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析

【作者】 黄 业

【机构】 广西贵港市港北区庆丰一中

【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完善,如何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成为各个学校的重点研究教学内容。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基本学识,在日常学习中有一套适合自己学习的方式:即使没有老师的指导,也会主动学习新知识。对此,认真分析和研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式,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有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初中语文教学
【正文】 
  1自主学习能力的背景
  目前,自主学习成为我国语文教学重点内容,通过“学得”与“习得”的完美融合来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思想意识,已经成为学校关注的焦点问题。自主学习的研究重点就是如何构建一个完整的学习体系:自主学习的环境、自主学习的培养步骤、检测自我自主学习效果的模来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率。
  2自主学习能力的意义
  2.1自主学习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重要方式
  有相关研究者调查发现大约20%的知识会在以后毕业岗位上用到,剩余约80%的知识是靠自己主动学习获得的,这显示出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对于今后可能会踏入的大学生活,在没有老师的严加看管,学生会自然地松懈下来,如果不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可能会造成你与某个好的机遇失之交臂。所以初中老师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2.2自主学习可以发掘学生潜在能力
  我们不断发现这样一个问题,不同学生在同一教室接受同样知识的传授,结果却是大相径庭,原因在于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存在差异性。对此,首先,老师尊重学生的不同学习意识,其次,提供给学生适合的学习方式以达到激发潜能的效果。
  3自主学习能力的涵义及其实施的相关条件
  3.1自主学习能力的内涵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能根据自身发展需求,在没有外在环境影响的前提下,有计划、有目标地主动提升自身的学习模式。自主学习能力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无老师专业指导情形下,学生能够依据教学计划与进度、自己已具备的知识学习技能,主动地获取所学的知识。自主学习能力需要学生具有四个基本能力:一是阅读理解能力;二是强大的记忆能力;三是灵活的思维能力;四是高超的写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作为一种技能,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另一方面可以提升老师的教学质量。
  3.2自主学习能力实施的相关条件
  学生具备自主学习这种技能的最终目的是与实际的实践活动相融合。在学习的整个过程当中,学生应该充分认识自觉学习的本质,能从根源上了解与认识主动学习的应用范围及特点。关于自主学习实施的相关条件,本文主要从客观角度与实际角度来分析。从客观角度分析,学生的自主学习发展过程呈现一种动态的趋势,涵盖自我选择、认知、反省、监控与识别等。从实际角度分析,合理分析是自主学习的过程体现,有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性格与行为和提高学生智力水平。
  4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特点
  每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不同,显现出来的结果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只有学生从实际出发掌握学习规律与技巧,才有可能从根源上了解自我的优缺点。但是自主学习的也存在一定的特征,可以概括为:独立性、相对性、有效性三个基本特点。
  4.1自主性
  自主性在整个学习流程中发挥极其重要作用,也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基础内容。从语文角度分析来看,课程目标、方案执行、学生自我规划与管理是语文学科内容的重大体现,通过这样方式实现学生自我监控、调节能力与自我总结。
  4.2有效性
  自主学习的最终培养目标就是最大程度的提高学习效果、强化最终学习结果。主要学习特点是有效性在自主学习过程的重要体现,在自主学习占有决定性的地位。
  4.3相对性
  相对性是对学生具备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比较。众多国内外学者进行调查与研究发现,很多学生存在自护学习性的情况,对于学习不予以重视。可想而知,自主学习具有一定相对性,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表型予以针对性的传授知识,并与课文基础知识、诗词、写作、阅读等语文相关内容进行融合。
  5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自主学习培养过程分析
  学生的自主能力一直备受学校教学和培养的关注,如何进行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进行完美的结合已成为现代教育的焦点问题。从心理角度分析,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成为最大的程度加快自身的自动认知行为,及时帮助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采取主动地求知态度,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与信心的意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语文老师在培养初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中要做到三个关键点:第一,激发学生的注意力;第二,唤起学生的对语文的好奇心,第三,将好学欲望变为主动能力。
  5.1营造自主学习氛围,唤起学习欲望
  兴趣是学习的源动力,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好老师,教师是发掘学生兴趣点的慧眼,能为学生构建自主学习的情景。教师应制定明晰的学习方案与目标,重点是将语文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以学生乐意接受的方式为学生营造一个学习情境,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老师依据课本有故事情节的文章,将学生以小组形式分角色扮演,在统筹排练过程中,这种方式就会使学生产生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的进行学习,就会达到教学目的。比如说,讲授《孔融让梨》这篇小文章时,可以组织学生表演情景话剧进行完美的演绎与诠释,这样就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欲望及能力。
  5.2利用记忆结构,进行新旧知识的回顾与分析,提高自主学习效率
  人类的大脑都存在一定时间的遗忘期,对此,在恰当的时间内进行旧知识的回顾,利用记忆结构不断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促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与生活中得到好的收益。初中生不爱学语文的重要原因就是需要大量记忆且容易忘记与混淆。老师应该利用记忆结构进行恰当的知识回顾,讲解新知识时,进行旧知识的复习,点拨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可以通过听课与查阅资料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习,此过程中,老师要详细介绍具体的教学方案,然后学生按照这种方案自主进行学习,通过这种方式慢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比如说,学习《雷雨》这篇文章后分析一下文章中的人物特点,然后把之前学习到的典型人物拿出来做对比,有什么相似点和不同点。
  5.3构建自我习得评价模型,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学习的过程一直处于动态中,不断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循环过程。通过构建高效地评价模型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重点是提高他的悟性,以便他主动的探究新知识,解决新问题。这样就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主动性与独立性,为以后的人生发展打好良好地基础。
  6结语
  在初中语文课堂上,帮助学生建立有效的自主学习方式、评价测试模式,一是可以促进学生提高语文成绩;二是可以增强其他学科的学习能力;三是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端正的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应从心理上让学生爱学习,并充分给与他们自主学习的空间,同时充分肯定他们的创造性与灵活性。
  参考文献:
  [1]吴品常.初中语文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31):138-138.
  [2]庚琳,孙炳福.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延边教育学院报,2014,28(5):78-80.
  [3]王丹凤.新型语文课堂对中职生自学能力培养的探索[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1):263-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