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如何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 郑本佐
【机构】 山东省平度市明村镇前楼中学
【摘要】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时时受到社会和学校的关注。为了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和培养素质教育的人才的需要,本文从青少年心理健康和教育入手,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及社会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等方面,阐述了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同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加大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育的力度,采取多种渠道和多种方法的形式,以期望达到中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平衡的需求,从而完成教育教学的工作任务,达到现代教育教学的要求。【关键词】心理素质;自卑;心理障碍;偏激;单调
随着近年来青少年自杀事件的频发,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问题已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据有关部门进行的心理调查表明,我国青少年中约有35%左右的人存在着障碍性心理表现,学生的厌学障碍和人际关系问题相当突出,用学生自己的话说,终日过着“单调而紧张”、“烦躁而抑郁”的生活。青少年存在的任性、偏激、冷漠、孤独、自私、嫉妒、自卑等病态心理而导致的心理与行为上的失误已危害到家庭甚至社会。因此在学校教育中普及心理卫生知识,加强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显得尤为重要。
一、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重视家庭教育力度
心理问题如此重要,究竟怎样的心理才能称之为健康呢?我国学者张人骏等认为,心理健康应“包括健全的认识能力,适度的情绪反应;坚强的意志品质;和谐的个性结构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一般来说,人的心理活动无法遗传,主要是在后天的社会环境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家庭影响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品德修养、文化水平、教育方法及环境条件等对学生品德和心理成长有直接而重大的影响。家长和孩子缺乏情感交流,孩子遇到困难的不到帮助,取得成绩得不到鼓励,使孩子产生压抑感,委屈感;有的父母因感情破裂而离异则严重摧残了孩子的心灵。所以家庭教育不当,是青少年出现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2)学校教育
由于种种原因,学校的教育工作还存在一定弊端,如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育,轻德育、体育;重校内教育,轻校外教育;重尖子生,轻后进生;学生生活内容方式单一等。而一些教师忽视学生心理特点,在教育学生时采用不当的方法,损伤学生的自尊心,使不少学生产生孤独、自卑的心理。
(3)社会影响
近年来社会上的一些负面影响对学生冲击甚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开放,影视、网络等不良因素的影响,难免会带来一些精神污染。此外,青少年时期尤其是小学五六年及到初中这一阶段是学生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青少年身高体重迅速增长,性成熟时期也开始了,由于生理上的迅速成长极大地打破了生理和心理之间的平衡。他们精力旺盛,感情充沛但带有冲动性,不善于克制,行为不易预测,最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对于这种悄悄到来的变化,青少年们没有思想准备,一些家长和老师也没有主动及时地采取相应教育措施帮助他们度过“过渡时期”,致使这时期成为心理问题的多发期。
二、改善家长及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
家长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健康。教师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有很大的感染力。因此家长和教师应当全面深入地学习健康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及咨询心理学等相关学科,自觉地运用科学的理论梳理好自己的情绪情感,调适好自己的心理状态。只有这样,才能正确指导、解决青少年存在的各种错综复杂的心理现象,成为一名合格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导员。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教师是学生的后天教育工作者。教师和家长的所作所为无疑不对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俗话说的好,榜样的力量是无限的,教师和家长在平日的生活、工作和活动中必须牢牢记住学生的存在,把心理教育教学的工作做好、做细。
三、中小学应有专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
中小学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教育,也是教育发展和提升的重要阶段。所以,在中小学阶段配置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对于开展中小学生健康心理咨询和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也要紧紧跟上时代的要求,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具体工作:
1、认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帮助青少年了解心理学知识,掌握一定的自我心理调节技术。
2、寓心理健康教育于各学科教学之中,渗透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3、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咨询与辅导工作。
4、兼顾对家长及社会其他人员进行心理健康宣传,营造良好的家庭和社会环境。
四、建立家、校沟通渠道
建立家庭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沟通的渠道,优化家庭教育环境,是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增加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和教育规律的影响,家校联手和沟通的方式也越来越受到限制。但是,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建设中国梦和实现中国梦的需要。
总之,青少年健康心理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地探究和讨论才会有收获。如果发现青少年有明显的适应不良、学习不专心或学习成绩下降、古怪异常行为、焦虑抑郁情绪等,就应该去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使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健康和正常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