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
【作者】 刘 伟
【机构】 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郝穴镇蓝星幼儿园
【摘要】自我保护能力是一个人在社会中保存个体生命的最基本能力,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没有任何一位父母或老师,可以万无一失地防止所有可能发生的意外,尝试失误和学习避免伤害也是儿童成长的一部分。防范和教会幼儿自我保护,是摆脱意外伤害的最科学、合理、有效的办法。因为幼儿年龄小,身体发育稚嫩,生活经验缺乏,好奇、好动、好模仿又是他们的天性。他们不能预料,也不会运用已有的粗浅知识进行自我保护,所以,常常会导致一些危险事故的发生。【关键词】基本能力;尝试失误;自我保护;危险事故
【正文】
为了使幼儿的身心减少或免遭伤害,让幼儿更好地适应周围的环境,确保安全,必须加强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那么,如何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让幼儿学会更好地生存呢?下面谈谈我们的尝试。
一、抓住偶发事件,教授自我保护的方法
日常生活中的每个环节几乎均可用来对幼儿进行自我保护教育,特别是一些偶发事件,更应随机把握,灵活运用,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如对绘画、写字姿势不正确,游戏时大喊大叫的幼儿可随时提醒,使其改正不良习惯。又如:一幼儿鼻子出血了,大家都表示出关心,但显得畏畏缩缩,也特别紧张。我马上让幼儿先回到座位,找来药棉帮幼儿细心地止血,并安慰他。我见缝插针,让幼儿讨论:“**鼻子出血,你心里觉得怎样?假如老师不在,你会怎么做?”由于幼儿亲眼目睹了刚才的观察体验,幼儿大多有了办法:(1)让出血者不要害怕,先坐好把头向上抬。(2)用药棉止血,休息。又如一次下雷雨,我便带领幼儿展开“打雷怎么办”的讨论,幼儿积极参与发表意见,并在教师的启发下寻找正确的答案(1)下雷雨不在马路上玩。(2)不在树下躲雨。(3)不在河边避雨。(4)做好防雷电措施。日常生活的偶发事件很多:六一体检验血,肚子突然很疼,操场上摔跤……教师都应随机进行教育。幼儿自我保护教育的内容多且范围广,而幼儿平时接触的知识却是零散的、不成系统的。因此,精心设计系列教育活动,让幼儿在精彩、生动的活动中接受自我保护的知识。
二、有意教育加强我保护能力
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让每个孩子真正动起来,这样不仅激发了幼儿的兴趣,更使他们增强了感性认识和实际操作力,同时还培养了幼儿勇敢、机智、细心、友爱、合作的好品质,促进了幼儿的全面发展。
1、设计游戏教育: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通过游戏《娃娃找家》、《我的家》等活动,教育幼儿不要随便离开集体,要和大家在一起。如果万一走失,要胆大心细,记住父母的姓名、工作单位、电话号码、家庭住址及周围明显的建筑物特征,激发幼儿脱险自救的情绪,促使幼儿想出一些脱险自救的具体方法,幼儿在活动中情绪高昂,主动参与分析讨论,积极地获取了知识。
2、开展专题活动:幼儿的年龄特点又决定了只有他亲自经历的事情、感兴趣的东西才能较好地接受,并转化成自身的需求,我们把幼儿的需求作为健康教育的基点,并在此基础上生成一系列活动,充分挖掘教育资源,深入开展安全主题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此后,我们带幼儿走出幼儿园,走向社会的许多活动中,共同制定几项规则和纪律:如走路靠右边;看见绿灯走、红灯停;过马路要四下张望;小朋友之间手拉手不可掉队……在几次的活动中,孩子们都能遵守规则和纪律,使活动顺利地开展,也使幼儿在活动中增强了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的意识;在开展交通安全的系列活动中,幼儿对火警电话、消防车很感兴趣,我们就接着开展有关消防安全的活动:观看动画片——消防专题宣传动画,请家长关注成都市安全网络平台,带领幼儿参加消防模拟练习等,我们还组织了疏散演习,幼儿在模拟失火脱离现场时,一个个手捂鼻子,蹲下快速向外面爬去,说明幼儿已经知道了失火时自我救护的方法。
三、与家长及时沟通、家园配合
