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让教学反思从形式走向实质
【作者】 肖 祥
【机构】 江苏省滨海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中心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能不能成为名师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是否总结了经验教训,教学反思是一种促进教师改进教学策略,不断提升自己教学水平的有效手段。然而,我们农村小学教师教学反思的现状不容乐观,怎样让教学反思由形式走向实质呢?下面我就结合十几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在教学工作中写教学反思的一点体会:
一、为什么要进行教学反思
每个学期初学校领导都要布置老师写教学反思,可是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应付了事,其实每次我们上完课在自己心里都进行了反思,只是没能写下来!不少学校在教学管理、教师考核上都作了许多硬性规定,如每学期必须做好“几认真”,必须上交“几个一”,于是多数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未能及时进行教学反思的,都在学校要求相关检查时,为了应付检查而忙于“返思”。
教学反思不是简单地回顾教学情况,而是教师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行理性思考、探索实践之路。教学反思强调,教师不仅应清醒地了解自己的教学行为,而且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从其理性的层面上多问几个“为什么”。这种“追问”的习惯,往往促使教师增强问题意识和提高教师的解决问题能力。
通过反思发现新问题,分析问题的原因与解决的办法,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只要我们立足于平时教学实践,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反思、研究和改进,使自己变得更加成熟起来,这样就能有效提高我们教学能力,提升教学实践理性层次,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教师。
二、教学反思要反思什么
1.反思成功、得意之处。
每节课都有闪光点,都有它不同的成功之处,例如充满吸引力的课堂导入、有趣的对话、巧妙的提问、精彩的教学设计、恰当的多媒体应用等等,教师以自己创造性的思维从不同的角度和深度把握教材内容,并以恰当的方法和表现力设计教学环节,将自己感受最深的做法记录下来成为自己宝贵的教学经验。
2.反思失败、失误之处。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课堂上偶尔会有一些失误是正常的,但关键是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对策。如问题情境的创设有没有给学生思考的余地,有没有必要设计这个情境;学习活动的组织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有没有流于形式;是否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学生学习的兴趣如何等等。对他们进行回顾、梳理,并作出深刻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以后教学时的借鉴,同时找到针对问题的解决办法和教学新思路,写出改进的策略和“二度设计”的新方案。如果教师在课堂中把出现的不足或一时不知如何处理的问题记录在教学反思中,然后进行分析、思考,这样做一定能促进今后的教学,为以后积累资料。
3.反思学生方面的问题。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如课堂上学生的独特见解、学生的精彩回答、学生的创新思维等都源于学生对课文的独特理解、源于学生对世界的独特感受,是十分丰富可贵的课程资源,也是教师可利用的宝贵教学资料。
4.反思再教设想。
一节课下来,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教学体会和学生的反馈信息,反思自己在教学中摸索出了哪些规律,在教法上有哪些创新,在组织教学中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和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做可以做到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境界。
三、具体措施
1.加强理论学习
对行为的反思需要以理论为指导,缺乏理论指导的反思只能是粗浅的反思。只有将实践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上升到理论层面加以剖析,然后再到实践中去探索,才能使教学能力与反思能力逐步得到提高。学习教学理论是教师对教学反思的知识基础;参加教育科研是教师对教学行为反思的能力保障。
2.勤思多记
教师的反思行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持之以恒,贯穿教学活动始终。教学过程中的丝毫火花、点滴感受,都是反思的结果,也是进一步反思的基础。?反思可这样思考:教学目标是否得当?哪些教学设计取得了预期效果?学生活动组织是否恰当?教师指导帮助是否到位?学生反映是否良好?学习情感、习惯如何?教师遇到突发事件如何处理?有没有让学生搞得措手不及,为什么?问题情境是否得当?得意之作与“败笔”是什么?站在学生角度和更高要求,今后我该如何调整?
