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胸藏万汇凭吞吐——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思考

【作者】 柳广波

【机构】 山东省平度市白沙河街道小学

【摘要】在新课改的实践中,对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的一些因素已得到了广大教师的认可。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性活动。课堂教学应该是各种样式、各种方法,如充满个性的琅琅书声,基于文本的阅读体验和扎扎实实的语言训练等。小学语文课堂究竟应以什么样的姿态才是最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高效课堂;认识
【正文】 
  语文教改以来老师们不断地学习先进的方法、手段,采用创新的教学模式,语文课堂“精彩”纷呈,但语文课越来越不像语文课了。语文课上成了课件展示课、影视作品欣赏课、戏剧表演课……表面的繁荣掩饰不了背后的虚空,这些课堂忽略了语言文字,缺少了语文的东西,不少有识之士对此深感忧虑。著名语文教育家陈钟樑先生说:“眼下的语文课越上越大,也越上越空了。远离了文本,也远离了最有活力的语言文字。”黄厚江老师的“本色语文”理论坚决反对花里胡哨的课堂,强调语文课要立足学生,立足教材,立足实际,立足师生教学的现实场景,不求新奇好看,以最朴素的形式实施教学,在师生对话中,实实在在的给学生以启迪,循序渐进地教会学生听、说、读、写。上海市特级教师、浦东名师贾志敏老师指出,语文教育应该拒绝“精彩”,语文课堂应该是静静的,学生们静心读书、独立思考、提出问题、踊跃发言,而不是追求所谓的精彩。
  1、先学后教。
  有效的课堂教学的实质是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生命价值,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赋予课堂教学以生命的意义。很多课堂师生一问一答互动频繁;小组合作热热闹闹;自主学习对照提纲找答案。这些是不是说明了学生学习具有主动性?
  2.兴趣盎然,积极参与,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在课堂上,我尽量使用友好、幽默的语气,与学生建立朋友的关系,适时讲一个短小、相关的笑话。大多数情况下,大部分学生被我吸引住了,兴趣盎然地学习,学习效率自然提高。有效的课堂,学习的兴趣不只是一两个人的兴趣,也不是一些尖子生的兴趣,而是全体学生的兴趣。不管学生的语文基础怎么样,我心中有一种“全人”发展的观念,努力促使自己的课堂能使每一个人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实现这样的发展观,要求对全班学生应有全面的了解,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驾驭课堂的能力上,都要作出一定的考虑。
  3.个性自由飞翔,课堂更生动有效。
  有效的课堂,也因为有学生个性的张扬而变得生动。人类向往和羡慕的是鱼在水中,鸟在天空那种自由自在,我们千万不要像鱼缸鸟笼那样那样束缚孩子,而应该让学生追求“无我无为”之境界,让个性自由飞翔。课堂教学不是线性的、封闭的教学过程,而是动态的、开放的活动过程。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任何人都无法代替。作为教师并不要精心去打造自认为充实的课堂教学,教师只是一个学生学习中的组织者、合作者、指导者,教师的职责就是在创设的自然教学环境中营造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所在,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文化氛围中得到释放,在自由自在而又奋发进取的氛围中展示生命的活力。
  4.目标简明,内容简约。
  有效的语文课力求做到教学目标简明,教学内容简约,教学环节简化,教学方法简便,教学语言简洁,教学手段简单,构建省时高效的语文课堂。新课标提出三维目标的要求,三维目标看似各有侧重,互不关联,实际上则是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协调统一的。在一堂课中,三维目标往往需要以“一维”作为突破口,以此来实现三维的联动,而并不是面面俱到,机械地体现。因此,一堂常态的课,要求教师在设计时做到目标简明,内容简约,从而使学生感到中心明确,重点突出,真正实现了高效学习。
  5.教法灵活简便,媒体运用适度。
  信息技术的介入,电视、多媒体等辅助呈现学习内容,动态的、多维的、交互性的学习状态,充分利用插图、投影和集光、色、影、声一体的多媒体教学,将抽象的文字形象化,无声的语言图像化,在姿色各异、韵味迥异的画面中,为学生展示一个栩栩如生的情境,激起学生的审美愉悦。但要注意一点是放影片和画面时不可“过头和过滥”。过头,学生的思维被牵引过长,当再回到文本时,学生不易进入;过滥,则语文课就变味了。影片和画面的播放只是通过形象让学生更感性地把握书上的语言材料,其根本目在于激发学生思维,从而有所言说。学生的“言说”是语文课的一个重要特征,因为语文教学从“工具性”角度来说,它的最高境界就是培养学生“出口成章,下笔成文”,而这里的“言说”包括学生说和写。多媒体给语文教学惹祸的事件并不少见,过分地推崇多媒体,势必会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评价多媒体在一堂课中的作用,应该审视多媒体的运用是否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否起到了简便快捷的作用,特别要走出为用而用,盲目“拿来”,以辅代主、忽视文本等几种误区。
  6.有效的课是一堂有价值的语文课
  我们经常说语文要教出语文味来,要能体现语文的价值,语文味该怎样教出来?语文的教学价值该怎样体现?这几个问题,一线教师非常关注而且极力想在操作层面上弄明白。历史上语文课曾经上成思品课、常识课、鉴赏课、故事课,其重要原因都是没有准确地把握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课程的性质弄明白了,语文该教什么也就明白了。找到了语文教学的价值所在,语文教学也就有了方向。语文课程的性质实际上不是我们一线教师所要研究的,现在还有许多教师在刊物上发表自己所谓独特的见解,只承认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或人文性,我看这样对课堂教学毫无益处。因此,语文老师目前只有把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和有效的人文教育真正结合起来,才能使语文课堂重焕生机。
  总之,一堂有效的语文课,归根到底是在追求语文教学的效率、效益和效能上,在具体的标准及其评价体系上,应该是开放的、多元的,绝不能用一把尺子、一种刻度来衡量,只有形成更多的共识,才能更有利于新一轮语文课改的推进。但是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创设新课标下小学语文的高效课堂还需要语文老师们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鲍捷.略论语文课的情感教育.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12.
  [2]刘岩.关于语文课的探索.辽东学院学报,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