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目标在幼儿园实施教育的同时也需要家长在家中配合完成。为此,我们可以召开家长会,向家长详细介绍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意义、目标、计划及需要家长配合的事项。保持与家长沟通,促使家长认同幼儿园的培养要求和教育策略,尽可能地吸引家长共同参与班级的教育。同时,向家长发放“幼儿自我保护能力”问卷表,定期举行家长讲座,向家长宣传一些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方法。另外,可以在“家长园地”上开辟有关的专栏,和家长共同探讨、交流看法。为此,我时常建议孩子的父母应该经常带孩子进行户外活动,经常与孩子一起玩亲子游戏,解开束缚在孩子身上的“绳”让孩子们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头顶蓝天,脚踏草地,沐浴阳光雨露,,无忧无虑、无拘无束的玩。
四、强化公共场所安全知识
公共场所人多,安全隐患也多,父母要教给孩子在公共场所的自我保护。和父母走丢时,要让孩子原地等待,不要自己没有目的地去找父母,如果等一段时间,父母还没有回来,就要向警察或工作人员求救,千万不要跟着陌生人离开。4岁以上的孩子都应该清楚记得家人的电话和自己的住址,平时父母要将如何打电话和如何在街上找到公用电话的方法一遍遍地演示给孩子看,如果是5岁的孩子,有必要让他学认路和辨别方向,知道距家最近的公交站名。父母要让孩子学会对陌生人给的任何东西都别动心,在公共场合遇到陌生人送给他玩具或零食时,要坚决拒绝。陌生人去幼儿园接孩子时,一定不要跟他走。尤其是对“我是你爸爸妈妈的好朋友”等都别相信;在路上遇到陌生人搭讪时,要明确告诉陌生人,父母就在附近,或用“爸爸马上就要来接我”的话,把陌生人吓走。假如陌生人还继续纠缠,就声东击西,趁其不备朝人多的地方跑,大声求救,以引起路边人的注意。
总之,自护教育也不单是安全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安全应对能力的培养。只要我们幼儿园教育方法得当,家长配合得力,孩子的安全意识就会增强,自我保护的能力就会提高。幼儿生命教育不只是对幼儿身体的保护,教给他们保健知识,避免他们受到伤害,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体验到生命的尊严和生命的幸福,欣赏、悦纳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为幼儿成为热爱生活的幸福之人奠定坚实的安全基础。
参考文献:
[1]华中师范大学等五院校编写的《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2]徐学莹等主编的《外国幼儿教育简史》,四川民族出版社,1997。
[3]刘克兰主编的《现代教学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为了使幼儿的身心减少或免遭伤害,让幼儿更好地适应周围的环境,确保安全,必须加强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那么,如何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让幼儿学会更好地生存呢?下面谈谈我们的尝试。
一、抓住偶发事件,教授自我保护的方法
日常生活中的每个环节几乎均可用来对幼儿进行自我保护教育,特别是一些偶发事件,更应随机把握,灵活运用,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如对绘画、写字姿势不正确,游戏时大喊大叫的幼儿可随时提醒,使其改正不良习惯。又如:一幼儿鼻子出血了,大家都表示出关心,但显得畏畏缩缩,也特别紧张。我马上让幼儿先回到座位,找来药棉帮幼儿细心地止血,并安慰他。我见缝插针,让幼儿讨论:“**鼻子出血,你心里觉得怎样?假如老师不在,你会怎么做?”由于幼儿亲眼目睹了刚才的观察体验,幼儿大多有了办法:(1)让出血者不要害怕,先坐好把头向上抬。(2)用药棉止血,休息。又如一次下雷雨,我便带领幼儿展开“打雷怎么办”的讨论,幼儿积极参与发表意见,并在教师的启发下寻找正确的答案(1)下雷雨不在马路上玩。(2)不在树下躲雨。(3)不在河边避雨。(4)做好防雷电措施。日常生活的偶发事件很多:六一体检验血,肚子突然很疼,操场上摔跤……教师都应随机进行教育。幼儿自我保护教育的内容多且范围广,而幼儿平时接触的知识却是零散的、不成系统的。因此,精心设计系列教育活动,让幼儿在精彩、生动的活动中接受自我保护的知识。
二、有意教育加强我保护能力
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让每个孩子真正动起来,这样不仅激发了幼儿的兴趣,更使他们增强了感性认识和实际操作力,同时还培养了幼儿勇敢、机智、细心、友爱、合作的好品质,促进了幼儿的全面发展。
