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培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与开发
【作者】 彭珍平
【机构】 江西省宜春市特殊教育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心理健康教育随着学校教育改革的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成为了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既是一门学科,又是一项服务工作,是现代学校教育的重要标志。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育部在1999年8月颁布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智障学生是社会中一个特殊的教育群体,他们不但在智力发展上显著落后于同龄儿童的水平或在智力发展上伴有严重的障碍,在心理发展上也往往存在诸多问题,造成了认知、学习、交往等诸多方面的困难和偏差。因此,培智学校要实现把智障儿童教育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适应社会生活、自食其力的劳动者”的目标,就必须对智障儿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培智学校的教育对象是存在认知能力缺陷的特殊学生,学生很难自己阅读和理解较长篇幅的文字材料,也较难在活动中理解繁琐的指令、要求,较难准确表达所思所想,换言之,智力残疾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更多的是依赖别人指导他们“做什么”、“怎么做”,依赖别人告诉他们”是什么”、“为什么”。因此,完全照搬普通教育的模式显然不适用。在实践工作中,我们发现对智力残疾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采用普通教育中的一些教育模式固然有帮助,存在的问题也不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教育目标较抽象,操作性不强,缺乏相应的评价指标和手段;教育内容缺乏系统性,随意性较大,我们缺乏培智学校使用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因此我们借鉴普通小学及我校聋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所取得的经验,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了智障生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并把智障生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校本教材的开发与教学作为研究课题。
特别是近两年来,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智障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一直是困扰学校、教师、家长乃至社会的问题。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日趋激烈。在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逐渐提高的同时,智障学生也面临着许多选择和挑战,这使得他们的心理压力不断增大,心理问题日趋增多。面对着学生越来越多的心理、行为问题的出现,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积极要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
一、学校心理健康校本课程开发的可行性。
通过两轮课题的研究和心理课的开设,班主任已积累了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经验,同时也积累了不少心理教育的优秀教案方案,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我校40周岁以下的教师已通过二门心理健康课程的自考,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有一定的了解和认同,有着较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有2人已通过了心理健康专职辅导的课程培训和考试。目前,信息渠道疏通,有较多的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料,为我们编制校本课程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聘请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人土作为我校心理健康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使开发更具科学保证。正是基于以上的认识和学校所面临的现实而迫切的问题,我们现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进一步开发研究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现已制定了“培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学”实验方案,召开了课题开题会,进行了分工。确定了“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任务,制定“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纲要。
二、校本课程开发应从学校特色角度考虑课程目标。
学校特色的形成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必定结果,我校“阳光”特色学校的创立,主要目标之一是培养“健康、快乐、自立、自信、自强”的同学。我校的学生由于大脑发育的障碍以及家庭、社会因素的不良影响,个性也受到限制。过于溺爱、保护或过于冷漠、歧视的家庭气氛以及社会遗留的偏见,都是培智学生个性发展的不利因素,所以培智学生性格常表现出有自私、固执,以个人为中心、幼稚、依赖性强或是冷漠、违拗,他们性格往往缺少灵活性,很少或根本不为别人考虑。生活自理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局部。在现在的一些心理健康教材中,对于学习的关注相对较少,我们针对这一状况,适当突出了学习辅导方面的权重,以培养“会学”的同学。这也是我校心理健康校本课程的特色之一。
提高全体同学的心理素质,充沛开发同学的潜能,培养同学快乐、健康、自主、会学的心理品质,促进同学人格的健全发展。使同学不时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接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对少数有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的同学给予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解脱障碍,发挥个人生活经历和自我调节的关键性作用。
三、课程内容确定各年段内容的依据和构想。
同学的学习、活动、生活主要环境是学校和课堂,他们交往的对象主要是同学和老师,他们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示在与人交往、生活自理方面,所以,校本课程内容以“快乐学习,快乐生活,快乐交往”三个板块来出现,涉及到学习辅导、人际交往辅导,人格辅导,情绪情感训练,意志力培养,耐挫力培养,青春期辅导等各个方面,其中比较突出了快乐学习这一方面的辅导,这是基于学校是学习活动的主阵地这一基本认识定位。课程内容为快乐学习、快乐交往、快乐生活、快乐交往。
四、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