3.听课观摩,相互交流
通过观摩别人的公开课、分析别人的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是教学反思的一条重要途径。观摩他人成功的教学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个活生生的教育思想和方法的典范,让我们感受与学习不尽相同的授课内容、组织形式、教学风格;即使观摩不很如意的实验课,也可使我们借鉴教训,少走弯路。
同时我们更倡导自己力争上公开课,借助他人的反思,促成自我发展。大凡上公开课,自我进取意识和成功期待较强烈,钻研较深刻,反思更迫切;备课时,往往教研组群策群力,共同反思推敲,互助合作,群研究共商讨,在综合反思基础上形成较优化教学设计。这也是今后教学前反思的参照与蓝本。上完课后的交流评课,大家畅所欲言,又一次各种反思的碰撞与交流,使反思达到了更高境界。实践证明,这种方式是教师个人和群体发展的良好途径。
总之,写教学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一有所得,及时记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写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意想不到的收获。“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只有在教学工作中多多反思,总结发扬教学的成功经验,改正弥补教学中的缺点与不足,不断进步,不断完善,才能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一、为什么要进行教学反思
每个学期初学校领导都要布置老师写教学反思,可是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应付了事,其实每次我们上完课在自己心里都进行了反思,只是没能写下来!不少学校在教学管理、教师考核上都作了许多硬性规定,如每学期必须做好“几认真”,必须上交“几个一”,于是多数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未能及时进行教学反思的,都在学校要求相关检查时,为了应付检查而忙于“返思”。
教学反思不是简单地回顾教学情况,而是教师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行理性思考、探索实践之路。教学反思强调,教师不仅应清醒地了解自己的教学行为,而且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从其理性的层面上多问几个“为什么”。这种“追问”的习惯,往往促使教师增强问题意识和提高教师的解决问题能力。
通过反思发现新问题,分析问题的原因与解决的办法,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只要我们立足于平时教学实践,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反思、研究和改进,使自己变得更加成熟起来,这样就能有效提高我们教学能力,提升教学实践理性层次,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教师。
二、教学反思要反思什么
1.反思成功、得意之处。
每节课都有闪光点,都有它不同的成功之处,例如充满吸引力的课堂导入、有趣的对话、巧妙的提问、精彩的教学设计、恰当的多媒体应用等等,教师以自己创造性的思维从不同的角度和深度把握教材内容,并以恰当的方法和表现力设计教学环节,将自己感受最深的做法记录下来成为自己宝贵的教学经验。
2.反思失败、失误之处。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课堂上偶尔会有一些失误是正常的,但关键是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对策。如问题情境的创设有没有给学生思考的余地,有没有必要设计这个情境;学习活动的组织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有没有流于形式;是否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学生学习的兴趣如何等等。对他们进行回顾、梳理,并作出深刻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以后教学时的借鉴,同时找到针对问题的解决办法和教学新思路,写出改进的策略和“二度设计”的新方案。如果教师在课堂中把出现的不足或一时不知如何处理的问题记录在教学反思中,然后进行分析、思考,这样做一定能促进今后的教学,为以后积累资料。
3.反思学生方面的问题。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如课堂上学生的独特见解、学生的精彩回答、学生的创新思维等都源于学生对课文的独特理解、源于学生对世界的独特感受,是十分丰富可贵的课程资源,也是教师可利用的宝贵教学资料。
4.反思再教设想。
一节课下来,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教学体会和学生的反馈信息,反思自己在教学中摸索出了哪些规律,在教法上有哪些创新,在组织教学中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和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做可以做到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境界。
三、具体措施
1.加强理论学习
对行为的反思需要以理论为指导,缺乏理论指导的反思只能是粗浅的反思。只有将实践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上升到理论层面加以剖析,然后再到实践中去探索,才能使教学能力与反思能力逐步得到提高。学习教学理论是教师对教学反思的知识基础;参加教育科研是教师对教学行为反思的能力保障。
2.勤思多记
教师的反思行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持之以恒,贯穿教学活动始终。教学过程中的丝毫火花、点滴感受,都是反思的结果,也是进一步反思的基础。?反思可这样思考:教学目标是否得当?哪些教学设计取得了预期效果?学生活动组织是否恰当?教师指导帮助是否到位?学生反映是否良好?学习情感、习惯如何?教师遇到突发事件如何处理?有没有让学生搞得措手不及,为什么?问题情境是否得当?得意之作与“败笔”是什么?站在学生角度和更高要求,今后我该如何调整?
3.听课观摩,相互交流
通过观摩别人的公开课、分析别人的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是教学反思的一条重要途径。观摩他人成功的教学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个活生生的教育思想和方法的典范,让我们感受与学习不尽相同的授课内容、组织形式、教学风格;即使观摩不很如意的实验课,也可使我们借鉴教训,少走弯路。
同时我们更倡导自己力争上公开课,借助他人的反思,促成自我发展。大凡上公开课,自我进取意识和成功期待较强烈,钻研较深刻,反思更迫切;备课时,往往教研组群策群力,共同反思推敲,互助合作,群研究共商讨,在综合反思基础上形成较优化教学设计。这也是今后教学前反思的参照与蓝本。上完课后的交流评课,大家畅所欲言,又一次各种反思的碰撞与交流,使反思达到了更高境界。实践证明,这种方式是教师个人和群体发展的良好途径。
总之,写教学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一有所得,及时记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写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意想不到的收获。“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只有在教学工作中多多反思,总结发扬教学的成功经验,改正弥补教学中的缺点与不足,不断进步,不断完善,才能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