1、设计游戏教育: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通过游戏《娃娃找家》、《我的家》等活动,教育幼儿不要随便离开集体,要和大家在一起。如果万一走失,要胆大心细,记住父母的姓名、工作单位、电话号码、家庭住址及周围明显的建筑物特征,激发幼儿脱险自救的情绪,促使幼儿想出一些脱险自救的具体方法,幼儿在活动中情绪高昂,主动参与分析讨论,积极地获取了知识。
2、开展专题活动:幼儿的年龄特点又决定了只有他亲自经历的事情、感兴趣的东西才能较好地接受,并转化成自身的需求,我们把幼儿的需求作为健康教育的基点,并在此基础上生成一系列活动,充分挖掘教育资源,深入开展安全主题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此后,我们带幼儿走出幼儿园,走向社会的许多活动中,共同制定几项规则和纪律:如走路靠右边;看见绿灯走、红灯停;过马路要四下张望;小朋友之间手拉手不可掉队……在几次的活动中,孩子们都能遵守规则和纪律,使活动顺利地开展,也使幼儿在活动中增强了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的意识;在开展交通安全的系列活动中,幼儿对火警电话、消防车很感兴趣,我们就接着开展有关消防安全的活动:观看动画片——消防专题宣传动画,请家长关注成都市安全网络平台,带领幼儿参加消防模拟练习等,我们还组织了疏散演习,幼儿在模拟失火脱离现场时,一个个手捂鼻子,蹲下快速向外面爬去,说明幼儿已经知道了失火时自我救护的方法。
三、与家长及时沟通、家园配合
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目标在幼儿园实施教育的同时也需要家长在家中配合完成。为此,我们可以召开家长会,向家长详细介绍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意义、目标、计划及需要家长配合的事项。保持与家长沟通,促使家长认同幼儿园的培养要求和教育策略,尽可能地吸引家长共同参与班级的教育。同时,向家长发放“幼儿自我保护能力”问卷表,定期举行家长讲座,向家长宣传一些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方法。另外,可以在“家长园地”上开辟有关的专栏,和家长共同探讨、交流看法。为此,我时常建议孩子的父母应该经常带孩子进行户外活动,经常与孩子一起玩亲子游戏,解开束缚在孩子身上的“绳”让孩子们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头顶蓝天,脚踏草地,沐浴阳光雨露,,无忧无虑、无拘无束的玩。
四、强化公共场所安全知识
公共场所人多,安全隐患也多,父母要教给孩子在公共场所的自我保护。和父母走丢时,要让孩子原地等待,不要自己没有目的地去找父母,如果等一段时间,父母还没有回来,就要向警察或工作人员求救,千万不要跟着陌生人离开。4岁以上的孩子都应该清楚记得家人的电话和自己的住址,平时父母要将如何打电话和如何在街上找到公用电话的方法一遍遍地演示给孩子看,如果是5岁的孩子,有必要让他学认路和辨别方向,知道距家最近的公交站名。父母要让孩子学会对陌生人给的任何东西都别动心,在公共场合遇到陌生人送给他玩具或零食时,要坚决拒绝。陌生人去幼儿园接孩子时,一定不要跟他走。尤其是对“我是你爸爸妈妈的好朋友”等都别相信;在路上遇到陌生人搭讪时,要明确告诉陌生人,父母就在附近,或用“爸爸马上就要来接我”的话,把陌生人吓走。假如陌生人还继续纠缠,就声东击西,趁其不备朝人多的地方跑,大声求救,以引起路边人的注意。
总之,自护教育也不单是安全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安全应对能力的培养。只要我们幼儿园教育方法得当,家长配合得力,孩子的安全意识就会增强,自我保护的能力就会提高。幼儿生命教育不只是对幼儿身体的保护,教给他们保健知识,避免他们受到伤害,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体验到生命的尊严和生命的幸福,欣赏、悦纳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为幼儿成为热爱生活的幸福之人奠定坚实的安全基础。
参考文献:
[1]华中师范大学等五院校编写的《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2]徐学莹等主编的《外国幼儿教育简史》,四川民族出版社,1997。
[3]刘克兰主编的《现代教学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