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注重小学生习作中的“商量多”——放手文字,让反馈及时有效
【作者】 才 旦
【机构】 青海省同德县秀麻乡斗后索寄宿制小学
【摘要】从信息论看,语文教学过程就是教师依据教材输出信息,学生从教师和教材输入信息,并交换、储存、输出信息,教师对学生输出信息作出评价。在学生习作和教师评改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不断输出信息、吸收信息,其间不停地进行反馈。教师从反馈信息中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了解教学,调整教学;学生从反馈信息中了解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的发展情况发现并改正错误。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及时抓住有利时机,迅速有效地处理来自学生方面的反馈信息,实施最切合实际的教学,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关键词】小学生;习作;文字反馈
“多积累、勤练笔”的写作教学方法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其不失为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众多中小学生忙于看、累于写,有的甚至已不堪重负。然而,效果却往往不尽人意。原因何在?宋朝陈师道在《后山居士诗话》中指出,“为文有三多:看多,做多,商量多。”由此,我们不难发现事倍功半的关键就在于忽视了“商量多”。存在评改形式单一,学生未参与评改;存在评改流程闭塞,不能有效反馈。构建多元化的评改形式、评改结合的反馈途径是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教师可运用适当的反馈方法,使学生在反馈中加强学习。
思维活动是认知的核心,思维的真正参与,就能开发智力,创新能力也能培养出来。
一、真诚评价,走进学生的心理
目前,教学中存在评改分离的严重现象,有的学生在改时不以评为依据,甚至评后根本不改。评改流于形式,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只有评改结合,有效地进行反馈,才能切实发挥评对于改的导向作用。一次,一位同学因为没有完成家庭作业,受到批评后他在自己的本子上写下:从今以后,我再也不会不做作业了。我发誓,如果我哪天不做作业,我宁愿遭五雷轰。面对这样沉重的发誓,我实在不忍说什么,于是我写下:发誓是对自己的一种约束和要求!能够做到就可以了,不要轻易拿自己宝贵的生命去作赌注!当我看到叶淳的字不是很端正时,我就写道:真遗憾!今天的句子有点为难我了,因为我必须多读几遍,但还觉得不是很通顺哦!我想在我的遗憾中更遗憾的人会主动地去做好。李如馨在本子上写着让我激动和幸福的遗憾:下课了,短短的40分钟语文课过去了,多没劲啊,如果语文课有1个多小时,那该多好啊!可惜这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月亮啊月亮,载着我一个小小的心愿!我想再也没有比这个遗憾更让我激动的了,我忍不住写下:真好!学习着是快乐的!比较内向的徐蕾写着这样的句子:下午要召开少代会,这节课,两位演讲者讲给我们听。我想:如果我去参加,那该多好啊!但我又怕,我好像躲在角落里,不敢出声。但我听了以后,很自信地知道,我们一定能赢。但是她却在自己真实想法的句子上加了删除线。面对孩子最真的流露,我在她划掉的句子下加上表示好句子的波浪线,并写上:为什么把自己真实的想法划掉呢?有了想法努力去做让它成为真实的就好了!像这样的文字交流很多,但又总让人觉得很有意思,因为这让我觉得自己得到的不仅仅只是一个个句子,更多的是句子背后的那一腔迎面而来的深情。都说学生是老师的最好的镜子,看着学生的这些变化,反过来想一想,我才知道原来学生才是老师最好的镜子和最直接的反映者。
二、放手文字,让反馈及时有效
在评价学生习作时,一般教师都写评语,花费了较多的时间。而关注评语的学生却不多,有的学生只了解分数或等级,有的学生也只是粗略地浏览,很难有所收获,甚至有的学生连看都不看就放进书包里了。所以必须采取有效的策略,促使学生养成品读评语的良好习惯。
一味指责只会引起学生反抗。只有当评语充满鼓励、无比亲切,才能激起学生品读的愿望。
作为教师,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习作,善于发现其闪光点,哪怕是一个词语的正确使用都应给予赞赏,对于不足要委婉指出,使学生乐于接受。如:“温馨”用得真好!若能把台灯的颜色、形状写具体就更好了。比喻、拟人的使用,细腻的心理刻画,真挚的情感流露都表现了你非凡的创作才能。加油吧,相信今后作家的名册上一定有你的名字在闪光!
