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农村高中学困生的成因及应对策略
【作者】 牛光明
【机构】 湖北省丹江口市第二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学困生,就是身体、智力正常,学习困难,很难在规定期限内达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的学生。任何一个学校,都有学困生,能否转化,是一所学校一个班级一位教师能否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近年以来,我国高校年年大规模扩招,促使各地高中特别是办学条件比较好的中学纷纷“招兵买马”,招生人数陡增,初中毕业学生人数则连年减少,在农村地区尤为明显,这就使得不同高中学校生源质量差异愈加明显。尤其是农村普通高中,我校正是这样一所生源基础较差的农村普通高中。
一、学困生的现状
在我校每届新招进的高中学生中,学习成绩普遍较差,有近半数学生自由散漫、懒惰贪玩、孤芳自赏、狂傲不羁,在初中基本不学习,还把各种不良习惯带进高中。主要表现为:
(1)厌学,缺乏理想信念和学习斗志,上课不专心听讲,作业抄袭
(2)行为习惯自由散漫、频繁违反校纪校规,不服父母和老师的管
(3)逆反心理,意志衰退。(4)早恋,(5)通过电话、短信、qq聊天等方式与某些在读技校、职校的同学社会闲散人员联系,请假游玩。
二、学困生的成因
了解学困生的原因是教育和转化他们的前提和基础。我们通过调查研究,深入全面地了解我校高中的生源现状,我对学困生的成因进行了分析。
1.社会原因
现在社会上尤其在当地农村有一种新的读书无用论:说什么上学要花好几万,上高中读大学没什么用,大学毕业后就业压力大,工作照样找不到,还不如初中毕业就出去打工的同学;结果有些家长就抱着让孩子认识几个字、等着年纪大就行的心理供孩子上学,读好读坏无所谓。另外现在某些书报杂志、电视、网络中充斥着颓废、消极、色情、暴力、荒诞的内容,也无形中给我们的学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2.家庭原因
“问题”学生往往来自“问题”家庭。大部分学困生的父母学历不高,基本是小学、初中文化水平,有的甚至没有上过学,他们很难对孩子的学习进行辅导、指导。有的家长思想素质不高,他们缺乏正面对孩子“言传身教”的影响力,孩子违反了纪律反而怪学校,认为老师不该管;有些家长,在家里除了打牌就是喝酒;有的夫妻感情不和,三天两头争吵打架,无法营造一个温馨、宁静、舒适的良好的家庭坏境;另外,我校的学生家庭中,有65%左右的父母在外地打工,常年在外,缺乏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再加上有些学生父母离异、单亲,生活相当困难,还有部分来自低保家庭,这些都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生理、心理上的健康成长。
3、应试教育原因。
目前,应试教育仍然在唱“主角。在应试教育背景下,教学脱离学生实际,教师授课“重”知识的传授,“轻”知识的发生过程,不重视知识的消化和巩固,教师的应考思想促使学生忙于大量的练习,学生学习负担呈现加重的趋势,整天应付作业,没有时间消化,影响了他们学习成绩的提升。
4、教师的原因。
教师是科学知识的主要传播者和学生迈向正确人生道路的引领者。他们的师德和业务素质,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和学生的成长。教师职业的辛苦、清贫以及“经商热”的高涨等,致使部分教师不安心本职工作,不进行必要的政治业务学习,讲课敷衍了事,教法单调、乏味,内容安排上缺乏层次,没有充分照顾学困生这一弱势群体。
三、解决学困生的策略
1、消除学生思想障碍,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自觉性
农村中学学生本质上比较单纯,初中毕业进入高一时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已初步形成,如果教师及时加以纠正和引导,做到及时、深入、有效,学生的思想问题就能得到及时的解决。一旦学生有了正确的奋斗目标,学风、班风自然就会好起来。
2、改善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师生的和谐首先取决于教师的表率作用和彼此的沟通,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搞好教学的重要保证,是顺应新课改对教学行为提出的要求,让他们从身心上得到老师真诚的关爱,得到尊重,才能从根本上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课堂上,教师的言谈举止要对“学困生”流露出更多的鼓励和信任,作为学困生,他们更需要老师和同学们的关心和赞许。
3、教师加强自身能力修养,提高教学能力,改善教学方法,落实“以人为本”新理念,正确、科学的评价学生
教师要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心理素质,教学中,注意创设问题情景,改变传统灌输模式,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自主探究模式;为此我校邀请山东昌乐二中课改名校专家到校指导,学习昌乐二中的271高效课堂模式,杜郎口的生本教学摸索,昌乐一中的翻转课堂等等,还派中青年教师到课改效果好的荆州北门中学学习。课堂中教学内容从易到难,降低坡度和起点,多复习回顾,重点处放慢速度,及时释疑;教法上适用学生分层、目标分层、课堂分层、练习和作业分层、测评分层、激励分层等一系列措施,还要多采取积极评价,多用肯定行评价,采取“一俊遮百丑”的方式调动学困生的积极性,鼓起他们快乐学习的风帆。
4.学校、家庭、社会齐心协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学校每学期定期召开家长会,班主任平时也应经常与家长沟通联系、交流情况、商讨教育方法,相互配合支持,形成合力。校方和班主任应该经常教育学生,叮嘱他们不去营业性网吧等中学生不宜去的地方,并常去这些场所暗访,发现学生参与就进行教育,或向有关部门举报违规经营的网吧。在学习和生活中,教师和家长有意识地给予他们主动锻炼的机会,给予他们更多的赞许和信任,都将会强化为学困生的自信心,一旦成功或进步,会得到更多的情感体验,就会更加自信,进入良性循环轨道。
