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初中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
【作者】 潘杰英
【机构】 广西贵港市港北区庆丰三中
【摘要】随着时代的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创新能力成为一个人才不可或缺的能力之一。广大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要顺应时代潮流,在教学实践改革中探索创新能力的教学方法。首先从自身做起,树立敢于创新的观念,然后改善教学氛围,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满足社会的需要。【关键词】初中语文;创新养;新型教学方法
【正文】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力量之源。回顾历史,凡是成就辉煌,贡献突出的人,都有着无与伦比的创造力,富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极强。在如今的信息化时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提高民族创造力刻不容缓,加强中小学创新教育迫在眉睫。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语文在学生的发展道路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基础作用,是学习专业学科的基石。然而,大部分教师依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这与时代背景和我国中小学教育改革目标是不符的。以下我将探讨初中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问题。
1.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意义
1.1发展语文教学,丰富教学内容
相当一部分教师对语文教学创新改革持反对意见,认为盲目的创新非但不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且从长远来看也不利于学生的发展,这种认识是片面的,是固步自封的表现。其实,创新不仅能使学生领略到语文独特的魅力,体会到学习语文的无穷乐趣,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这将极大促进语文教学的发展。传统的语文教学中,以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教学为重点,通过让学生重复背诵和抄写来达到教学目的,而如果采用现代语文教学理念,着重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教师就会侧重提高学生理解的理解能力及欣赏水平,课堂内容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将不再枯燥无味,这会极大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1.2贯彻落实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创新能力的提高也是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传统的“填鸭式”教育下,学生只能被动接受书本上的知识,很少独立思考,这不利于发现和挖掘学生的潜能,当然也不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提高。而培养创新能力不仅能使学生主动学习,还能让学生养成探究性思维方式,提高学习能力,在不知不觉中提高综合素质。
2.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
2.1教师首先要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孟子·尽心下》中提到,“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如今的教师队伍就存在类似的现象。在长期的应试教育背景下,有些语文老师思想被束缚,思维僵化,教学模式单一,很少留给学生自由讨论和发表个人看法的机会,很多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展示的机会,这极大的打压了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教师不能墨守成规,必须率先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加强学习,提高自身语文修养,使自己首先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这样才能做好对学生的培养工作。
2.2创造轻松的教学氛围,课堂与实践结合
初中语文创新教育应注重听、说、读、写等实践活动,不能只进行传统的传授知识,还应该给学生时间的机会。如在教学<<孔乙己>>一文时,我让学生利用课上及课余时间细读文章,理解文章,并且以小组为单位,改编剧本,排练话剧,在课上进行展示。这要求学生理解知识的重、难点,对文章的脉络有整体的把握,并且摸清每个人物的性格,走进人物内心世界等。不出意料,结果令人满意,每个同学都很认真地研究文章,充满了学习语文的热情,大家对文章思想都有较深的领悟,都有所收获,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2.3鼓励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培养创造性思维,首先要培养求异思维。求异思维要求学生独立思考问题,主动的解决问题。在过去的应试教育中,教师和学生都过于重视答题套路。例如在阅读理解题目中,学生总是按照老师教给的答题模板答题,千篇一律,却不去关注文章内容,长此以往理解能力下降,想读也读不懂了,捡了芝麻掉了西瓜,反而得分更加困难。作文也是如此,学生专注于词句段落的积累,很少去研究作文题目的内涵,缺乏思考,只是按照作文模板机械地堆砌辞藻,这样的作文没有中心思想,就相当于一个人没有灵魂。要解决以上问题,一是要让学生多阅读,二是要让学生多思考。应试教育下的阅读教学一般是局限于阅读课本、学生读本、试卷中的文章,而且多以做题为主。这样做意义不大,学生很难接触到真正伟大的文学作品,难以被文学瑰宝中的伟大思想所震撼。所以应该增加阅读课的时间,减少硬性的阅读任务,让学(下转第89页)(上接第90页)生读自己喜欢读的书,当然这并不是说放纵学生,而是加以引导,一是防止学生利用阅读课读乱七八糟的不良书籍,二是避免学生走向另一个极端,即阅读比较有深度、难以理解的作品,中学生过早接触此类作品容易对思想产生不良影响,使学生处于迷惑的精神状态中,甚至从此对文学作品产生抵触的情绪,这都是我们不想看到的,所以教师的引导十分重要。平时也要增加写作课,但不能只是追求写作数量,要注意写作题目的质量,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让学生真正有所感,有所想,而不是无病呻吟,对学生的作文要持包容的心态,如果出现标新立异的思想不能一概批评,应该及时沟通和引导,既不能打压学生的个性,也要防止学生出现消极思想。很多学校的作文课开设的很有借鉴意义,学生都把写作当作思想的交流会,而不是出现厌恶的情绪。教师们应该向这些学校学习。
