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简析初中英语分组合作教学探究
【作者】 毛 静
【机构】 湖北省鄂州市华容区庙岭中学
【摘要】英语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现象主要有:学生合作不主动、学生参与不全面、学生合作不充分、学生角色不明确、教师评价不全面。本文通过对以上低效现象的分析,进而探讨如何改进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关键词】低效现象;学生合作;教师评价;学习活动
【正文】
经过多年的教学,我总结出改进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小组人数的确定、小组的构成、小组成员的角色、讨论话题、启发与提示、教师角色、教师评价。对每一方面进行分析,给出具体的办法,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合理编排小组,确保互动到位
小组合作学习与组际交流是“生生互动”的重要组织形式。组织得好,不仅有利于所有学生的参与,并能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而且有利于培养互助合作的精神。但如果分组不合理,就会影响互动任务的顺利完成,使互动流于形式。因此,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到影响小组合作学习和组际交流的各种因素,本着“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优生与差生搭配,性格外向的与性格内向的搭配,男生与女生搭配。各组成员分工要明确,责任到人,使小组成为一个高效的团体。同时,小组合作学习后,各小组间要及时交换意见,对于本组有疑难的问题可在组际之间进行讨论、解答。如在学习The?World’s?population(JEFC?B3?Lesson52)第三部分时,教师不应局限于课文所提供的车型和价格,可让学生根据对车的喜好及熟悉程度进行分组,开一个车迷会,布置他们收集世界名车的车标、英语名称、价位及本人的选择和理由,先在小组内介绍,接着是小组间相互交流。这样,不仅能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提高其求异思维能力和质疑能力,而且,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也得到提高。但在此过程中,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教师担当好学习促进者的角色是成功的关键。教师对小组活动要进行协调和监控,经常性地参与学生的小组讨论,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互动的、多元的信息交流,从而真正推动每个学生的进步。
二、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实施方法
随着英语课改的逐步推广与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日益受到广大英语教师的普遍重视和应用,尽管在具体课堂操作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停止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追求。所以,通过自身教学实验,我提出如下实施策略:1.对学生科学合理的分组是小组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教师为了进行成功的小组合作学习使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首先必须根据经验,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性格和英语水平,在此基础上再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分组一般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即小组内各组员的性别、性格、学习成绩和活跃程度等都存在一定的差异。由于每个小组的成员各方面的差异性,这样全班各小组之间就有一定的共同性,为组员间互相帮助、互相合作提供了可能;而组间的共同性,为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分组应由老师与学生共同商讨决定,但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应该学会与不同的组员进行协作,尤其要关心那些交际能力弱、英语基础薄弱、学习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引导优秀学生多对这些学生进行关心和鼓励,争取组内同学的共同进步和提高。此外,在语言学习中,每组学习人数不宜过多,大约3~6人为一组,否则会降低每位学生的参与度,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分组时,还可以将学生的座位做适当调动,然后按座次就近组合,使小组成员相对固定下来,并让小组成员共同为本组取名,确定各小组组长,为公平起见,组长最好由组员轮流担任。为保持小组合作学习的“新鲜”度,教师还需要对成员进行经常性的重新分组。
三、分组合作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
分组合作教学模式的“分组”不是“分层次”,而是按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学习进度、个性等混合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均有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和接受能力弱的学生。组内学生通过同伴教学、游戏竞赛、小组辅助个体和共同学习等学习方式,完成学习任务,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对英语而言,分组合作教学就是在英语学科教学目标确定之后,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确定教学任务,分析完成任务的途径、所需时间及前提知识,然后以组为单位,由小组长负责,在听、说、读、写等各方面进行高效的、形式多样的训练。教师参与各组学生的讨论,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适时而准确地对学生活动和学习效果予以评估。
四、合作学习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口语在英语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口语学习不同与书面学习,它更依赖集体行为,要求人与人之间用语言直接进行交流。仅仅靠课堂45分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谈是远远不够的,学生的对话能力无法实现质的提高。而分组合作中,可以不断变换练习方式。如朗读对话,课文问答,讨论问题,句型操练或交际性练习等。学生用书和练习册中很多话题或题型为活动的变化提供了便利。以朗读对话和讨论问题为例,具体实施方法如下:朗读对话。在英语口语教学中提倡“小组合作编对话”,在学生学完一段对话后,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训练,开展竞赛。首先可以让学生根据对话内容在组内进行自由组合,就现成的对话进行操练。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自编、自演、拓展对话。争取每堂课用5-1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表演(内容要体现上节课的重点句型)。这样既可锻炼口语,又可巩固所学知识。为了小组的荣誉,学生编对话时热情高涨。一般来讲,英语成绩好的学生往往自告奋勇承担内容较复杂的角色,而英语差的学生也会全力以赴地努力演好自己的角色。每个组员都在合作小组活动中充分发展了自己的语言能力。最后,教师根据各小组的表演效果,进行客观地打分评析,并为表演有欠缺的小组分析原因,争取下次表演时有较大进步。