总之,要想完全消除学困生是不可能的,只有把好学困生的脉,才能对症下药,有效地调动学困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增强自信心,才能有助于他们获得知识、提高能力,才能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让每个学生在他的求知空间里得到和谐、健康、全面地发展。
一、学困生的现状
在我校每届新招进的高中学生中,学习成绩普遍较差,有近半数学生自由散漫、懒惰贪玩、孤芳自赏、狂傲不羁,在初中基本不学习,还把各种不良习惯带进高中。主要表现为:
(1)厌学,缺乏理想信念和学习斗志,上课不专心听讲,作业抄袭
(2)行为习惯自由散漫、频繁违反校纪校规,不服父母和老师的管
(3)逆反心理,意志衰退。(4)早恋,(5)通过电话、短信、qq聊天等方式与某些在读技校、职校的同学社会闲散人员联系,请假游玩。
二、学困生的成因
了解学困生的原因是教育和转化他们的前提和基础。我们通过调查研究,深入全面地了解我校高中的生源现状,我对学困生的成因进行了分析。
1.社会原因
现在社会上尤其在当地农村有一种新的读书无用论:说什么上学要花好几万,上高中读大学没什么用,大学毕业后就业压力大,工作照样找不到,还不如初中毕业就出去打工的同学;结果有些家长就抱着让孩子认识几个字、等着年纪大就行的心理供孩子上学,读好读坏无所谓。另外现在某些书报杂志、电视、网络中充斥着颓废、消极、色情、暴力、荒诞的内容,也无形中给我们的学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2.家庭原因
“问题”学生往往来自“问题”家庭。大部分学困生的父母学历不高,基本是小学、初中文化水平,有的甚至没有上过学,他们很难对孩子的学习进行辅导、指导。有的家长思想素质不高,他们缺乏正面对孩子“言传身教”的影响力,孩子违反了纪律反而怪学校,认为老师不该管;有些家长,在家里除了打牌就是喝酒;有的夫妻感情不和,三天两头争吵打架,无法营造一个温馨、宁静、舒适的良好的家庭坏境;另外,我校的学生家庭中,有65%左右的父母在外地打工,常年在外,缺乏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再加上有些学生父母离异、单亲,生活相当困难,还有部分来自低保家庭,这些都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生理、心理上的健康成长。
3、应试教育原因。
目前,应试教育仍然在唱“主角。在应试教育背景下,教学脱离学生实际,教师授课“重”知识的传授,“轻”知识的发生过程,不重视知识的消化和巩固,教师的应考思想促使学生忙于大量的练习,学生学习负担呈现加重的趋势,整天应付作业,没有时间消化,影响了他们学习成绩的提升。
4、教师的原因。
教师是科学知识的主要传播者和学生迈向正确人生道路的引领者。他们的师德和业务素质,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和学生的成长。教师职业的辛苦、清贫以及“经商热”的高涨等,致使部分教师不安心本职工作,不进行必要的政治业务学习,讲课敷衍了事,教法单调、乏味,内容安排上缺乏层次,没有充分照顾学困生这一弱势群体。
三、解决学困生的策略
1、消除学生思想障碍,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自觉性
农村中学学生本质上比较单纯,初中毕业进入高一时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已初步形成,如果教师及时加以纠正和引导,做到及时、深入、有效,学生的思想问题就能得到及时的解决。一旦学生有了正确的奋斗目标,学风、班风自然就会好起来。
2、改善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师生的和谐首先取决于教师的表率作用和彼此的沟通,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搞好教学的重要保证,是顺应新课改对教学行为提出的要求,让他们从身心上得到老师真诚的关爱,得到尊重,才能从根本上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课堂上,教师的言谈举止要对“学困生”流露出更多的鼓励和信任,作为学困生,他们更需要老师和同学们的关心和赞许。
3、教师加强自身能力修养,提高教学能力,改善教学方法,落实“以人为本”新理念,正确、科学的评价学生
教师要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心理素质,教学中,注意创设问题情景,改变传统灌输模式,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自主探究模式;为此我校邀请山东昌乐二中课改名校专家到校指导,学习昌乐二中的271高效课堂模式,杜郎口的生本教学摸索,昌乐一中的翻转课堂等等,还派中青年教师到课改效果好的荆州北门中学学习。课堂中教学内容从易到难,降低坡度和起点,多复习回顾,重点处放慢速度,及时释疑;教法上适用学生分层、目标分层、课堂分层、练习和作业分层、测评分层、激励分层等一系列措施,还要多采取积极评价,多用肯定行评价,采取“一俊遮百丑”的方式调动学困生的积极性,鼓起他们快乐学习的风帆。
4.学校、家庭、社会齐心协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学校每学期定期召开家长会,班主任平时也应经常与家长沟通联系、交流情况、商讨教育方法,相互配合支持,形成合力。校方和班主任应该经常教育学生,叮嘱他们不去营业性网吧等中学生不宜去的地方,并常去这些场所暗访,发现学生参与就进行教育,或向有关部门举报违规经营的网吧。在学习和生活中,教师和家长有意识地给予他们主动锻炼的机会,给予他们更多的赞许和信任,都将会强化为学困生的自信心,一旦成功或进步,会得到更多的情感体验,就会更加自信,进入良性循环轨道。
总之,要想完全消除学困生是不可能的,只有把好学困生的脉,才能对症下药,有效地调动学困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增强自信心,才能有助于他们获得知识、提高能力,才能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让每个学生在他的求知空间里得到和谐、健康、全面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