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初中物理教学中引入新课方法的探究与实践

【作者】 杨启云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第五初级中学

【摘要】物理教学课堂,引入技能,方法多种多样,可供选择的引入技巧很多,教师可根据教学任务、内容、时间、和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引出新意,引出不一样的精彩。
【关键词】教学;第一环节;导入语;引入技能
【正文】 
  教师走进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就是课程的引入,而这个环节往往会被部分老师忽视掉。“万事贵乎始”列乎托尔斯泰说过“开头总是最难下笔的”;高尔基也这样说“开头第一句是最难的,好像音乐里的定调一样,往往要费很长的时间才能找到它”
  物理教学更是如此,给学生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课一开始没引入好,学生就会感到兴味索然,无趣,课堂的效果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物理课堂的引入,如同乐曲的引子,电影的序幕,有酝酿情绪,集中学生注意力,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任务,好的引入,能触动学生心弦,产生思考,激发兴趣,使学生达到“愤”“悱”状态产生“欲罢不能的求知渴望,从而情绪高涨、精神振奋的投入学习,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物理比较特殊,在初中二年级才开设,学生们对这门学科早早就有了期待,充满了好奇。教师如果在这个时候精心设计,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引入,变着花样吸引学生,必会产生最佳的学习效果,物理的学习对学生来讲是不容易的,如果课堂枯燥乏味,千篇一律,比如会极大的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那么怎样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做好新课的引入呢?在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如下几点:
  一、生动,富有感染力的导入语
  导入语包括体态语,口头语。这是导入行为中最最重要的因素,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是有着深刻的影响,面带微笑,亲切大方的面部表情,充满信心,和力量的态势,本身就能很好的掌控整个课堂,学生也会因此受到激励和鼓舞,并产生对老师的信任感,这样的老师必然会是学生最喜欢的教师,也很容易让学生注意力集中,并积极的跟着老师的节奏,情绪饱满的投入到课堂中。
  同样一句话,同样一个故事,同样一个知识点,有的人说出来精彩纷呈,有的人说出来却令人昏昏欲睡,注意语言的生动,节奏的变化,手势并用,语调起伏有序,抑扬顿挫,引导学生思考,老师也作出思考状,发现新奇的现象,老师也表现出夸张的惊奇,或抒情,或微笑,或掷地有声,老师的精神面貌会极大地感染自己的学生。
  二、不断变换引入技能,有新意,有特色
  物理教学课堂,引入技能,方法多种多样,可供选择的引入技巧很多,教师可根据教学任务、内容、时间、和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引出新意,引出不一样的精彩。我在课堂上常常使用这些引入技巧:
  1、创设情境,旁征博引
  在初二物理引言的教学中,我创设了如下情境:通过幻灯片航天员艰难的打开舱门引入,这门不是普通的门,它是物理学的力学之门,我分析其中包含物理学中的杠杆知识,气压的知识,这个引入极好的调动了学生对科学学习的热情,一种迫不及待的想了解它的心理被我成功的调动了起来
  2、物理学史引入新课
  科学史对学生来讲就是一段传奇,科学家的故事对学生来讲就是一个偶像的传说,利用一些经典的事例来引入新课,特别能吸引学生,意义也特别深远。比如我在力和运动一节课时,就讲亚里士多德与伽利略的观点争论作为史实来介绍引入新课,在介绍电学时,介绍富兰克林的风筝实验;将简单磁现象,我介绍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引入新课等等,很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又启发了学生进行科学思维,进行了生动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3、小故事导入新课
  听一个好听的故事大概是每个人对愿意的吧,一个抽象的物理概念,有的学生背吟十遍还不一定能记牢,而一个有趣的故事,只要听一遍就能教完整的复述给别人听,所以通过将故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上《熔化和凝固》时,可以将一则这样的故事引入:二战期间,一架飞机坠落在喜马拉雅山上,山上平均气温在-30℃左右,当时仅有一个男青年幸存了下来,记者采访这个男青年,结果男青年说了一个令全世界惊讶的消息,他在山上看见了传送中的喜马拉雅雪怪,并用蓝色钢笔画下了雪怪的模样,请同学们猜一下,这个男青年说得到底是不是真的?这样的引入一定会使学生很感兴趣。在讲透镜时我讲了阿基米德利用透镜来保卫自己国土的故事引入,同样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4、有生活中的错误经验引入新课
  生活中的经验有错误的正确的两种,有时利用学生生活中的错误来引入新课,会产生好的教学效果,比如讲述《力》时,我问学生,拔河比赛中,胜利方和失败方哪方的力气大?学生大多回答:当然是胜利方了,当老师否定了学生的回答时,便激发了学生对问题的好奇,对越不可思议的答案,他们越想知道为什么,引入自然会很成功。
  5、有设疑提问引入新课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学生有了疑问,就会对研究的对象发生兴趣,有了兴趣,学习的积极性就会高涨,这样,学习的效果无疑就会最好了。例如我在《压强》一节课中这样引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一个小孩在冰上嬉戏游玩,忽然冰破裂出现了冰窟窿,小孩掉了下去,你怎样才能过去救那个小孩呢?是跑过去吗?实际生活中人们采用的方法是匍匐爬过去。为什么呢?在实际教学中我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6、步步为营导入新课
  诱敌深入,步步为营。使学生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逐渐澄清对事物固有的错误认识,比如我在《摩擦力》一节中这样引入:我将一个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问:该物体受到摩擦力了嘛?学生回答:受到了。问:物体状态如何?答:平衡静止。问:本例中能找到一个和摩擦力平衡的力吗?答:不能。问:那这个物体究竟受不受摩擦力呢?要满足怎样的情况物体才受到摩擦力呢?以此引入,使学生一直处于思考中,并渴求对问题的解决。
  7、由演示实验引入新课
  实验往往会让学生感到出乎意料,能顺应学生的“好奇、好动、好玩、好胜”的心理,大大刺激学生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验产生的新信息要遵循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引发学生的注意,唤起学生的思考。在学习《大气压强》时,先做瓶“吞”鸡蛋、覆杯实验以及向上爬行的小试管。这些实验现象使学生不解,“瓶口小,鸡蛋怎么进去的呢?水为什么不会流出来呢?试管为什么要往上爬行呢?”带着这些疑问引入,学生进入了良好的学习状态。
  “良好的开端乃是成功的一半”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上课伊始,学生的学习心理准备难免不充分,师生之间难免有一定的心理距离。这时,教师就一定要讲究导课的艺术,来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智力情绪。有经验的物理教师,都很重视导课的艺术,新颖别致的高层导课艺术,比然会先入为主,先声夺人,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吸引力,整个教学气氛很快便被带动起来,教学也就容易进入最佳境界。
  导入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利用多媒体导入,练习导入,幽默导入,比较导入,旧知识导入等方法。只要我们勤于动脑,善于钻研,新颖别致的艺术导入方法是不能设计的,但导入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能否在开始上课时建立一个良好的授课氛围,从而影响到一节课的教学效果,同时多种导入方法同时使用,以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中和忌讳单一的导入,没有新意的导入,老是复习旧知识,导入新知识,学生就会觉得一点也没劲。自然会影响到整堂课的学习,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每一节课的导入,要让学生对每一节课都会有所期待,并满载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