,艺术表现也是中国传统音乐美学十分看重的。在演唱歌曲前,每位演唱者都要考虑三个方面:要用什么样的情感去表达这首歌曲,要用什么样的音响才能更好地抒发歌曲的情感,要用什么样的技巧去抒发情感。如果,演唱的技巧差,又无情感,是最差的,如果演唱的技巧好,但没有情感,也是机械的、苍白的。如果情感非常到位,但演唱的技巧一般,那么歌曲的总体表现也是优秀的。这些都证明了声乐演奏要统一声音和情感。
5.总结
声乐是一门综合性表演极强的舞台表演艺术,对表演者有着非常高的要求,表演者需要通过不断加以练习,才能达到舞台表演的水平和能力要求。歌声与情感的统一,历来是专家、学者以及表演者重点探讨和关注的主要问题。就表演过程来说,声乐艺术表演者如何使自身的表演在歌声与情感上得到统一,是衡量表演者歌唱活动成败的关键。只有实现歌声与情感的完美统一,才能使声乐艺术表演者达到新的艺术境界。
参考文献:
[1]苏军.论声乐艺术表演中歌声与情感的统一[J].商洛学院学报,2010(04):86-90.
[2]张世文.论声乐艺术表演中歌声与情感的统一[J].太原大学学报,2012(03):68-70.
[3]焦培轩.声乐艺术表演中的“情”与“声”的统一[J].音乐时空,2013(17):64.
[4]薛丽春.论声乐及其艺术表演中的情与声[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4):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