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变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覃本生

【机构】 广西贵港市港北区庆丰一中

【摘要】初中数学具有较强的逻辑思考能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要摆脱书本的束缚,将课本上的知识结合自身,提高自己的发散性思维。变式数学就是一个帮助初中数学更好的学习的方法,使得学生们建立在知识点的基础上,努力提高自身的思考方法,让学生们学会全方位学习,掌握好数学知识。
【关键词】变式数学;初中;教学方法
【正文】 

  变式数学对我们并不陌生,在我们学习的过程中更多的是培养我们学习的发散性思维,能够独立思考,运用不同的解法解决数学难题,学生多项思考也逐渐在实践中能够发挥作用。教师就是在这个方面是培养学生思维方式的引导人,积极应对数学教学新模式,从而使学生掌握数学的基本方法。
  1变式数学在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1.1变式数学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数学概念、数学公式等
  传统的数学只注重老师的言传说教,不注重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在数学研究的改革中,数学教学一步一步走向了开放、思考的方向。同时,变式数学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教学的弊端,使得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能够自主进行学习探索。这种变式数学的教学方法在融入初中教学以后,学生们在做题的时候能够通过数学公式、数学定理之间的变化有清晰的认识,找到每一个公式的推算,演变,培养了逻辑思维能力。每个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不尽相同,教师对于这类学生有针对性的做出相应对策,在学习能力,概括能力上边运用变式数学的方法,对知识点进行梳理规划。
  1.2与变式数学结合有助于形成发散性思维模式
  变式数学是一种逻辑性较强的学习方法,不同的人接纳程度也不同。但是变式数学的联系性、灵活性,对于初中生的数学学习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同样的一道题,有不同的解法,学生也能充分的运用所学,加深自己对数学公式、原理的理解,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了充分对的提高。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勤于思考,从一个知识点中得到新的启发,增加了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习的效率,让他们的思维模式更多灵活多变。在新的学习过程中开创学生新的思维模式。
  1.3变式数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变式数学是一种大胆的创新在初中数学的教学当中,数学作为我国的教育体系的必修课程,它在初中的教学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变式数学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好的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降低初中数学的学习难度。通过在初中的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变式数学的教学方法,可以一很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这样可以更好的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初中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发挥广阔的想象空间,在这样的思考过程中能够形成逆向思维,同时,在实践中也有了新的方法途径。事实证明,当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兴趣,就会以一种积极进取、聚精会神的状态对所学材料进行深入的分析、加工,知识掌握的效果就好。通过变式练习,教师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提供了一个阶梯,有利于学生构建完整、合理的新知识。对于每一个变式,通过在师生、生生之间的相互讨论,促进课堂的民主、和谐,真正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个人能力的全面提高。
  2变式数学在初中教学中的运用
  2.1将概念转化为公式方便记忆
  初中生对于数学学习局限在课本上边,概念也表现的特别抽象。在变式数学的学习中,老师在将大幅的文字将其转化为简单的公式,让学生看起来更加通俗易懂,让数学的直观体现更加明显,方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应用。在遇到一些复杂的问题上,学生能够对复杂的问题上有不同见解,将复杂的问题及简单化。在公式的运用上,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方法对于初中生也有很大的帮助。我们以例题的变式教学最为普遍。在课堂上,我们的重点不是讲解例题,而是如何运用例题,精心设置疑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灵感。对于课本上的例题和一些解题过程详尽、方法清晰的题目可以不必多讲,而应该加以适当变式,启发学生学习新知识和灵活运用。例题的变式是变换题目的条件或结论,变换题目的表现形式,而题目本身的实质不变,使之成为一道新题。学生记忆上摆脱了概念上理解的缺陷,更好的对自身有所提高。实质上,这是一种解决实际运用的思维方式。
  2.2例题变化,解决应用难题
  数学更多的是理解能力的体现,在学生理解例题的过程中就会有误差出现。通过对例题的学习逐步引出来一个公式或者定理,学生理解起来也比较模糊,不能真正明白例题如何体现在应用中。初中数学一般就是死记硬背,利用变式数学以后,老师就可以将例题中的关键用公式和数字符号罗列出来,然后通过对公式的理解,一步一步进行知识的归纳学习。最终达到解决应用难题的效果。在学习中也可以加强对例题的探索,对知识点要有更多的归纳,这样在解决的过程中就有更多的思维方式开解决问题。
  3利用变式数学进行训练
  联系实际联系实际是将数学问题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问题联系起来,这要求教师要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数学应用意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情景,引起或指引学生进行联想,让学生知道数学与生活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很多数学问题在生活中都能找到模型。通过联系实际的变式教学来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课堂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处决于学生的参与情况,这就首先要求学生有参与意识。加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变式教学是对教学中的定理和命题进行不同角度,以暴露问题的本质,揭示不同知识点的内在联系的一种教学设计方法。通过变式教学,使一题多用,多题重组,常给人以新鲜感,能够唤起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因而能够产生主动参与的动力,保持其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和热情。
  4总结
  变式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学生的整体学习,更多的在于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的能力,并且有助于学生在生活中有更大的提高,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的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对于学生整体的学习带动了积极性。让学生探索,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通过“一题多解”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的能力,而这种发散思维正是创新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袁霞.浅析变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4,(9):70.
  [2]冯海金.变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中学教学参考,2014,(21):41-41.
  [3]顾德全.探究变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文理导航(中旬),2015,(4):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