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如何发掘藏族儿童的艺术天赋进行作文教学
【作者】 魏彩霞
【机构】 甘肃省合作市第四小学
【摘要】【关键词】
自古以来,青藏高原就以她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壮丽的自然风光和奇特的人文景观著称于世。勤劳、勇敢、善良、智慧的藏族人民繁衍生息在这片富饶神奇的土地上,创造了辉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而独具特色的建筑、歌舞、绘画也充分体现了藏民族的艺术天赋。艺术来源于生活,在独特的自然景观、传统文化、民俗风情的熏陶下,使藏族儿童也具有很高的艺术天赋。他们能歌善舞、热爱生活、乐于表达。对艺术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领悟能力。然而,我们学校一千四百多名藏族小学生,平时不会用汉语和家人交谈,再加上他们多半寄宿在学校,生活在强势的藏语氛围之中。汉语的学习和运用,只是局限在汉语课堂之内。如何发倔藏族儿童的艺术天赋进行汉语的写作教学?这将对藏族儿童在欠缺语言环境和大量阅读材料的情况下,提高汉语写作水平开辟一条新的道路。
学生都喜欢上美术、音乐、体育课。学校少年宫各类兴趣小组中也都活跃着学生的身影。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这些方面,他们表现出了与生俱来的各种天赋。但一提到作文,尤其是汉语作文,听到的是一片“呻吟”声啊!布置作文时,唉声叹气;写作文时,愁眉苦脸。交上来的作文,普遍都是内容简单,语言表述不清。学生也越写越怕写。为什么会怕呢?一是不知道写什么,虽然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但他们对许多有价值的素材熟视无睹,原因是学生的认识能力不够,观察力不够,感悟力不够。二是不知道怎样写,缺乏语言积累,心中有感受而表达不出,重点的过程往往是一笔带过。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以上两点问题得不到解决,学生是不可能写好作文的,而美术、音乐、舞蹈和写作都属于艺术,都需要表现作者对现实世界的观点、看法、感受,都需要深入生活、了解生活,需要一颗敏感的心灵、善于观察的眼睛,它们的区别只在于表现的方式不同。如果将孩子们的兴趣与作文结合起来,这更贴近学生,更有利于作文教学的指导。为了发掘孩子们的艺术天赋,提高作文能力,我先后通读了小学中、高年级的美术教材,从教材中筛选出适合作文训练的内容,观看了很多次学生们的歌舞表演,从学生们投入的表演中寻找作文训练的素材。
想象是作文的翅膀。陆机曾说,创作要“精骛八极,心游万仞”;“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作文一旦失去想象,就会黯然失色,缺乏生机;而丰富的想象,能使文章生气盎然,光彩夺目。因此写作教学中训练想象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 想象也是创新的翅膀。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想象,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 美术教材中有一课的教学内容是“根据人物的造型想象人物在做什么,可以添加什么服装和环境”。这是一个可以训练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内容。在学习地过程中需要学生观察、思考,并动手创作。如果能及时地组织学生将语言文字记录下来,对学科来说那是一个提升,对作文教学来说,那是注入了一泓清泉。确定了训练内容后,我和美术老师协商后,开始做准备。在这节课,我对美术老师提出了两点要求:1、尽可能创设情景,如小组讨论交流,小组合作创作等(为丰富习作内容做准备)。2、师生的语言力求规范(为语言积累做准备)。为着共同的目标,美术老师欣然答应,并做了充分准备。
美术课是学生喜爱的课程之一。学生在图形的世界里认识自然、社会,感受色与形的奇妙,发展智力。这节美术课安排在一天下午的第一节课上,我来到了学生当中听课。或许是老师的精心备课,或许是学生对这课的内容感兴趣,或许是学生的相互感染,学生兴趣盎然,这堂课的教学效果特别好!学生仅观察第二组图中的“小男孩”造型,就兴趣盎然。正放着看,他像在滑冰 、踢球、立定跳远;横放着看,像在睡觉、摔跤;颠倒着看,像在翻跟头、跳水......多有意思的图形,怎能不让学生们遐想连篇?学生们喜欢的东西,才会有兴趣,有兴趣的事,才愿做乐做。
下午第二节语文课,我趁热打铁,以美术课为内容上了一节作文指导课,课始,我让孩子们回顾美术课堂情景,筛选写作素材,不设任何禁区,只要把他们亲耳所闻、亲眼所见、亲身经历、用心感悟的内容表达出来,我都给以肯定与鼓励。同学们打破了昔日作文课上的沉闷,争相介绍自己的画,叙述自己的绘画过程,畅谈自己的感受……在交流中,学生猛然发现,自己的汉语表达能力竟如此流畅。当我要求他们把自己的这些观察、思考写下来时,学生们欣然动笔,不再唉声叹气。这次作文,质量也明显提高。后来交上来的52篇作文,内容没有一个雷同的。单从文题来看,有《难忘的一次绘画》、《我最喜欢的一幅画》、《我让‘人物’活起来了》、《我的美术老师》《我班的小画家》、《惊人的想象力》、《老师表扬了我》……看着这一篇篇个性张扬的作文,我感慨万千:这是我和美术老师通力合作的成果;是作文教学走进美术课的胜果!是孩子们的艺术天赋在作文课上的再现。我也由衷地总结:这样的习作是一种需要,一种乐趣,以后,我还要让作文教学走进音乐课,体育课,综实课……一定能把学生对作文的“恐惧”消灭彻底!
当然,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并不是尽善尽美,仍有不足之处。其一,从学生的习作来看,部分学生的作文仍有内容“空洞”之嫌。追究原因,我想是我美术老师对学生观察指导不够。学生观察图形,局限于感兴趣的部分。写作时只写局部一两点,不写整体,不写事物内在联系,学生的思维留在具体形象的层面。所以,以后注意指导学生观察、思维的方法。观察有序,作文才有序;观察细致,作文才能具体。其二、教师的语言平淡,并且有时不规范。在作文活动中,老师免不了要成为学生作文中的角色,免不了描写老师的语言。如果我们老师的语言平淡无味,没有感染力,甚至出现语言错误,写进学生的作文中,那就大煞风景!更不利的是会误导学生。今后,我将与学科教师进一步加强合作,为着共同的目标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