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关于南泗中学留守中学生家庭结构与家庭教育立德树人关系的学生问卷调查报告
【作者】 罗得沙
【机构】 广西来宾市兴宾区南泗乡初级中学
【摘要】大批的农民外出打工,是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农民外出打工,他们的子女大多数都留守在家里,这些学生就成了“留守学生”。留守学生的教育与思想问题应该摆在党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引起社会的关注。笔者分析了留守中学生的现状,探讨了问题的成因,并从社会,学校,家庭方面提出了对策。【关键词】留守学生;调查;现状分析;对策
【正文】
大批农民外出打工,是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农民外出打工,他们的子女大多数都留守在家里,有的和爷爷奶奶过,有的跟外公外婆生活,有的寄宿在亲友家里,这就意味着许多农村孩子远离了直接监护人,远离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导致这类学生在校行为表现较差,学习成绩落后,性格孤僻,缺乏爱心,心理脆弱偏执。留守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已成为当前社会的一个沉重的话题
一、留守儿童的成因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背井离乡外出务工,大部分农民工把子女留给了老人监护或寄养他人,于是在农村出现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学生”。本人认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存在主要有家庭和社会两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一)家庭原因
为了改善家庭生活,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了土地,到城市里务工谋生。他们希望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也希望给下一代成长提供更充裕的经济支持。当经济利益与子女教育之间产生冲突时,他们往往选择前者。这其中,既有生活压力的原因,也有教育意识的原因。有些家长对家庭责任感弱化,有些家长只注重物质上的给予,而忽视精神上的给予,这些因素直接导致农村留守学生身心健受到影响。
(二)社会原因
随着经济的发展,流动人口的数量不断扩大,家庭化流动的趋势也日益明显。但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以及与这种户籍制度相伴而生的子女入学问题使进城打工的农民工无法长期将子女带在身边给予照顾。农民工无法承担子女高昂的异地入学费用问题、农民工子弟学校入学无法解决升学考试问题等等直接推动了留守学生这一群体的产生。
由于农村留守学生长期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与外界接触太少,导致他们产生自卑、自暴自弃、上进心不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等心理问题。
农村留守学生问题,是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建设进程中,伴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而产生的社会问题。由于我国目前的国情,要发展经济,农民工要提高收入,我们不可能要求那些留守学生的父母立马回家照顾自己的孩子,但是如果我们社会各界都可以积极的努力,一定可以使留守学生的健康成长问题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的对象是南泗乡初级中学农村留守男中学生在不同的家庭结构成长中情况。
2、研究的主要方法是问卷调查和个别谈话及观察法的方法。
本次共回收93份有效问卷,通过统计收集到的数据,分析农村留守男中学生在不同家庭结构对家庭教育立德树人的影响与作用。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成果表述
表一、南泗中学留守男中学生监护人样本描述。
表二 南泗中学农村留守男中学生家庭立德树人德育样本
四、南泗初中农村留守男中学生现状的分析
通过调查结果并结合实际观察和访谈,结果表明:我校留守男初中成长现状问题,居前列的是学习成绩不佳,在校表现不优;亲情缺失严重,心理发展异常;父爱母爱失常,孩子志向模糊;家庭教育缺失。据的分析,笔者认为留守学生问题出现归因为:
(1)、留守学生自身情况:
学业情况不理想。80%左右学生成绩位于班级中下游,其中学困生29人占留守男学生总数36%。?双休日期间,处于放任自流状态。大部分时间玩耍,看电视,进游戏厅,学习和参加家务劳动时间很少,如谢家烘,父母在广东打工,每月寄800元给他,双休日经常包夜通宵游戏,违纪现象比较严重。迟到、旷课、打架、小偷小摸时常发生,少数学生还抽烟饮酒。
人际关系紧张,心理不健康。留守学生中存在拉帮结派的现象,部分学生好出风头,讲哥儿们义气,遇到纠纷,不通过正当途径解决,自行武力解决。部分男生性格孤僻,平日沉默寡言,易动怒、难以沟通,自我心理封闭,不合群,不愿参加集体活动。
当然,调查中也发现了一些优秀留守学生,他们学习自觉刻苦,成绩优异,热爱集体,人际关系好,心理健康,如:江廷鸿,从小父母就出去打工,常年跟爷爷一起生活,双休日回家还要帮爷爷下地干活,但小孩自觉成绩优秀。这毕竟是凤毛麟角,所占比例太小。
(2)、留守学生与外出务工父母的关系
尽管现在交通越来越便利,但留守学生与父母相聚的次数较以往没有明显增加,一般是半年一次,甚至一年一次或更长。见面的间隔时间也很长。一般留守学生能经常接听到父母的电话,但父母电话中关心的话题主要是①学习成绩怎样;②是否有钱用。平常家长邮寄给学生的95%是钱,学习用品很少,约占1%,其它主要是衣物等。26%以上学生非常想念自己父母,给父母的一句真心话,多数提到“思念”二字。57%左右的学生觉得父母在不在身边无所谓,原因是儿时父母就不在身边,没有感情基础。
(3)、留守学生与监护人的关系
监护有三种形式:①隔代监护;②亲朋监护③单亲监护。
监护情况:15%左右的学生的母亲没有外出务工,这部分学生由母亲监护他们的生活、学习,并负责与学校联系、沟通。留守孩子中70%以上是由祖父母照看,9%由亲戚照管。
五、解决留守学生问题的对策
1、政府及社会方面
