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如何做好初中生心理健康辅导

【作者】 黄彩虹

【机构】 广西百色市那坡县龙合乡初级中学

【摘要】中学生的心理辅导是非常重要,但常常却被人忽视了,中学生是否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对他们的成长以及他们的前途影响很大的。现在的家长和老师常常会关注他们的学习成绩而忽略学生的心理教育,造成大部分中学生的心理不健康而走出许多弯路。中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关键期,他们对许多事情似懂非懂,尤其是,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总是被别人爱着、宠着,一旦受到挫折,有些孩子显得无所适从,担心害怕,久而久之,发展成心理障碍,影响了他们的正常学习与生活。如不及时解决,任其发展,形成不健康的人格,将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幸福。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问题;健康教育;策略
【正文】 

  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和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方面存在着来自于学校家长和社会多方面的压力,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
  一、导致心理困惑的根源
  ㈠、留守儿童十分普遍。
  我县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很多青壮年都外出打工,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数量巨大。就我所在的地那所初中而言,百分之九十五的学生都是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由于远离父母,自己被留在家里,或与爷爷奶奶生活,由于无法享受到正常的家庭教育和关怀,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生活和心理负担,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种种问题,影响了他们的健康发展,造成一定程度的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
  ㈡、智力开发的困惑
  同一个班级中的学生,他们的智力开发存在着各种差异。有的学生接受能力非常好,老师的讲解能迅速理解并掌握;有的学生接受较慢,但他很勤奋,花比别人多几倍的时间,也能把问题解决;但还有的学生却反映迟钝,心中也非常渴望能自己解决问题。于是学习上的困惑也随之而生,这个时候是学生最希望得到帮助的时候,但他们往往担心别人笑话而不敢问老师、问同学。因此学习上的困难越来越多,久而久之,他们就也会选择放弃。他们便失去了学习的动力,显得整天无所事事。这时候,他们很有可能偏离航向,去做一些违纪违法的事情。
  ㈢、青春期的心理困惑
  十三、四岁的少男少女正处于青春萌动期。他们充满了对异性的好奇,总想尝试和异性接触。早恋现象在中学生中越来越多,男女生心中都充满对未来的幻想,认为他们正处于所谓的“幸福”中。一旦美梦成空,失恋的痛苦让他们幼小的年纪无法承受。开朗的学生会一笑泯恩仇,内向的学生可能就会走极端。
  ㈣、人际交往的困惑
  这个社会发展速度太快,社会化的各种信息冲击着现代中学生的大脑;大量的凶杀、暴力、色情的书刊、杂志以及音像制品腐蚀着他们的心灵;更有社会上许多不法份子把罪恶的毒手频频伸向纯真、年幼的中学生。这让现在的中学生无法正确判断是非、无法正确把握航向,面对这些诱惑他们感到人际交往的茫然。
  ㈤、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困惑
  现在的中学生有的自小就卷入了邻里不和、父母离异、父母双亡等情感旋涡,年幼的他们便要承受许多成人都无法承受的情感压力。这样的学生要比其他任何学生都渴望得到关爱、呵护和帮助。
  二、加强中学生心理辅导的策略
  ⑴、学校教育应与社会相结合。
  教师应与家长、社会有关部门密切联系,在教育学生方面协调一致。学校通过家长会,向家长推介有介适合初中学生家长阅读、参考的心理指导读物;通过开展专题讲座、家访等途径,调动学生的心育积极性,端正家长的指导思想,帮助家长,更新观念、提出认识,并介绍一些成功的家庭心育教育的宝贵经验及行之有效的方法。使家长能支持并积极参与、有机配合、从而协同教育。
  ⑵、正确调整对学生的期望。  
  对学生的期望要切合实际,不能过高,对学生期望过高,实际上是给予他精神上的重压,容易使其长期处在恐惧、内疚、焦虑不安的境况之中。而目标切实可行,使之经过努力可以达到,学生不仅不会陷于重压之中,而且也会品偿到成功的喜悦,有利于其心理健康的发展和学习成绩的提高。
  ⑶、开展各种活动,让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才干。
  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创造机会,让他们将自己的才能显示出来。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或优势,如果学校仅仅注重学习,那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便始终处在不利地位,处在受压抑的状态。而学校及教师如果能根据学生的不同特长,开展多方面的活动,让每个人的才能都有机会表现或发挥,对其保持欢畅积极的心理状态是很有益处的,对其心理健康也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⑷、加强父母与儿女的沟通。
  亲人之间的感情、父母对子女的直接教育,对孩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父母应转变心态,更多地注重与子女的感情交流和心理沟通,从精神上关心子女的发展。一是建立亲情电话,经常和父母进行电话沟通。二是设立亲情信箱,让留守儿童经常和父母通信,把自己想说的话告诉父母,让父母了解自己的孩子。
  ⑸、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在学校教师中普及心理健康的知识,帮助教师树立心理健康教育意识,掌握心理辅导的基本技术,挖掘各科教材中蕴含的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素材,加以利用,体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使各科教学都能起到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作用,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⑹、树立合作意识、培养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让缺乏合作精神的学生干一件非常重的活,在老师的压力下学生不得不做,在他快要绝望的时候,让其他学生帮助他,活很快干完了。其中的道理很明显,缺少于别人的合作,什么事也干不成。事实证明,一个班的学生如果缺乏合作意识,没有集体荣誉感,他们就是一盘散沙,那么就永远不会有一个优秀的班级。
  ⑺、及时纠正学生做事拖拉的习惯。
  学生普遍有拖拉的习惯,很多学生因为这种习惯影响了学习。实际上这是懒怠的心态表现,表明学生缺乏抓紧时间、有效利用时间的意识。在学生中大力宣扬“明天的事今天做,今天的事马上做”的观念,帮助学生养成抓紧时间、提高效率的好习惯。针对学生做事不彻底的毛病,让他们牢记“事做不完不能停止”的原则。让学生对这些内容形成信念进而转化为行为习惯,比用这样那样的措施去加以限制效果要好得多。
  总之,长期的教学实践使我逐渐深刻地认识到,对学生的心理教育是非常重要,是势在必行的。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会危及这些孩子的健康成长,还会给教育乃至社会发展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应当引起社会的特别关注和重视。营造关爱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是家庭、学校和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俞国良 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发展[J].教育科学研究.
  [2]焦蓓蓓、王绪和.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J]. 济南出版
  [3]钱永发 刍议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 [J].中国德育.
  [4]刘翔平 曹新美 给心理健康教育注入积极心理学因素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