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如何打造高效的高中语文教学

【作者】 朱 玲

【机构】 山东省临沂第三十九中学

【摘要】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是语文教学的永恒话题,更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追求语文课堂的高效,是一种理想的境界,它的实现需要一个过程,它取决于教师自身教学艺术的发挥,也取决于教师对教学中情、理、趣的挖掘。只要我们能立足课堂,立足学生,不断学习、实践、反思,我们一定能拥有高效的语文课堂。
【关键词】永恒话题;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立足课堂
【正文】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要效益已成为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如何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教学质量,打造语文教学的高效课堂?下面我主要结合我校的实际,谈谈我们的一些不成熟的做法。如有谈得不对的地方,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1.教师要加强备课,深挖教材,驾驭教材要做到得心应手。目前有部分教师,特别是少数的青年教师备课不充分,有的甚至是“火线”备课,匆匆忙忙走上讲台,由于对教材不熟悉,课堂中只能依赖“教学参考书”,“照葫芦画瓢”。这样的课堂,学生怎能感兴趣?又怎能谈得上高效?所以,面对新教材,所有语文老师都应该认真阅读,刻苦钻研,细细品味,狠抓备课这一环节。(1)备教材。要把教材作为一个范本,努力做到入乎其内,吃透教材,把握重难点,又要做到不唯教材,力求做到出乎其外,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做到目标明确,设想充分,环节流畅,方法得当。还应查阅大量的资料,做到准备充分。只有这样,上课时才能得心应手,沉着应对学生提出的一切问题。也才能让学生佩服、敬重你,产生学好语文的积极的心态。在平时,我们狠抓集体备课,每次教研活动,一人主备,组内讨论、集体修改,完善定稿。(2)备学生。教师在课前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需求,备课时做到有的放矢。(3)备训练。每篇课文教学结束后,要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精心编制课堂练习,做到精讲精练,当堂训练,及时反馈。
  2.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课前预习是学生汲取知识的发端,是教学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基础环节,也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预习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课堂效率的高低,要提高课堂效率,课前预习必须到位。
  二、改革探索中的反思
  新课改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改革第一步带来的是思想的变革,思维的转变不可避免的会带来些见解偏差,下面一些问题值得反思:
  1、语文课程不能一味的追求活跃而忽视了基础。
  新课程以来“课堂气氛活跃”成了评价一堂课质量的标准,为了避免课堂上出现冷场,我们许多教师在教学时采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们既要从表面上看课堂是否活跃,而且还要从基础知识入手,语文基础知识是语文的基石,没有基础知识的训练,语文教学的创新发展也就失去了意义。活跃的课堂气氛固然重要,但这并不是最终的目的,我们应把静态的语言语言文字训练转化为动态的实践活动,这样就会使语文训练与人文精神的熏陶融为一体。
  2、语文课堂上不应过分强调个性而忽视了有价值的合作学习。
  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语文课堂教学,提倡教师发扬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尊重学生的表现。而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过分强调学生的独特体验,对学生的回答加大表扬,没有否定之词,这样扼杀学生的创新思维,我认为课堂上应给学生一些合作学习的机会。让小组成员积极参与,从而达到真正的学习目的。
  3、语文课堂上不要过分重视讨论探索而忽视背诵积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努力将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过去有一阶段将背诵阅读,视为死读书,读死书,被课堂所抛出。学生根本就没有读背之实,没有积累就没有运用,没用大胆的读背,就没有语文素质的提高,我认为只有多读?,多背才能培养语感。
  三、一线老师要加强学习,确实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只有一流的教师才能产生一流的教育教学质量,只有强有力的教师的教育教学,才会有教育教学的实质性发展与推进。教师知识的魅力、教学艺术的魅力和教师人格的魅力是有效占领课堂阵地、愉悦学生心灵的关键,也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前提和保证。因此,作为一线语文老师一定要加强学习,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学习充实提高自己,学习新课程理论,学习教材教法,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学习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等等,教师更应该做科研型教师,反思教学行为,总结教育教学规律,形成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风格。而许多一线老师上课时照本宣科,枯燥无味,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长此以往,学生将逐渐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今年暑假,我们学校就要求每位老师阅读至少一本理论书籍,写不少于3000字的理论学习笔记。
  四、不要将个人的情绪带进课堂
  一堂准备再充分的课会因师生的不良情绪受到干扰,作为教师要尽最大的努力调整自己的情绪,不要将个人的情绪带进课堂。老师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学生是最具观察力的,他能敏捷地感觉到老师的情绪变化,这些情绪变化不仅感染学生,而且影响着学生这一节课的表现情况。如果老师这一节课始终阴沉着脸,学生的心情就会觉得自然而然地心情暗淡下来,甚至会想今天我可得老实点儿,别撞到枪口上,从而该说的也不说,一节课气氛当然不会太活跃,学习效果也会大打折扣,甚至会影响到下一节课学生上课的情绪。比如有一次,我因为一些个人的事情而烦恼,上课时总打不起精神,心里很烦躁,课堂上的气氛死气沉沉,学生该有的激情荡然无存,课堂效果大打折扣,于是我反思自己不能因我的不良情绪使学生成为无辜的受害者,况且这样做对自己来说也没什么好处,于是,我尽快调整自己的情绪,课堂上又恢复往日的状态。所以我感受到,老师要让学生感到学习的同时是舒心的,快乐的,那么课堂的效率也会自然而然的提高。反之,老师、学生心情都不好,何谈效率啊,这样一来,不光老师及学生的成绩受影响,老师的威信也会大大降低。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也有很多,如教师的因素、学生的因素、课堂环境的因素等等,要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认真备课,创新方法,加强师生合作教学,使课堂教学成为开放的、双向的、多面的过程;同时,教师还要不断学习、不断探索,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真正发挥好教学主导作用,创设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打造高效课堂的实践与思考∕张金凯.《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0年第2期。
  [2]如何打造语文高效课堂∕张乐亭.《教育前沿与探索》.2009年第3期。
  [3]浅谈如何构建打造高效课堂∕吴波.《华章》.2009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