综上所述,我认为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只有丰富的学习材料和人性化的学习氛围,再加上老师与学生的有机结合才能够打造有效的中学英语教育!相信在新课程探索的道路上,我们能走得更远,我们的队伍会更庞大,我们能将合作学习模式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日趋完善,让初见端倪的新课程撑起素质教育的大厦。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英语课程标准[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陈琳,王蔷,程晓堂. 英语课程标准解读[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何安平. 新课程理念与初中英语课程改革[M].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经过多年的教学,我总结出改进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小组人数的确定、小组的构成、小组成员的角色、讨论话题、启发与提示、教师角色、教师评价。对每一方面进行分析,给出具体的办法,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合理编排小组,确保互动到位
小组合作学习与组际交流是“生生互动”的重要组织形式。组织得好,不仅有利于所有学生的参与,并能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而且有利于培养互助合作的精神。但如果分组不合理,就会影响互动任务的顺利完成,使互动流于形式。因此,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到影响小组合作学习和组际交流的各种因素,本着“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优生与差生搭配,性格外向的与性格内向的搭配,男生与女生搭配。各组成员分工要明确,责任到人,使小组成为一个高效的团体。同时,小组合作学习后,各小组间要及时交换意见,对于本组有疑难的问题可在组际之间进行讨论、解答。如在学习The?World’s?population(JEFC?B3?Lesson52)第三部分时,教师不应局限于课文所提供的车型和价格,可让学生根据对车的喜好及熟悉程度进行分组,开一个车迷会,布置他们收集世界名车的车标、英语名称、价位及本人的选择和理由,先在小组内介绍,接着是小组间相互交流。这样,不仅能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提高其求异思维能力和质疑能力,而且,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也得到提高。但在此过程中,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教师担当好学习促进者的角色是成功的关键。教师对小组活动要进行协调和监控,经常性地参与学生的小组讨论,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互动的、多元的信息交流,从而真正推动每个学生的进步。
二、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实施方法
随着英语课改的逐步推广与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日益受到广大英语教师的普遍重视和应用,尽管在具体课堂操作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停止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追求。所以,通过自身教学实验,我提出如下实施策略:1.对学生科学合理的分组是小组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教师为了进行成功的小组合作学习使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首先必须根据经验,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性格和英语水平,在此基础上再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分组一般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即小组内各组员的性别、性格、学习成绩和活跃程度等都存在一定的差异。由于每个小组的成员各方面的差异性,这样全班各小组之间就有一定的共同性,为组员间互相帮助、互相合作提供了可能;而组间的共同性,为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分组应由老师与学生共同商讨决定,但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应该学会与不同的组员进行协作,尤其要关心那些交际能力弱、英语基础薄弱、学习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引导优秀学生多对这些学生进行关心和鼓励,争取组内同学的共同进步和提高。此外,在语言学习中,每组学习人数不宜过多,大约3~6人为一组,否则会降低每位学生的参与度,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分组时,还可以将学生的座位做适当调动,然后按座次就近组合,使小组成员相对固定下来,并让小组成员共同为本组取名,确定各小组组长,为公平起见,组长最好由组员轮流担任。为保持小组合作学习的“新鲜”度,教师还需要对成员进行经常性的重新分组。
三、分组合作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
分组合作教学模式的“分组”不是“分层次”,而是按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学习进度、个性等混合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均有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和接受能力弱的学生。组内学生通过同伴教学、游戏竞赛、小组辅助个体和共同学习等学习方式,完成学习任务,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对英语而言,分组合作教学就是在英语学科教学目标确定之后,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确定教学任务,分析完成任务的途径、所需时间及前提知识,然后以组为单位,由小组长负责,在听、说、读、写等各方面进行高效的、形式多样的训练。教师参与各组学生的讨论,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适时而准确地对学生活动和学习效果予以评估。
四、合作学习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口语在英语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口语学习不同与书面学习,它更依赖集体行为,要求人与人之间用语言直接进行交流。仅仅靠课堂45分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谈是远远不够的,学生的对话能力无法实现质的提高。而分组合作中,可以不断变换练习方式。如朗读对话,课文问答,讨论问题,句型操练或交际性练习等。学生用书和练习册中很多话题或题型为活动的变化提供了便利。以朗读对话和讨论问题为例,具体实施方法如下:朗读对话。在英语口语教学中提倡“小组合作编对话”,在学生学完一段对话后,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训练,开展竞赛。首先可以让学生根据对话内容在组内进行自由组合,就现成的对话进行操练。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自编、自演、拓展对话。争取每堂课用5-1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表演(内容要体现上节课的重点句型)。这样既可锻炼口语,又可巩固所学知识。为了小组的荣誉,学生编对话时热情高涨。一般来讲,英语成绩好的学生往往自告奋勇承担内容较复杂的角色,而英语差的学生也会全力以赴地努力演好自己的角色。每个组员都在合作小组活动中充分发展了自己的语言能力。最后,教师根据各小组的表演效果,进行客观地打分评析,并为表演有欠缺的小组分析原因,争取下次表演时有较大进步。
综上所述,我认为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只有丰富的学习材料和人性化的学习氛围,再加上老师与学生的有机结合才能够打造有效的中学英语教育!相信在新课程探索的道路上,我们能走得更远,我们的队伍会更庞大,我们能将合作学习模式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日趋完善,让初见端倪的新课程撑起素质教育的大厦。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英语课程标准[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陈琳,王蔷,程晓堂. 英语课程标准解读[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何安平. 新课程理念与初中英语课程改革[M].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