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利用思想品德课对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作者】 张 艺
【机构】 贵州省安顺市凤仪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标就是以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础。“中华民族是富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伟大民族。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因此,教师就应该采取多形式、多渠道的教育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坚定爱国信念,把自己的成长与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小学生是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 ,思想意识形态逐渐趋于成熟时期,因此广大青少年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对他们进行广泛的爱国主义教育 ,对造就一代新人具有极其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充分挖掘身边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在现实生活学习中,许多老师有这样的困惑:对学生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可用什么进行教育呢?其实,中华民族五千年的长河中无数壮丽的诗篇都写下了爱国主义这个永恒的主题。从孟子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到霍去病的“匈奴未灭,何以家为”,从陆游的“位鄙未敢忘忧国”到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字里行间,铮铮绝句,表现出了中华儿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情感和信念。
历史是很好的爱国主义资源,时下中国的发展形势何尝不是呢?有人担忧现实中的问题。然而那些只是发展中的问题。只要讲清道明,成绩能够激发我们的自豪,问题也会促使青年的奋进。这样做,学生才会更加爱国,更加为国家强大而努力奋斗的。并且我国日益强大,在世界上的地位越来越高。这都是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的。国家每一项创举,国际比赛的每一次获奖,人民生活的每一个进步都是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其实在教育实践中我们还充分发掘了各种重要节日、纪念日中蕴藏着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尽量创造条件利用各种博物馆、纪念馆进行民族自豪感的培养;并且把国旗、国歌教育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方面。
二、利用真实感人的历史实例,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情结。
在我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上,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是极为丰富的。我们中华民族是勤劳、智慧、勇敢的,有着热爱祖国和抵抗外族侵略的优秀传统;特别是在中国近现代史中,帝国主义对我国的侵略,能从另一个角度激发青少年对侵略者的仇恨和对祖国的热爱。因此,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些生动、感人的历史材料,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针对性。
例如:在理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时,我就有针对性地介绍国民党为镇压人民的抗争,竟下令屠杀毫无戒备的平民、学生,而面对日军的烧杀抢掠,却是一直退让。学生们听后无不哀恨连声,恨国民党反动派的腐败无能。在讲到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我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们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久久不能平息。
三、抓住社会热点和重大节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我们要充分利用时事政治课,抓住一些重大事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从第一时间感受社会问题,养成关注社会的习惯,教育学生把自己的成长与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如:“神舟9号”飞船的成功发射,奥运会的成功承办、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大阅兵等热点材料都可以做为学生分析的素材,使学生感受到祖国的成就、富强而带来的自豪感;“5.12”汶川大地震,举国同悲、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能给学生带来心灵的震撼;“3.14拉萨事件”少数藏独分子的蓄意破坏,能让学生感到愤怒,痛恨,这些都是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素材。
四、课内外结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加强教育效果的有效途径。
要把爱国主义的教育内容变为学生的爱国思想、变为学生的爱国情感、变为学生的爱国行动,以至于变为 学生矢志不移终生难忘的爱国信念,单单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还要把课堂教学与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结合起来,寓爱国主义教育于生动活泼多姿多彩的形形色色的活动中,才能加深对学生的教育,才能更好地取得教育 效果。如有的老师在讲热爱家乡一课时把同学们领到新建的工厂或各个住宅小区,进行现场教学,通过实物充分领略家乡的巨大变化。组织同学们到野外、动物园,充分领略家乡山清水秀的美丽景色,增加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课内外结合方式很多。如与班队会结合、举行专题讲演会、故事会、走出去、请进来等等。课内外结合能扩大学生视野,使学生有亲身体验,能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的情感,使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生动活泼,可信度强,实践的可能性大,因此能产生巨大的教育效果。
总之,爱国主义作为全面提高学生思想素质的基础性工程,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作为一项长期的、永恒的教育任务,将随着社会的发展赋予新的时代特色。21世纪的挑战将更加严峻,中国要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是每个中华儿女都不能回避的问题。作为教师,我们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应对当前各种复杂社会关系和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免疫力。
一、充分挖掘身边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在现实生活学习中,许多老师有这样的困惑:对学生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可用什么进行教育呢?其实,中华民族五千年的长河中无数壮丽的诗篇都写下了爱国主义这个永恒的主题。从孟子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到霍去病的“匈奴未灭,何以家为”,从陆游的“位鄙未敢忘忧国”到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字里行间,铮铮绝句,表现出了中华儿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情感和信念。
历史是很好的爱国主义资源,时下中国的发展形势何尝不是呢?有人担忧现实中的问题。然而那些只是发展中的问题。只要讲清道明,成绩能够激发我们的自豪,问题也会促使青年的奋进。这样做,学生才会更加爱国,更加为国家强大而努力奋斗的。并且我国日益强大,在世界上的地位越来越高。这都是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的。国家每一项创举,国际比赛的每一次获奖,人民生活的每一个进步都是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其实在教育实践中我们还充分发掘了各种重要节日、纪念日中蕴藏着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尽量创造条件利用各种博物馆、纪念馆进行民族自豪感的培养;并且把国旗、国歌教育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方面。
二、利用真实感人的历史实例,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情结。
在我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上,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是极为丰富的。我们中华民族是勤劳、智慧、勇敢的,有着热爱祖国和抵抗外族侵略的优秀传统;特别是在中国近现代史中,帝国主义对我国的侵略,能从另一个角度激发青少年对侵略者的仇恨和对祖国的热爱。因此,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些生动、感人的历史材料,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针对性。
例如:在理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时,我就有针对性地介绍国民党为镇压人民的抗争,竟下令屠杀毫无戒备的平民、学生,而面对日军的烧杀抢掠,却是一直退让。学生们听后无不哀恨连声,恨国民党反动派的腐败无能。在讲到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我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们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久久不能平息。
三、抓住社会热点和重大节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我们要充分利用时事政治课,抓住一些重大事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从第一时间感受社会问题,养成关注社会的习惯,教育学生把自己的成长与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如:“神舟9号”飞船的成功发射,奥运会的成功承办、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大阅兵等热点材料都可以做为学生分析的素材,使学生感受到祖国的成就、富强而带来的自豪感;“5.12”汶川大地震,举国同悲、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能给学生带来心灵的震撼;“3.14拉萨事件”少数藏独分子的蓄意破坏,能让学生感到愤怒,痛恨,这些都是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素材。
四、课内外结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加强教育效果的有效途径。
要把爱国主义的教育内容变为学生的爱国思想、变为学生的爱国情感、变为学生的爱国行动,以至于变为 学生矢志不移终生难忘的爱国信念,单单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还要把课堂教学与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结合起来,寓爱国主义教育于生动活泼多姿多彩的形形色色的活动中,才能加深对学生的教育,才能更好地取得教育 效果。如有的老师在讲热爱家乡一课时把同学们领到新建的工厂或各个住宅小区,进行现场教学,通过实物充分领略家乡的巨大变化。组织同学们到野外、动物园,充分领略家乡山清水秀的美丽景色,增加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课内外结合方式很多。如与班队会结合、举行专题讲演会、故事会、走出去、请进来等等。课内外结合能扩大学生视野,使学生有亲身体验,能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的情感,使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生动活泼,可信度强,实践的可能性大,因此能产生巨大的教育效果。
总之,爱国主义作为全面提高学生思想素质的基础性工程,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作为一项长期的、永恒的教育任务,将随着社会的发展赋予新的时代特色。21世纪的挑战将更加严峻,中国要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是每个中华儿女都不能回避的问题。作为教师,我们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应对当前各种复杂社会关系和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