我校具有比较浓厚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硬件上也有较大的投入。除了课堂团体心理辅导以外,还开设了心理活动室,心理咨询室等,有专门的心理辅导老师定期坐班,为同学提供心理辅导,协助同学解决一些心理问题。所以个别咨询辅导也是校本课程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不应将同学的心理素质折算成分数进行定量的评定,在成果单上,没有心理状况评价一栏。但作为一个课程,对教师实施辅导活动的效果应有一个评价。通过和同学的访谈、问卷对教师辅导进行评价;或是通过对班级档案袋的记录情况对教师辅导进行评价;对同学的评价要通过同学的画来观测同学心理素质发展水平;或是通过一般活动对同学心理发展素质进行定性评定;也可通过专题的活动对同学心理发展素质进行评定。评定的结果只作为教师教育的一种参考,不向任何同学公开,包括被评价者自己。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既是一门学科,又是一项服务工作,是现代学校教育的重要标志。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育部在1999年8月颁布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智障学生是社会中一个特殊的教育群体,他们不但在智力发展上显著落后于同龄儿童的水平或在智力发展上伴有严重的障碍,在心理发展上也往往存在诸多问题,造成了认知、学习、交往等诸多方面的困难和偏差。因此,培智学校要实现把智障儿童教育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适应社会生活、自食其力的劳动者”的目标,就必须对智障儿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培智学校的教育对象是存在认知能力缺陷的特殊学生,学生很难自己阅读和理解较长篇幅的文字材料,也较难在活动中理解繁琐的指令、要求,较难准确表达所思所想,换言之,智力残疾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更多的是依赖别人指导他们“做什么”、“怎么做”,依赖别人告诉他们”是什么”、“为什么”。因此,完全照搬普通教育的模式显然不适用。在实践工作中,我们发现对智力残疾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采用普通教育中的一些教育模式固然有帮助,存在的问题也不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教育目标较抽象,操作性不强,缺乏相应的评价指标和手段;教育内容缺乏系统性,随意性较大,我们缺乏培智学校使用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因此我们借鉴普通小学及我校聋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所取得的经验,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了智障生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并把智障生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校本教材的开发与教学作为研究课题。
特别是近两年来,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智障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一直是困扰学校、教师、家长乃至社会的问题。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日趋激烈。在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逐渐提高的同时,智障学生也面临着许多选择和挑战,这使得他们的心理压力不断增大,心理问题日趋增多。面对着学生越来越多的心理、行为问题的出现,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积极要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
一、学校心理健康校本课程开发的可行性。
通过两轮课题的研究和心理课的开设,班主任已积累了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经验,同时也积累了不少心理教育的优秀教案方案,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我校40周岁以下的教师已通过二门心理健康课程的自考,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有一定的了解和认同,有着较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有2人已通过了心理健康专职辅导的课程培训和考试。目前,信息渠道疏通,有较多的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料,为我们编制校本课程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聘请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人土作为我校心理健康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使开发更具科学保证。正是基于以上的认识和学校所面临的现实而迫切的问题,我们现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进一步开发研究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现已制定了“培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学”实验方案,召开了课题开题会,进行了分工。确定了“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任务,制定“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纲要。
二、校本课程开发应从学校特色角度考虑课程目标。
学校特色的形成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必定结果,我校“阳光”特色学校的创立,主要目标之一是培养“健康、快乐、自立、自信、自强”的同学。我校的学生由于大脑发育的障碍以及家庭、社会因素的不良影响,个性也受到限制。过于溺爱、保护或过于冷漠、歧视的家庭气氛以及社会遗留的偏见,都是培智学生个性发展的不利因素,所以培智学生性格常表现出有自私、固执,以个人为中心、幼稚、依赖性强或是冷漠、违拗,他们性格往往缺少灵活性,很少或根本不为别人考虑。生活自理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局部。在现在的一些心理健康教材中,对于学习的关注相对较少,我们针对这一状况,适当突出了学习辅导方面的权重,以培养“会学”的同学。这也是我校心理健康校本课程的特色之一。
提高全体同学的心理素质,充沛开发同学的潜能,培养同学快乐、健康、自主、会学的心理品质,促进同学人格的健全发展。使同学不时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接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对少数有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的同学给予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解脱障碍,发挥个人生活经历和自我调节的关键性作用。
三、课程内容确定各年段内容的依据和构想。
同学的学习、活动、生活主要环境是学校和课堂,他们交往的对象主要是同学和老师,他们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示在与人交往、生活自理方面,所以,校本课程内容以“快乐学习,快乐生活,快乐交往”三个板块来出现,涉及到学习辅导、人际交往辅导,人格辅导,情绪情感训练,意志力培养,耐挫力培养,青春期辅导等各个方面,其中比较突出了快乐学习这一方面的辅导,这是基于学校是学习活动的主阵地这一基本认识定位。课程内容为快乐学习、快乐交往、快乐生活、快乐交往。
四、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
我校具有比较浓厚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硬件上也有较大的投入。除了课堂团体心理辅导以外,还开设了心理活动室,心理咨询室等,有专门的心理辅导老师定期坐班,为同学提供心理辅导,协助同学解决一些心理问题。所以个别咨询辅导也是校本课程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不应将同学的心理素质折算成分数进行定量的评定,在成果单上,没有心理状况评价一栏。但作为一个课程,对教师实施辅导活动的效果应有一个评价。通过和同学的访谈、问卷对教师辅导进行评价;或是通过对班级档案袋的记录情况对教师辅导进行评价;对同学的评价要通过同学的画来观测同学心理素质发展水平;或是通过一般活动对同学心理发展素质进行定性评定;也可通过专题的活动对同学心理发展素质进行评定。评定的结果只作为教师教育的一种参考,不向任何同学公开,包括被评价者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