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巧用多媒体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作者】 丁汝玲
【机构】 甘南州合作市第三小学
【摘要】我们大家都知道,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靠粉笔、黑板、挂图或模型,学生兴趣不大,倘若巧妙地利用多媒体教学时,我们的数学课就会由此变得生动、形象、直观,使学生兴趣浓厚。它能将抽象的数学问题形象化,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把问题化难为易,化具体为直观,可有效地把感性认识转化成理性认识,从而达到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的目的。【关键词】多媒体;兴趣;有效;优化;数学课堂
【正文】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已逐渐被应用到数学课堂教学之中。通过计算机技术辅助教学,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它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枯燥的数学问题趣味化、静止的数学问题动态化、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效地落实了因材施教的原则,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下面我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使学生“好之”和“乐之”,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精心创设一个个既有诱导性又有趣味性的教学情境,将抽象的数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情趣化。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好学,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教学“对称”这一内容时,我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美丽的花园,并配合音乐:一只蜻蜓在花园的花丛里飞来飞去,一只蝴蝶飞过来说:“蜻蜓姐姐,咱们做个朋友好吗?”蜻蜓说:“我是蜻蜓你是蝴蝶,你怎么称我姐姐,还要和我做朋友呢?”蝴蝶说:“在图形王国里,我俩其实就是一家子,不信就跟我去瞧一瞧,还有许多家庭成员呢!”(这时用课件展示飞的过程,有美丽的孔雀,机灵的雀儿等)这样借助学生喜欢的动画片揭示课题,营造了一种愉悦的学习气氛,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针对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的特点,在巩固练习阶段,教师要创设一些趣味性强的练习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达到强化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如在“9的认识”巩固阶段,我先让学生拿出9根小棒,并让他们摆出各自喜欢的各种图形,如金鱼、房子、松树、飞机等,然后将他们的作品在投影仪上展示出来,同时让学生说出各自所摆图形的名称及所用小棒的根数。这样,不仅让学生在玩乐之中巩固了所学知识,同时也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二、 呈现过程,释疑解难
数学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实践证明,利用多媒体可将数学教学中所涉及的结论、概念等形象、生动地再现于课堂,使知识的形成过程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不仅能使学生轻松掌握知识,还能活跃学生的思维。如,“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的教学时,在分析数量关系时,先让学生找出条件和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电脑显示活泼可爱的12只小白兔和7只小黑兔,通过分析得出小白兔多,把12只小白兔分成两部分,在学生指出小白兔和小黑兔同样多的部分时闪现“白兔和黑兔同样多”的部分,然后得出剩下的就是小白兔比小黑兔多的部分——电脑闪现“5只小白兔”。这样就帮助学生理解了此类应用题的结构:谁多谁少,知谁求谁;掌握了解题方法:较大数-较小数=相差数。又如在教学“射线”时,为了让学生掌握射线的特征,可以利用计算机显示这样一幅画面:无边无际的夜空,一束光线射向遥远的一方。还可以展示“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射线”,这样的教学使得抽象的射线问题生动化、直观化、形象化。再如教学“角的概念”时,教师可以先在屏幕上显示一个亮点,然后用两种颜色从这个亮点引出两条射线,并同时闪烁这个亮点和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使学生通过观察马上就能悟出角是怎样形成的;然后再分别闪烁亮点和两条射线,使学生认识角的各个部分;再将一条边固定,另一条边绕亮点转动,形成大小不同的角,让学生认识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毫无关系。从而优化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 强化意识,培养能力
在教学中,合理利用多媒体能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联想,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标新立异,从而使其主动探索、发现和创新。教学“10以内数的加减法”时,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题(电脑显示):一只小猴子自己动手摘了8个桃子,装在箩筐里背着往家跑,它想把又大又红的桃子拿给爸爸妈妈吃,由于跑得太快,跑一个掉一个。请问小猴子回家后,它的爸爸妈妈吃到桃子了吗?它们一共吃了几个?我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合作展开讨论,结果得出了与众不同的答案:
组1:可能掉了1个,还剩7个,8-1=7(个),到家后还剩7个桃子。
组2:可能掉了2个,还剩6个,8-2=6(个),到家后还剩6个桃子。
组3:可能都掉光了,一个也没剩,8-8=0(个),到家后一个也没有了。
组4:可能一个也没有少,小猴子发现桃子掉了以后又重新捡上了,这样到家后还是8个桃子。
组5:……
学生们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争先恐后各抒己见,充分体验着成功的喜悦。
通过这样有效的教学手段,不失时机地沟通了学生脑海中已产生的新表象,激发起了学生浓厚的创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四、 拓展视野,丰富内容
让学生接触更广阔的天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是现代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多媒体正是学生拓展思维、丰富知识、走向世界的窗口。教学中要利用多媒体课件省时、多变的优势,设计出题型多样、趣味性强的各类问题,加大课堂容量,丰富教学内容,增强信息反馈,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例如,教学“年、月、日”一课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在屏幕上演示彩色的太阳、月亮、地球三个天体的运行规律,即地球绕太阳转一周是一年,月亮绕地球一周是一月,地球绕地轴转一周为一日。再配以教师亲切的解说和悦耳动听的音乐,把学生带入了奇妙的宇宙世界,从而让他们感知了年、月、日的来历。通过这一新奇的演示,激发了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加深了学生的认知程度,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使他们增长了见识。
