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提升专业素养,做一名“完美”班主任
【作者】 徐 梅
【机构】 江苏省滨海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中心小学
【摘要】【关键词】
在小学里,班主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肩负着最神圣的职责,是学生美好心灵的塑造者,健康个性的培养者,道德行为的示范者,人格的践行者。一位教育家说过: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造;教育是人生,人生的真谛在于发展。正是基于这一点,我们作为班主任要适应新世纪的变革,要立足新课改,不断提高自我,完善自我。班主任工作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她需要知识和智慧,需要信心和耐心,还需要真心和细心。班主任工作要做好,就必须努力提升班主任这份工作的专业素养,必须将这份工作做到实处,讲求实效。那么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应该具有哪些素养呢?
首先,一名优秀的班主任要有良好的师德,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班主任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大家经常提及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诲人不倦”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
班主任的人格魅力是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它对我们的教育教学效果的影响程度是不言而喻的。就目前的情况看,品格因素和道德因素对班主任人格魅力的形成影响最大。
在学生的心目中,往往班主任及任课教师都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父母的替身。许多学生们都把自己的班主任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他们的态度、情趣、品行等。一个班级的班风,客观的说就是其班主任人格的放大。班主任的人格成为师德的有形的表现,高尚而富有魅力的人格能产生身教重于言教的良好效果,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令;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由此可见人格的力量。学生往往从班主任的言谈举止中发展其性格。因此,班主任对待学生要平等、客观、公正,充满责任感;具有一颗真诚的心,关爱的心和宽容的心。
第二,班主任要完善自身的形象。学生对班主任的形象感觉形成主要源于三个方面:一是仪表,二是行为习惯,三是工作作风。
仪表主要看这个班主任的衣着、发式、举止、姿态、风度等。我们每个人都具有自己与身俱来的独特性,上海处在改革前沿、经济发展极具优势的发达型城市,有许多班主任在个人仪表追求上呈现出多元性是可以理解的。但多元性、独特性和包容性并不排斥对教师仪表,尤其是班主任仪表统一性的要求,这个统一性就是:穿着要整洁端庄,发式要简洁干净,举止要优雅有度,对自身仪表的追求,一定意义上也体现了一个班主任的审美情趣是否高雅。作为班主任老师,我们职业的特点,要求我们必须注意仪表这种无声的教育力量。
如果说仪表是给学生做人的榜样,那么我们的行为习惯和工作作风就是给学生学习和做事树立榜样,我们经常说“言传身教”,身教作用是大于言传的,它胜过千言万语的说教。一个班主任,要求学生上课不要迟到,自己上班却迟到;要求学生认真学习,自己上课却不认真。我们可以想象,真有这样的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如何让自己的学生信服。我们可以设身处地的想想,如果学校领导都不能以身作则,我们广大的教师是肯定难以信服领导的管理,即使这个管理很正常,很必要,但肯定会在我们的执行中打折扣的。
第三,作为一名班主任,要不断锤炼语言,有时在办公室里总会听到一些班主任埋怨说:“我都和他讲了无数次,但他就是不改。”学生不改不良的习惯,或者学生的改变与我们预期的效果差距很大,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不能忽视的是,这样的结果可能与我们在与学生交流中运用语言的不当有一定关联。在与学生交谈中,语言的运用往往会产生双重的效果,它可以激励一个人也可以挫伤一个人。这就要求我们班主任在做班级和学生工作中,要培养自己的语言能力,学习运用语言的艺术。
第四,“爱”的教育应该是班主任教育工作的核心。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班主任的爱更困难。由于师生之间没有血缘关系,彼此之间要建立深厚的情感连接,是一件很费心思的事,要达到这一点,班主任要花费很大的心思。然而,热爱学生的心理又是每一个班主任必不可少的。“亲其师”,从而“信其道”。班主任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它不仅提高教育质量,也会促进学生的成人和成才,会影响到学生的身心的发展、人格的形成、职业的选择、人生道路的转变等等。因此,班主任应该把整个心灵献给学生并坚持一视同仁,将神圣的师爱均匀地撒向每一个学生,以感染他们、改变他们、教育他们、造就他们。
第五,学生的良好教育是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合力的结晶,教育乏力往往也是因为学校、家庭、社会缺少沟通合作的结果。因为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和基础。在学校教育中,班主任是家长最直接的联系者,应该注重与家长的沟通。在做好与家长沟通的工作时,应该明确:
1.问题孩子背后常常站着问题家长。
问题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往往表现为四种形态:一是无暇照顾孩子;二是过高要求孩子;三是强行安排孩子生活;四是放纵溺爱孩子。这些亲子关系的不当处理是引发孩子问题的重大诱因。
2.积极主动与家长沟通。
积极主动与家长沟通,及时向家长汇报学生的在校表现情况,是班主任的常规工作要求之一;但在学生的思想教育中,特别是在对后进生的思想教育中,与家长沟通时要慎之又慎。运用得好,将有助于对学生的管理及转化;如果运用不好,小则有损于班主任的威严,大则造成与学生的对立,甚至失去学生的信任。
既然我们被安排在班主任这个岗位上,从事着班主任这份责任重大的教育工作,我们就努力做好它,做出个样子来,做一个受学生和同事敬重的班主任。做一个成功的班主任,不断地保持职业的激情,不断地进德修业,不断地有所发现和创造,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用完美的人格熏陶学生,用美好的形象影响学生,用优美的语言感染学生,把爱平均分给每一个学生,努力做一名“完美”的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