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一线教师如何做好教研

【作者】 刘 霞

【机构】 甘肃省兰州新区第一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一切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思考和实践活动,都是教研。作为一线教师,做好教研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促进自身专业化发展的需要。要想在教师这个岗位上有所收获并获得一定的职业成就感,就离不开教研工作。
  一线教师的教研包括做课题、理论学习、备课、说课、评课、专题讲座、学术报告、论文评比、经验交流、成果展示、编辑文集、出版刊物等等。教育科研能让老师在周而复始、单调枯燥的职业生活中找到工作的创意、职业的尊严、生命的价值。
  一线教师做好教研,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教研要有问题意识,因为教研的主要研究对象、内容是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因此要搞好教研,就要重视教学中出现的各类问题。虽然一线教师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相对比较容易,但要筛选出一定的具有代表性的、有研究价值的问题,也要仔细琢磨、认真分析。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教学研究,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发现问题:
  1.学生的表现方面。比如学生预习效果没有达到预期、在小组讨论时个别学生参与不积极、合作学习中课堂调控难等。
  2.如何把握课标、教材教学方面。比如设计课堂教学时对教材内容结构的处理、搜集到的教学资源如何运用、多媒体如何合理有效地运用等。
  3.课后反思、听评课方面。比如教学论文案例如何写、总结平时听课观察所得、分析测试结果等。
  还有很多教学方面的问题有待一线教师积极去发现,以教学的具体情况而定,比如一个转瞬即逝的细节、一句有意无意的话语、一次平常的批改、一幕司空见惯的教学情景等等都有可能成为我们需要思考的教研主题。从教育教学的某个疑难中寻找问题、从具体的教育教学场景中捕捉问题、从师生交流中发现问题、从学校的学科发展中发现问题等。如果一线教师这样去关注、发现问题,就会既明确教学研究的课题,又为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确立了研究方向。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需要研究,常规的教学工作问题,许多是靠已经掌握的常识、习惯和已有经验就能解决的,无需研究。而教学常识、习惯和已有经验解决不了的,就得进行教学研究。由于教育工作具有很强的个性和艺术性,别人研究过、做过的工作,我们仍需探究,因为教育科研要有创新性,要有新意。 
  二、做好教研要有对教学工作中的细节积极探究的意识。
  忽视细节的教育实践是抽象的、粗疏的、迷茫的教学实践,其实课堂教学是一门注重细节的教学过程,一堂精彩纷呈的课,往往是由教学中的细节构成的,因此教学研究也不能忽视教学细节。而教研是一个引导教师进行研究的最好平台,教师要运用相关的教育理论和方法研究现实教学中的诸多问题。
  一线教师要关注教学活动中的每一个细节,学会仔细倾听,要善于发现教学细节、善于把握教学细节;在课堂上要注重捕捉细节,把握其尺度,那么就会有一个相对精彩的理想的课堂,就会有很多教学经验的积累,自然也会有很多发现教学中实际问题的机会。不断尝试着关注课堂“细节”,问题会越多,课堂中处理细节问题的方法也会越多,教学研究也会越做越有意义,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开启学生智慧之窗的办法就会越来越多。
  三、做好教学研究的方法。
  1.勤于阅读、善于反思。
  通过阅读教研专著、杂志等,从而活跃一线教师的思维,充实教师的知识储备,为更进一步的教研教改做准备。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大量阅读教研专著、杂志,可以从中了解、探究目前教研杂志的风格、动态,努力学习各类写作方法,整理研究过程中积累的文本材料,进行归类装订,为教研后阶段的写作以及投稿做准备。
  教研必须为教学服务,一线教师的教研必须源于教学实践的需要,平时要多对自己的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效果等进行反思。比如针对小学数学课小组合作学习如何具体调控,可以确立这样一个研究主题:如何运用“自主合作”教学来调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因为只有深入的研究,才能发现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则会促使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提高。
  2.频繁交流、积极写作。
  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通过本校教师之间交流、不同地区教师网络上的交流,一线教师的业务能力一定能得到提高。教研离不开理论联系实际的写作,这就要求教师要把文章的写作思路在头脑中反复推敲,直到文章的框架、主线确定下来,再反复修改,最终定稿。
  四、做好教学研究的步骤。
  1.确立教研主题。教研活动的目的是立足于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研究课标、教材、教法、学法,探索最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要事先确立主题,最好每次活动解决一个问题,并围绕主题拟好探究性的专题稿。
  2.准备教学研究。为了让参与活动的教师真正有所获,每次活动最好都围绕主题落实一个具体教学内容,如果研究涉及课堂教学,教研组织者要与承担授课的教师一起备课、修改教学设计、试讲、进行公开教学,这样就能使参与教研的教师具有针对性的深入思考需要解决的问题。
  教学研究具体需要准备的材料:
  (1).组织实施资料:教学研究方案、研讨活动的记录、活动过程照片等。
  (2).研究过程资料:调查问卷的原始文本、问卷(下转第66页)(上接第67页)的统计分析结果、访谈记录及分析结果;授课的教学设计(实录)、评课议课的过程和主要观点、活动的评价结果;教师写的反思、随笔、案例、阶段总结等。
  (3).成果证明资料:研究中取得成果的证明材料。比如与课题相关的发表了的论文和刊物复印件、获奖论文、优质课、观摩课、会议交流的证书复印件等。
  3.展开教研讨论。以课堂教学为例,教研组织者与参与教研的教师讨论时,提倡各抒已见、畅所欲言、积极分析,要有相关记录,以便于进行总结。
  4.进行教研总结。教研组织者全面总结教研活动,提出具体的极具针对性的教育教学建议。要把教学研究过程中记录的做法、产生的结果以及撰写的案例、随笔等,整理成研究报告(或论文、教育案例等),系统总结解决问题的过程、方法、效果以及注意的问题,为解决同类的问题提供借鉴。
  教学研究经过这四个步骤后,也相当于经过理论设计、实践操作、理性总结的“打磨”过程,使教研活动真正落到实处,这种“面对真问题、开展真研究、获得真发展”的行动研究,是一种小步推进、小环节切入的问题研究,是一种源于实践、服务实践、在实践中研究、注重实用的实践研究,是一种易接受、易操作的应用研究。如果坚持进行这样的教学研究的尝试和探究,既能达到教学研究的预期效果,又有利于一线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总之,“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一线教师要多着眼于教学实践,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使教学与研究有机结合,真正服务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也为促进一线教师自身的专业化成长起到助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