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培养数学兴趣 优化课堂质量
【作者】 张春梅
【机构】 吉林省通化市东昌区江南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小学数学是数学教育的基础。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主要途径。要达到省时、高效的教学佳境 ,达到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关键要按照小学生学习的心里规律,通过引导,激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以趣启思,诱导学习兴趣
求知欲来源于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就会产生探求知识的欲望 ,形成一种积极的“心向”,注意力也会高度集中。因此,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实际可以采用直观演示、操作、质疑等方法巧设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以趣启思,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为新课教学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
例如:我在教学“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前,先安排这样的情景:先让学生任意说出一个数,教师马上能说出它能被谁整除。开始,学生说出的只是两三位数,例如:28、268、97、45、351等,有的学生看教师脱口而出,就急于考住教师,数字越说越大,教师照样能很快的说出它能被哪个数整除。这时,学生感到十分新奇有趣,产生了向新知识冲击的强烈欲望。于是,教师就因势利导说:“你们想知道解决以上问题的方法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些内容。”此时,学生的情绪处于最佳的积极状态,为这节课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二、启发思维,优化教学过程
启发思维就是教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课标》指出:“课堂教学不仅让学生学到知识,更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有计划、有步骤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并贯穿在数学教学的全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新旧知识的连结点和生长点,着力展开,充分暴露师生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去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 为此在教学中我力求做到(1)基本训练阶段的铺垫性和针对性,将新知识科学分解,降低难度,使新知识不新;让学生学有准备,学有基础 ,进有台阶。(2)突出重点,不面面俱到。在教学最佳时域(上课后3——20分钟)完成新课教学 抓住重点,单刀直入,做到“快、慢、透、广”,即接触重点快,讲解重点慢,理解重点透,思维展开广。(3)巧编练习,不搞一刀切。练习设计要注重坡度、跨度、密度和针对性、多样性、层次性。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教师巡回面批,质疑问难,当堂反馈,及时纠正,对个别差生课内辅导,不留尾巴,将课外自由时间留给学生。同时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指导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
指导学习方法即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在课堂上有活跃的思维和积极的探索,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经历学习过程,充分展示自我,发挥潜能。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发现并掌握规律,形成技能。为此,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不同的学法指导,在客观上力求做到六先,先让学生看书 ,先让学生练习,先让学生举例说明,先让学生动手操作,先让学生归纳小结。在具体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材的难易程度设计“扶、辅、放”的不同教法。对待一些比较容易的内容,我则是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采用“自学、试练、反馈、评价”的四步教学法。在教学中,我坚持自学后讲解,将学习知识和学法训练融到一起,花时少,效果好,气氛浓,效率高。
总之,要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关键在课堂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的关键贵在教师的“引导”。引导思趣、引导思维、引导学法,才能使学生不仅学好,而且好学;不仅会学,而且会学。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一、以趣启思,诱导学习兴趣
求知欲来源于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就会产生探求知识的欲望 ,形成一种积极的“心向”,注意力也会高度集中。因此,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实际可以采用直观演示、操作、质疑等方法巧设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以趣启思,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为新课教学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
例如:我在教学“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前,先安排这样的情景:先让学生任意说出一个数,教师马上能说出它能被谁整除。开始,学生说出的只是两三位数,例如:28、268、97、45、351等,有的学生看教师脱口而出,就急于考住教师,数字越说越大,教师照样能很快的说出它能被哪个数整除。这时,学生感到十分新奇有趣,产生了向新知识冲击的强烈欲望。于是,教师就因势利导说:“你们想知道解决以上问题的方法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些内容。”此时,学生的情绪处于最佳的积极状态,为这节课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二、启发思维,优化教学过程
启发思维就是教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课标》指出:“课堂教学不仅让学生学到知识,更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有计划、有步骤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并贯穿在数学教学的全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新旧知识的连结点和生长点,着力展开,充分暴露师生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去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 为此在教学中我力求做到(1)基本训练阶段的铺垫性和针对性,将新知识科学分解,降低难度,使新知识不新;让学生学有准备,学有基础 ,进有台阶。(2)突出重点,不面面俱到。在教学最佳时域(上课后3——20分钟)完成新课教学 抓住重点,单刀直入,做到“快、慢、透、广”,即接触重点快,讲解重点慢,理解重点透,思维展开广。(3)巧编练习,不搞一刀切。练习设计要注重坡度、跨度、密度和针对性、多样性、层次性。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教师巡回面批,质疑问难,当堂反馈,及时纠正,对个别差生课内辅导,不留尾巴,将课外自由时间留给学生。同时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指导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
指导学习方法即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在课堂上有活跃的思维和积极的探索,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经历学习过程,充分展示自我,发挥潜能。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发现并掌握规律,形成技能。为此,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不同的学法指导,在客观上力求做到六先,先让学生看书 ,先让学生练习,先让学生举例说明,先让学生动手操作,先让学生归纳小结。在具体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材的难易程度设计“扶、辅、放”的不同教法。对待一些比较容易的内容,我则是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采用“自学、试练、反馈、评价”的四步教学法。在教学中,我坚持自学后讲解,将学习知识和学法训练融到一起,花时少,效果好,气氛浓,效率高。
总之,要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关键在课堂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的关键贵在教师的“引导”。引导思趣、引导思维、引导学法,才能使学生不仅学好,而且好学;不仅会学,而且会学。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