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中学生写作兴趣的激发和培养

【作者】 刘克诚

【机构】 甘肃临夏县土桥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尺度,是学生综合素质的最高体现;作文成绩高低直接决定学生能否顺利升学。因此,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可当前作文教学的现状是:学生难写,要么泛泛而谈,东拼西凑,要么选材陈旧,单调乏味,甚至总觉得无话可写,或干脆不写;教师难指导,作文教学常常耗在时间加汗水的拼搏中,收效甚微,可谓“羚羊挂角,无迹可求”,这种现象尤其在农村中学更为明显。
  如何改变这种现状,让学生从厌烦写作转向爱好写作?是我们语文教师必须重视的重要课题。我认为,要让学生走出作文的困境,首先是让学生喜爱作文,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由怕写作文向爱写作文转变。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的具体做法是:
  一、勤练笔,多写观察日记 
  一般来说,中学生课外时间有限,过分要求写整篇文章,会让他们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中学生平时可以多练笔、多记日记。仔细观察生活,力求写真情实感,很多学生作文脱离生活实际,没有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人和事,而是生编硬套,假话、空话充斥于文章,字数不够废话凑,像挤牙膏似的想一句写一句,东拉西扯的,有时候还从优秀作文选上乱抄一起。要使作文有内容可写,必须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观察生活中的人、事、景,并且把这些见闻记录下来。首先,要记录生活中的“感动”;其次,作文要袒露真情。冰心说:“你的感情只要有一点的不真实,读者一下子就会念的出来。所以,要对读者真实,首先要对自己真实,要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来。”字里行间所表达出来的感情也必须真实,切忌矫情造做。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细致观察生活,用自己的眼、以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平时多记日记、多写片段,将自己的感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不仅可以得到一种精神享受和乐趣,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写作水平。为此,在平时作文教学中,我强调每位学生每天至少练笔不少于200字,大至对时政国事的抨击,小到吃饭睡觉,乃至遣词造句,不一而足。学生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练习,笔头熟了,素材也丰富了,有些内容还运用到作文中去,从而减轻了写作的难度。
  二、创新立意,选择学生喜好题材
  指导学生作文选材十分重要。许多学生在写塑造好人好事的题材时,常常选择“拾钱包”“扶老大娘过马路”之类早已写滥的内容,似乎这才是他们最熟悉的,学生写起来生搬硬套,毫无创新。其实,学校、家庭、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由于观察事物,认识事物的局限性,学对那些熟悉的生活素材熟视无睹。生活中事物呈现扑朔迷离的复杂性,但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发现同一事物的不同特点,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因此,我们提倡发散思维,将思维的触角伸向四面八方,多角度多侧面比较分析,找出符合学生写作的最佳角度,这样写出的文章就有新意。比如,有一次我在黑板上画一个圆,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谈谈对圆的设想。学生们思路开阔,从不同角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从自然的角度看,有太阳、地球、向日葵、荷叶、山洞、甲鱼壳等;从吃的角度看,有月饼、西瓜、苹果等;从生活用品的角度看,有草帽、锅、水果盘等;从体育用品的角度看,有篮球、足球等。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多方位思考的习惯,学生兴趣浓厚,写起来自然不受限制。    
  三、博览群书,积累素材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一定要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要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素材,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在这方面,我改进了自己的常规教学模式,将每堂语文课的前五分钟还给学生,让学生进行“美文赏析”;每次作文课的第一节可作为阅读课,细心搜集素材。平时让学生自由阅读作文类书籍,并在自己心爱的日记本上记下文章里自认为很优美的词句、动人的事例或自己独特的感悟,作为作文时仿写的参考,并定期检查,公开评讲谁记得好、进步快。这样同学们读书、写作的兴趣越来越浓,也逐渐对作文有了兴趣。有时候某个同学读到一篇十分精彩的文章,便忍不住跑到讲台前念给全班听,与同学共同分享,还有的同学找别人借作文书,更有甚者,专门利用周末到书店购买自己喜欢的作文书籍,然后在班内互相交换、共同阅读。久而久之,学生积累的素材逐渐多了,口头表达能力也有所增强,潜移默化中学到了很多写作知识和技法,在实际写作中,不仅内容变得充实起来,而且也能运用很多灵活的表现手法。
  四、巧评作文,激发写作兴趣
  指导学生写好作文后,教师还要指导学生成功地修改作文。修改可采用自己修改、学生互改相结合的办法,要求学生写出评语,然后教师在“回访”写评语,让学生对照存在的差别,学生在修改作文中看到自己作文的成功与不足。学生只有在不断弥补不足、改正错误的基础上才会有进步。当学生看到自己修改后的作文明显好于初稿时,就等于直接看到了自己的进步与成就,此时,喜悦之情定是溢于言表,而与此同时对作文的兴趣定然油然而生。
  五、交流展示作品,增强写作兴趣
  1、当学生的写作兴趣被激发起来以后,如果得不到持续、稳定的发展,兴趣就会慢慢地消退。为了稳定、保持这种兴趣,也为了获取学生写作效果的反馈信息,我在班上开辟了一个“习作园地”用来展示学生的作品,如手抄报、读书笔记、读后感、写人记事等文章。展示的形式有两种:一种只要是个人满意的作品随时都允许上“习作园地”,没有时间限制;另一种是将小组评议后认可的作品给予展示,有时候老师在帮助润色,向校刊和其他报刊杂志投稿。在这些活动中,均不限制名额,只要合乎要求都会榜上有名。通过评优活动,使全体同学都有机会获得成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获得激励,对自己充满自信,不断增强自己的写作兴趣。
  2、合理评价,不吝啬对学生的鼓励,叶圣陶先生说:“学生今天作某篇文,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以前的知识、思想、语言等方面的积累。”也就是说,通过学生的习作,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学生的写作水平,还可以洞察学生的思想,甚至是学生的困惑。因此,在作文批阅过程中,不仅要合理评价,更要针对学生在作文中流露出的思想或困惑,给予更多的鼓励,这也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一个重要途径
  当写作不再成为一种沉重的负担,当学生面对写作不再感到头痛,而作为一种兴趣爱好时,不但“作文难”会离我们远去,而且我们会有更多的机会欣赏到学生的美文佳作,而这些所有的关键都是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让学生把写作转化为一种本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