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试探小学估算教学的策略

【作者】 覃玉兰

【机构】 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新州第二小学

【摘要】计算教学是小学教学的重要部分,教师怎样在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估算,培养学生的数感,使之形成正确的数感,是本文所探讨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估算;形成;数感
【正文】

  估算是根据具体条件及有关的知识对事物数量或算式的结果做出的大概推断或估计。估计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在教学实践中,本人主要从三方面进行研究。

  一、从现实生活中入手

  估算教学的基础是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因此,让学生建立近似数这个概念,是寻求近似数方法的前提。在进行教学时,教学时,我尝试从生活实例直观描述引入概念,根据课例,联系生活实际,着重引导学生学习估算的方法和表示法。

  例如学习了“小数四则计算”,我设计了这样一题:

  例1、妈妈商场购物,想买牛肉12.2,10.8,配料6.6,卫生品25.2,妈妈带了60元钱,妈妈带的钱够了吗?

  先请学生估计一下妈妈购以上这些物大概需要多少元钱?学生先进行了估算:121172555(元),然后,再请学生计算妈妈购物实际需要多少元钱?学生很快计算出来结果:12.210.86.625.254.8(元)。实际计算的同估算的结果差不多。通过比较,得出了妈妈带的钱够用。这时候我又提出一个问题:“如果妈妈想用剩下的钱买价格为2.2元的茶杯,可以买几个?”学生随即立即回答可以将价格为2.2元的茶杯看作是价格是2元的茶杯,并把妈妈剩下的钱看作是5元,这样可得,剩下的钱还可以买:5÷22(个)。

  这样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形生动地展现在课堂中,让学生从贴近的生活情景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获得解决现实生活中简单问题的能力,看到了估算的作用。

  二、注重估算过程、方法

  估算教学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探索估算的思考过程和方法,并从中体会估算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

  要重视估算教学,我们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和量化能力的形成。要把抽象的数据符号经过比较、分析、综合、归纳,不断通过内化让学生形成一种认知能力,从而在实际行动上加强估算教学;其次,要多引导学生结合实例,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直觉进行估算,强化对数据的认知,形成较强的量化能力,逐步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如在六年级复习“计量单位”后,我注意设计一些本身蕴含着估算价值的实例让学生练习:(1)教学楼长约100    );(2)图书室的面积约60   );(3)一张凳子重约3    );(4)一个水杯的容积是250    )等。

  同时,还注意做到,让学生的良好数据感和量化能力不但表现在对数据的提取和加工上,同时还表现在“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上。

  如在小学数学活动课时,我出示了这样一题:

  例2、某生读一本课外书,如果每天读30页,则第17天读完;如果每天读40页,则第13天读完。结果,他读完这本小说的天数正好跟他每天读的页数相等。这本小说共多少页?”

  这道题要直接列式进行解答是极为困难的,我引导学生讨论并思考:

  “每天读30页,第17天读完”,也就是说,第17天读的有可能不足30页,可见这本书至少是:30×161=481(页)。同样,“每天读40页,第13天读完”,第13天读的页数在1页~40页之间,可见这本书最多是:40×13=520(页),可知书的页数范围在481520页之间,再结合题中“他读完这本小说的天数和他每天读的页数正好相等”,可见这本书的页数应是某个数自乘的积,而且这个积在481520之间。那么,哪个数自乘的积在481520之间呢?

  我再引导学生估一估:20×20=400,25×25=625,可见,这个数大于20,小于25,有了这个范围,我再请学生这几个数逐一自乘试验,则有:

  21×21=44122×22=48423×23=52924×24=576

  学生经过试验结果表明:只有,22×22=484,在481520之间,可见,这本书共484页。

  三、引导已用经验培养估算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数学教学中,如果让学生充分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在众多的数据中,以敏锐的观察力,迅速地做出选择和判断,可以使学生养成主动从数量上观察,分析客观事物的习惯,从而有交待增强学生的数感。

  如在教学了“圆的面积”后,我出示这样一题

  例3、在一张长为120厘米,宽为90厘米的长方形铁皮上,能剪下几个半径是10厘米的圆形铁片?

  对于这道题,学生们出示了以下两个不同的答案:(1)、120×90÷(3.14×10×10)≈34.434(个);(2)、120÷(10×2)=6(个),90÷(10×2)≈4(排),4×624(个)。面对学生两种不同的答案,我没有立即给予急于评价,而是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纸上自己动手进行操作,学生经过自己动手操作,很快得出结论,答案(1)这个结论是错误的,正确的答案应该是(2)。我问为什么,学生回答,因为如果按照答案(1)的结论,这张铁皮一点儿都没有浪费,利用率达到了100%,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在这张铁皮上,长的一面只能剪下:120÷(10×2)=6(个),宽的一面只能剪下90÷(10×2)≈4(排),因此能剪下圆形铁片的个数只能为:6×424(个)。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估计和估算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猜测、推理、判断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可以提高学生对事物具有综合性和概括性认识的能力。为此,在小学阶段学好数与计算的基础知识,并形成一定的估算能力,是终身受益的。我们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各种算法和特点,选择适合于自己的方法。并应该在教学中努力为学生提供背景和机会,使学生逐步形成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刘意竹?张卫国主编??《小学数学教材教法》?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3]赵昕华;试分析小学数学估算的有效教学[J];时代教育;201314

  [4]罗玉华;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的意义及教学建议[J];教育导刊;201011.

  估算教学的建议与评价[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3

  [5]鲍建生;估计——数学教育面临的新课题[J];教育研究;199710

  [6]梁鲁艳;小学数学教学估算的初探[J];中国体卫艺教育;201104

  [7]龚磐安;试谈估算教学的方法[J];小学教学参考;200004

  [8]赵振国;儿童估算发展研究综述[J];学前教育研究;200703

  [9]张金福;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策略探索[J];时代教育;201308

  [10]董奇,张红川;估算能力与精算能力:脑与认知科学的研究成果及其对数学教育的启示[J];教育研究;200205

  [11]陆文颖;论估算教学中小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J];时代人物;200804

  [12]杨炼;解题中的估计[J];中学数学月刊;199905

  [13]董裕华;值得重视的数学估算[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199911

  [14]张晓贵;TIMSS的数学测验看数学教育中估计能力的培养[J];中学数学教学;20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