留守学生教育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综合的社会问题,仅靠学校、教育行政部门难以解决,需要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统一认识,积极配合,协同努力,形成对留守学生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首先,给农民工以公平待遇,把农民工子女就学纳入到城市教育体系里面去,这样就没有了所谓的留守问题。其次,要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重要作用,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在涉及教育教学、扶贫助困、法制宣传、预防犯罪、权益保护等领域扎扎实实开展工作,逐步形成家庭、学校、社会密切配合的留守学生教育管理体系。
2、学校教育方面
学校方面要重点加强对留守学生的教育与管理。第一,加强正确的思想引导,充分利用学校教育宣传阵地的优势,发挥学校教育管理的主干作用,以多种形式教育、引导这部分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习观,教育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意识,以学习树立自身形象,鼓励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困难时积极与老师沟通,老师也在教学的同时积极充当知心朋友的角色,以帮助这部分学生以积极的人生态度面对生活。第二、学校对留守学生登记备案,专门管理。政策帮扶与教育帮扶相结合。学生在校期间,老师积极承担起教书育人的职责,对生活上多关心,对有困难的学生多予以照顾,从而减轻他们的生活和心理压力,安心于学习。第三,充分利用假期、召开留守学生家长会,与家长交流,使学校内外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影响产生合力效应。第四,加强对留守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法制道德观念,不断增强学生的遵纪守法意识。重视对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帮助指导留守学生解决各种困惑和疑难,对其显性和隐性的心理压力进行疏导,引导他们走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帮助其健康和谐发展。
3、家庭教育方面
首先,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外出务工的父母及留守学生的代理监护人员,应尽量为留守学生营造一个温暖、关爱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促使“留守孩子”健康成长。其次,外出务工的父母也应加强与子女的联系和沟通,尽可能做到多关心孩子。第三,还要加强与代理监护人、学校的联系。
参考文献:
[1]论文《论隔代教育对孩子的影响》http://blog.sina.com.
cn/s/blog_62dfbfaa0100geqf.html
[2]中国励志网《隔代教育的不良影响及解决对策(1)》http:
//www.zhlzw.com/qx/jyxl/629406_5.html
[3]中国教育文摘《浅析隔代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http:
//www.eduzhai.net/youer/351/377/youer_130456.html
[4]杭州网《留守儿童形成原因分析》
[5]《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自我教育》http://blog.sina.com.
cn/s/blog_49481ae00100rgeb.html
大批农民外出打工,是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农民外出打工,他们的子女大多数都留守在家里,有的和爷爷奶奶过,有的跟外公外婆生活,有的寄宿在亲友家里,这就意味着许多农村孩子远离了直接监护人,远离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导致这类学生在校行为表现较差,学习成绩落后,性格孤僻,缺乏爱心,心理脆弱偏执。留守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已成为当前社会的一个沉重的话题
一、留守儿童的成因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背井离乡外出务工,大部分农民工把子女留给了老人监护或寄养他人,于是在农村出现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学生”。本人认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存在主要有家庭和社会两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一)家庭原因
为了改善家庭生活,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了土地,到城市里务工谋生。他们希望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也希望给下一代成长提供更充裕的经济支持。当经济利益与子女教育之间产生冲突时,他们往往选择前者。这其中,既有生活压力的原因,也有教育意识的原因。有些家长对家庭责任感弱化,有些家长只注重物质上的给予,而忽视精神上的给予,这些因素直接导致农村留守学生身心健受到影响。
(二)社会原因
随着经济的发展,流动人口的数量不断扩大,家庭化流动的趋势也日益明显。但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以及与这种户籍制度相伴而生的子女入学问题使进城打工的农民工无法长期将子女带在身边给予照顾。农民工无法承担子女高昂的异地入学费用问题、农民工子弟学校入学无法解决升学考试问题等等直接推动了留守学生这一群体的产生。
由于农村留守学生长期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与外界接触太少,导致他们产生自卑、自暴自弃、上进心不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等心理问题。
农村留守学生问题,是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建设进程中,伴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而产生的社会问题。由于我国目前的国情,要发展经济,农民工要提高收入,我们不可能要求那些留守学生的父母立马回家照顾自己的孩子,但是如果我们社会各界都可以积极的努力,一定可以使留守学生的健康成长问题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的对象是南泗乡初级中学农村留守男中学生在不同的家庭结构成长中情况。