为了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在开学初期,就让学生准备一个本子,在每次上完语文课时,就马上叫学生记下对这节课的感受。只是记录当时的感受,不存在立意、谋篇方面的要求和束缚,因此,长短与写法都可以是不一样的。而这个本子里的内容可以说是学生最真的想法的流露机会了。在学生写的《老师不在的时候》,我可以发现孩子的负责心的萌芽。如舒寅晨写道:老师把作业布置好走了以后,我们也很遵守诺言,上课很安静,不过还是有几个同学忍不住想讲话,这也没办法。一到下课,教室里就沸腾起来了。潘憬铭写道:老师,实话对您说,你走了以后,我们班进步了。老师,您不要误会,我的意思不是说您不在我们就好起来,而是同学们想在这几天里认真读书,努力学习,等您回来给您一个惊喜!张妍写道:老师不在的这些日子,我的整个人都要崩溃了,一天中,只是数学充当了这一天,没有了语文课的乐趣,没有了作文给我的自信!我觉得时间是太慢了!啊!这一天终于快过去了!老师,您在那张纸上写的最后一句话是:每一个人都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我真的很喜欢这句话,这句话提醒了我,也提醒了大家。何梦婷写道:三天之后,老师终于回来了,我高兴得跳了起来,我想我又可以见到脸像小白兔的语文老师了……看着这一篇篇充满稚气的情感,我突然间觉得自己很激动,有一种感动充满心间的幸福和满足,我想,没有人能够对孩子这样的流露和真情而无动于衷!我庆幸于自己“挤”出一节课的时间让孩子有动笔的时间,有让我欣赏到这些文字的机会。我感谢我的学生带给我这么多的收获,一页页地翻着,我的红笔情不自禁地画出了一个个大大的红红的100。
三、多元形式,在反馈中生成
社会是丰富的系统,学生是这个丰富系统中的一个因素,而作文是个体不同生活感受、社会经验的一种呈现,面对这么丰富的文字与心灵的流露,教师不能以划一、单调的标准来评价,而应关注生命教育理念,将评价对象(作文)提升到生命层次,把学生作文看作是一个洋溢着生命活力的动态的生命的流动和交融的过程。每个人都有其自身的特点,这样丰富的对象个体就需要教师以关注、关爱的目光来观望和赏识。
老是写一种体裁一种形式的作文,会让孩子觉得不够新鲜。为了提高作文在孩子们心中的吸引力,常常让孩子接触到新的体裁或是来一点小小的变通,那都是有效的。
几乎每个孩子都喜欢童话故事,喜欢看童话书。于是,我就运用激将法激我的孩子们:“看童话,谁都会,会写童话,那才叫真本事呢!我就佩服那些能把故事带给别人的童话高手!”这么一激,孩子的嘴巴就翘起来了:我也能写!有什么了不起的,我也会!……我趁热打铁,马上简单地讲一点关于童话写作的知识,这时的讲授成了满足孩子最迫切需要的一滴雨露,而童话这种形式在无声的玩乐中扎根在孩子心间了。事实表面,孩子写起童话来个个都是高手。他们可以把风姐姐呼来唤去,可以把扎人的仙人掌变成保护神,可以批判牵牛花的脆弱,也可以赞扬桂花的十里飘香,可以把白天和黑夜的对话同时在你的眼前展现……总之,可以用一个个神奇美妙的故事把他们的想法表达得淋漓尽致,更可以让你的眼睛和心灵经历一次神奇的旅游。
针对学生希望得到教师反馈的心理,教师对学生习作作文字反馈时,宜遵守两个原则:其一,对话表现优异的学生,以称赞的方式给予肯定,借以维持其学习动机。其二,对话表现较差的学生,避免只写消极的批评,而应写鼓励的语句。
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这样的举措,我无意于要达到怎样的目的,只是让孩子从小就能懂得,文字可以成为情感交流的桥梁,学作文并不是为了完成老师和课文中的任务,让作文能在孩子的心中幻化为美一点的形象,让孩子能够学会运用这种很个性很情感的“工具”。
杜威说:“每一个儿童来到学校的时候,除了怀有获得知识的愿望外,还带来了他自己的情感和感受的世界。”作为老师,我只是在空间上稍微多了一点点,但是却在情感上得到了这么多的感动。
参考文献:
[1]张春兴.教育心理学.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年.
[2]顾明远,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年.
[3]袁振国.教育新理念.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