2.4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利用电子产品互动教学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网络资源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多的中学引进了多媒体教学设备,这为语文教学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网络和学校的资源,提高教学质量,丰富课堂内容。例如,如果要学习中国古典诗词,教师可以在网络中下载丰富的朗读音频,相关的视频动画,在课堂上展示。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积极性,充满学习的兴趣,使沉闷的课堂一下子变得轻松活跃。通过利用网络,学生能够通过多种渠道获得知识,不仅能够见识更多的字、词、句,还能了解更多的故事、传记、作家。目前网络上也有很多网站可供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自由选择,发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有些学校配置的“电子白板”相对于黑板来说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为增加课堂教学的内容创造了条件,教师可以在课上展示充分的教学信息。还有少数学校具有“答题系统”,学生可以通过此系统进行知识竞赛等活动,如果条件允许,教师应该尽可能多的举办此类活动。
3结语
如今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创新的时代,创新教育逐渐成为当今教育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初中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语文教学是落实素质教育,推动创新教育的主要途径。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当代的语文教育已经不仅仅是一门课程,更是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塑造年轻一代人格,抵御文化入侵的主阵地。教师肩负着巨大的历史使命,推动中学生语文创新教育,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赵彩英.浅谈初中学生语文创新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A版,2015,(8):216.
[2]姜治修.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1(12):55.
[3]王瑞隆.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探析[J].魅力中国,2014,(3):140-140.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力量之源。回顾历史,凡是成就辉煌,贡献突出的人,都有着无与伦比的创造力,富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极强。在如今的信息化时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提高民族创造力刻不容缓,加强中小学创新教育迫在眉睫。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语文在学生的发展道路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基础作用,是学习专业学科的基石。然而,大部分教师依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这与时代背景和我国中小学教育改革目标是不符的。以下我将探讨初中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问题。
1.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意义
1.1发展语文教学,丰富教学内容
相当一部分教师对语文教学创新改革持反对意见,认为盲目的创新非但不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且从长远来看也不利于学生的发展,这种认识是片面的,是固步自封的表现。其实,创新不仅能使学生领略到语文独特的魅力,体会到学习语文的无穷乐趣,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这将极大促进语文教学的发展。传统的语文教学中,以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教学为重点,通过让学生重复背诵和抄写来达到教学目的,而如果采用现代语文教学理念,着重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教师就会侧重提高学生理解的理解能力及欣赏水平,课堂内容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将不再枯燥无味,这会极大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1.2贯彻落实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创新能力的提高也是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传统的“填鸭式”教育下,学生只能被动接受书本上的知识,很少独立思考,这不利于发现和挖掘学生的潜能,当然也不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提高。而培养创新能力不仅能使学生主动学习,还能让学生养成探究性思维方式,提高学习能力,在不知不觉中提高综合素质。