2、研究的主要方法是问卷调查和个别谈话及观察法的方法。
本次共回收93份有效问卷,通过统计收集到的数据,分析农村留守男中学生在不同家庭结构对家庭教育立德树人的影响与作用。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成果表述
表一、南泗中学留守男中学生监护人样本描述。
表二 南泗中学农村留守男中学生家庭立德树人德育样本
四、南泗初中农村留守男中学生现状的分析
通过调查结果并结合实际观察和访谈,结果表明:我校留守男初中成长现状问题,居前列的是学习成绩不佳,在校表现不优;亲情缺失严重,心理发展异常;父爱母爱失常,孩子志向模糊;家庭教育缺失。据的分析,笔者认为留守学生问题出现归因为:
(1)、留守学生自身情况:
学业情况不理想。80%左右学生成绩位于班级中下游,其中学困生29人占留守男学生总数36%。?双休日期间,处于放任自流状态。大部分时间玩耍,看电视,进游戏厅,学习和参加家务劳动时间很少,如谢家烘,父母在广东打工,每月寄800元给他,双休日经常包夜通宵游戏,违纪现象比较严重。迟到、旷课、打架、小偷小摸时常发生,少数学生还抽烟饮酒。
人际关系紧张,心理不健康。留守学生中存在拉帮结派的现象,部分学生好出风头,讲哥儿们义气,遇到纠纷,不通过正当途径解决,自行武力解决。部分男生性格孤僻,平日沉默寡言,易动怒、难以沟通,自我心理封闭,不合群,不愿参加集体活动。
当然,调查中也发现了一些优秀留守学生,他们学习自觉刻苦,成绩优异,热爱集体,人际关系好,心理健康,如:江廷鸿,从小父母就出去打工,常年跟爷爷一起生活,双休日回家还要帮爷爷下地干活,但小孩自觉成绩优秀。这毕竟是凤毛麟角,所占比例太小。
(2)、留守学生与外出务工父母的关系
尽管现在交通越来越便利,但留守学生与父母相聚的次数较以往没有明显增加,一般是半年一次,甚至一年一次或更长。见面的间隔时间也很长。一般留守学生能经常接听到父母的电话,但父母电话中关心的话题主要是①学习成绩怎样;②是否有钱用。平常家长邮寄给学生的95%是钱,学习用品很少,约占1%,其它主要是衣物等。26%以上学生非常想念自己父母,给父母的一句真心话,多数提到“思念”二字。57%左右的学生觉得父母在不在身边无所谓,原因是儿时父母就不在身边,没有感情基础。
(3)、留守学生与监护人的关系
监护有三种形式:①隔代监护;②亲朋监护③单亲监护。
监护情况:15%左右的学生的母亲没有外出务工,这部分学生由母亲监护他们的生活、学习,并负责与学校联系、沟通。留守孩子中70%以上是由祖父母照看,9%由亲戚照管。
五、解决留守学生问题的对策
1、政府及社会方面
留守学生教育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综合的社会问题,仅靠学校、教育行政部门难以解决,需要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统一认识,积极配合,协同努力,形成对留守学生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首先,给农民工以公平待遇,把农民工子女就学纳入到城市教育体系里面去,这样就没有了所谓的留守问题。其次,要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重要作用,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在涉及教育教学、扶贫助困、法制宣传、预防犯罪、权益保护等领域扎扎实实开展工作,逐步形成家庭、学校、社会密切配合的留守学生教育管理体系。
2、学校教育方面
学校方面要重点加强对留守学生的教育与管理。第一,加强正确的思想引导,充分利用学校教育宣传阵地的优势,发挥学校教育管理的主干作用,以多种形式教育、引导这部分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习观,教育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意识,以学习树立自身形象,鼓励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困难时积极与老师沟通,老师也在教学的同时积极充当知心朋友的角色,以帮助这部分学生以积极的人生态度面对生活。第二、学校对留守学生登记备案,专门管理。政策帮扶与教育帮扶相结合。学生在校期间,老师积极承担起教书育人的职责,对生活上多关心,对有困难的学生多予以照顾,从而减轻他们的生活和心理压力,安心于学习。第三,充分利用假期、召开留守学生家长会,与家长交流,使学校内外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影响产生合力效应。第四,加强对留守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法制道德观念,不断增强学生的遵纪守法意识。重视对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帮助指导留守学生解决各种困惑和疑难,对其显性和隐性的心理压力进行疏导,引导他们走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帮助其健康和谐发展。
3、家庭教育方面
首先,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外出务工的父母及留守学生的代理监护人员,应尽量为留守学生营造一个温暖、关爱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促使“留守孩子”健康成长。其次,外出务工的父母也应加强与子女的联系和沟通,尽可能做到多关心孩子。第三,还要加强与代理监护人、学校的联系。
参考文献:
[1]论文《论隔代教育对孩子的影响》http://blog.sina.com.
cn/s/blog_62dfbfaa0100geqf.html
[2]中国励志网《隔代教育的不良影响及解决对策(1)》http:
//www.zhlzw.com/qx/jyxl/629406_5.html
[3]中国教育文摘《浅析隔代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http:
//www.eduzhai.net/youer/351/377/youer_130456.html
[4]杭州网《留守儿童形成原因分析》
[5]《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自我教育》http://blog.sina.com.
cn/s/blog_49481ae00100rge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