总之,多媒体教学可以把无声的教材内容变得有声有色、有动有静。它的合理利用,不但能大大降低教材难度,丰富教材内容,而且能有效节省时间,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已逐渐被应用到数学课堂教学之中。通过计算机技术辅助教学,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它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枯燥的数学问题趣味化、静止的数学问题动态化、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效地落实了因材施教的原则,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下面我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使学生“好之”和“乐之”,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精心创设一个个既有诱导性又有趣味性的教学情境,将抽象的数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情趣化。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好学,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教学“对称”这一内容时,我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美丽的花园,并配合音乐:一只蜻蜓在花园的花丛里飞来飞去,一只蝴蝶飞过来说:“蜻蜓姐姐,咱们做个朋友好吗?”蜻蜓说:“我是蜻蜓你是蝴蝶,你怎么称我姐姐,还要和我做朋友呢?”蝴蝶说:“在图形王国里,我俩其实就是一家子,不信就跟我去瞧一瞧,还有许多家庭成员呢!”(这时用课件展示飞的过程,有美丽的孔雀,机灵的雀儿等)这样借助学生喜欢的动画片揭示课题,营造了一种愉悦的学习气氛,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针对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的特点,在巩固练习阶段,教师要创设一些趣味性强的练习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达到强化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如在“9的认识”巩固阶段,我先让学生拿出9根小棒,并让他们摆出各自喜欢的各种图形,如金鱼、房子、松树、飞机等,然后将他们的作品在投影仪上展示出来,同时让学生说出各自所摆图形的名称及所用小棒的根数。这样,不仅让学生在玩乐之中巩固了所学知识,同时也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二、 呈现过程,释疑解难
数学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实践证明,利用多媒体可将数学教学中所涉及的结论、概念等形象、生动地再现于课堂,使知识的形成过程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不仅能使学生轻松掌握知识,还能活跃学生的思维。如,“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的教学时,在分析数量关系时,先让学生找出条件和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电脑显示活泼可爱的12只小白兔和7只小黑兔,通过分析得出小白兔多,把12只小白兔分成两部分,在学生指出小白兔和小黑兔同样多的部分时闪现“白兔和黑兔同样多”的部分,然后得出剩下的就是小白兔比小黑兔多的部分——电脑闪现“5只小白兔”。这样就帮助学生理解了此类应用题的结构:谁多谁少,知谁求谁;掌握了解题方法:较大数-较小数=相差数。又如在教学“射线”时,为了让学生掌握射线的特征,可以利用计算机显示这样一幅画面:无边无际的夜空,一束光线射向遥远的一方。还可以展示“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射线”,这样的教学使得抽象的射线问题生动化、直观化、形象化。再如教学“角的概念”时,教师可以先在屏幕上显示一个亮点,然后用两种颜色从这个亮点引出两条射线,并同时闪烁这个亮点和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使学生通过观察马上就能悟出角是怎样形成的;然后再分别闪烁亮点和两条射线,使学生认识角的各个部分;再将一条边固定,另一条边绕亮点转动,形成大小不同的角,让学生认识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毫无关系。从而优化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 强化意识,培养能力
在教学中,合理利用多媒体能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联想,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标新立异,从而使其主动探索、发现和创新。教学“10以内数的加减法”时,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题(电脑显示):一只小猴子自己动手摘了8个桃子,装在箩筐里背着往家跑,它想把又大又红的桃子拿给爸爸妈妈吃,由于跑得太快,跑一个掉一个。请问小猴子回家后,它的爸爸妈妈吃到桃子了吗?它们一共吃了几个?我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合作展开讨论,结果得出了与众不同的答案:
组1:可能掉了1个,还剩7个,8-1=7(个),到家后还剩7个桃子。
组2:可能掉了2个,还剩6个,8-2=6(个),到家后还剩6个桃子。
组3:可能都掉光了,一个也没剩,8-8=0(个),到家后一个也没有了。
组4:可能一个也没有少,小猴子发现桃子掉了以后又重新捡上了,这样到家后还是8个桃子。
组5:……
学生们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争先恐后各抒己见,充分体验着成功的喜悦。
通过这样有效的教学手段,不失时机地沟通了学生脑海中已产生的新表象,激发起了学生浓厚的创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四、 拓展视野,丰富内容
让学生接触更广阔的天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是现代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多媒体正是学生拓展思维、丰富知识、走向世界的窗口。教学中要利用多媒体课件省时、多变的优势,设计出题型多样、趣味性强的各类问题,加大课堂容量,丰富教学内容,增强信息反馈,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例如,教学“年、月、日”一课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在屏幕上演示彩色的太阳、月亮、地球三个天体的运行规律,即地球绕太阳转一周是一年,月亮绕地球一周是一月,地球绕地轴转一周为一日。再配以教师亲切的解说和悦耳动听的音乐,把学生带入了奇妙的宇宙世界,从而让他们感知了年、月、日的来历。通过这一新奇的演示,激发了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加深了学生的认知程度,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使他们增长了见识。
总之,多媒体教学可以把无声的教材内容变得有声有色、有动有静。它的合理利用,不但能大大降低教材难度,丰富教材内容,而且能有效节省时间,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