2.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
2.1教师首先要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孟子·尽心下》中提到,“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如今的教师队伍就存在类似的现象。在长期的应试教育背景下,有些语文老师思想被束缚,思维僵化,教学模式单一,很少留给学生自由讨论和发表个人看法的机会,很多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展示的机会,这极大的打压了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教师不能墨守成规,必须率先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加强学习,提高自身语文修养,使自己首先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这样才能做好对学生的培养工作。
2.2创造轻松的教学氛围,课堂与实践结合
初中语文创新教育应注重听、说、读、写等实践活动,不能只进行传统的传授知识,还应该给学生时间的机会。如在教学<<孔乙己>>一文时,我让学生利用课上及课余时间细读文章,理解文章,并且以小组为单位,改编剧本,排练话剧,在课上进行展示。这要求学生理解知识的重、难点,对文章的脉络有整体的把握,并且摸清每个人物的性格,走进人物内心世界等。不出意料,结果令人满意,每个同学都很认真地研究文章,充满了学习语文的热情,大家对文章思想都有较深的领悟,都有所收获,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2.3鼓励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培养创造性思维,首先要培养求异思维。求异思维要求学生独立思考问题,主动的解决问题。在过去的应试教育中,教师和学生都过于重视答题套路。例如在阅读理解题目中,学生总是按照老师教给的答题模板答题,千篇一律,却不去关注文章内容,长此以往理解能力下降,想读也读不懂了,捡了芝麻掉了西瓜,反而得分更加困难。作文也是如此,学生专注于词句段落的积累,很少去研究作文题目的内涵,缺乏思考,只是按照作文模板机械地堆砌辞藻,这样的作文没有中心思想,就相当于一个人没有灵魂。要解决以上问题,一是要让学生多阅读,二是要让学生多思考。应试教育下的阅读教学一般是局限于阅读课本、学生读本、试卷中的文章,而且多以做题为主。这样做意义不大,学生很难接触到真正伟大的文学作品,难以被文学瑰宝中的伟大思想所震撼。所以应该增加阅读课的时间,减少硬性的阅读任务,让学(下转第89页)(上接第90页)生读自己喜欢读的书,当然这并不是说放纵学生,而是加以引导,一是防止学生利用阅读课读乱七八糟的不良书籍,二是避免学生走向另一个极端,即阅读比较有深度、难以理解的作品,中学生过早接触此类作品容易对思想产生不良影响,使学生处于迷惑的精神状态中,甚至从此对文学作品产生抵触的情绪,这都是我们不想看到的,所以教师的引导十分重要。平时也要增加写作课,但不能只是追求写作数量,要注意写作题目的质量,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让学生真正有所感,有所想,而不是无病呻吟,对学生的作文要持包容的心态,如果出现标新立异的思想不能一概批评,应该及时沟通和引导,既不能打压学生的个性,也要防止学生出现消极思想。很多学校的作文课开设的很有借鉴意义,学生都把写作当作思想的交流会,而不是出现厌恶的情绪。教师们应该向这些学校学习。
2.4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利用电子产品互动教学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网络资源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多的中学引进了多媒体教学设备,这为语文教学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网络和学校的资源,提高教学质量,丰富课堂内容。例如,如果要学习中国古典诗词,教师可以在网络中下载丰富的朗读音频,相关的视频动画,在课堂上展示。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积极性,充满学习的兴趣,使沉闷的课堂一下子变得轻松活跃。通过利用网络,学生能够通过多种渠道获得知识,不仅能够见识更多的字、词、句,还能了解更多的故事、传记、作家。目前网络上也有很多网站可供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自由选择,发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有些学校配置的“电子白板”相对于黑板来说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为增加课堂教学的内容创造了条件,教师可以在课上展示充分的教学信息。还有少数学校具有“答题系统”,学生可以通过此系统进行知识竞赛等活动,如果条件允许,教师应该尽可能多的举办此类活动。
3结语
如今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创新的时代,创新教育逐渐成为当今教育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初中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语文教学是落实素质教育,推动创新教育的主要途径。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当代的语文教育已经不仅仅是一门课程,更是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塑造年轻一代人格,抵御文化入侵的主阵地。教师肩负着巨大的历史使命,推动中学生语文创新教育,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赵彩英.浅谈初中学生语文创新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A版,2015,(8):216.
[2]姜治修.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1(12):55.
[3]王瑞隆.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探析[J].魅力中国,2014,(3):140-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