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谈民族地区农村幼儿园家园共育模式的发展与对策

【作者】 何彩环

【机构】 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民族幼儿园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农村学前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与关注。但是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农村学前教育仍存在很多问题,如幼儿园设备落后、教师专业素质发展不均衡、家园共育的方式和方法落后等。本文通过对隆林各族自治县民族地区农村幼儿园及家长的调查,分析家园共育的必要性和当前农村幼儿园家园共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关农村幼儿园进行家园共育的发展与对策,以便为农村幼儿园进行家园共育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民族地区;幼儿园;家园共育
【正文】 
  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是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在幼儿成长的环境中,家庭和幼儿园是最重要、最直接的环境。只有家庭和幼儿园同心协力,才能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的充分发展。 然而,对于身处民族地区农村的家长来说农村经济水平低下、教育观念落后以及家长文化程度低;家长的民族风俗、思想、观念对孩子的期望也各不相同,使得家园共育在民族地区农村很难顺利开展。那么,民族地区农村幼儿园如何开展家园共育工作,以便更好地提高保教工作的质量呢?笔者就本园开展家园共育的工作情况谈谈一些看法。
  一、 民族地区农村幼儿园家园共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年轻的家长面对新世纪的挑战,工作压力很大所处的环境、文化层次和职业也不同。大部分家长认为:自己的责任就是尽力挣钱供孩子吃好、 穿好、有学上就可以了。他们对家园共育缺乏认识,对孩子的教育也无从下手,从而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老师身上,将教育孩子的任务和孩子的发展完全地抛给了老师。他们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来参与孩子的教育。所以,幼儿园家园共育难于得到家长的支持和认可。
  2.家长与教师的教育观念不一致,家长只重视孩子早期智力的开发,而忽视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大多数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很急切,突出表现为家庭教育的“小学化”倾向比较严重,家长认为只有让孩子过早地进行认字、加减运算、认读汉语拼音、背诵古诗等,才能为上小学打好基础,不至于落后于他人的孩子,其他都为次要。
  3.农村家长文化水平普遍偏低,教育观念陈旧。他们所了解和掌握的教育知识也很贫乏,在很大程度上他们都采用自己曾经经历和接受过的教育方式来教育子女,缺乏家园共育的意识。
  4.幼儿园老师严重不足、专业素质水平较低,缺乏家园共育意识。就笔者所在的贫困县来说,全县共有161所幼儿园(含私立园),有入园幼儿19415名,有教师1335名,其中具有教师资格证的只有200余人,占教师总数的14.9%。这则数据反映了我县农村幼儿园教师严重不足,素质水平不高的状况。 教师素质差也是幼儿园缺乏家园共育意识的重要原因。
  二、根据民族地区农村幼儿园家园共育的现状,结合我园的实际情况,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适时向家长传递新的幼儿教育理念,是家园共育的前提条件。
  为了实现家园共育的目标,我园利于“四公布”让家长全面地了解幼儿园的教育内容。一是召开新学期初家长会议,公布学期幼儿培养目标及幼儿园工作行事。例如:由幼儿园办公室每周定时向家长公布周工作重点让家长清楚地了解到每一周全园的活动内容,以便更好地配合幼儿园的活动。二是在班级家园联系栏里每月公布月工作目标、周工作计划。让家长每月都能清楚地了解到班级的工作重点,并做出相应的配合。如在开展?利用自制体育器械优化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的教研活动中,老师在消息栏中提到:“为挖掘本地自制体育器材的有效性,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户外体育活动的兴趣,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请家长配合收集提供一件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幼儿体育器材制作方法”。短短几句话既使家长明确了教育目标,又使家长知道了为配合目标的落实自己应如何做。?三是在展示墙上公布每月的主题教学内容,让家长和幼儿及时地进行关注。四是每周公布一次家长育儿知识,使家长能及时地了解新的幼教理念和动向。
  (二)创新家园沟通方式,拉近家园共育距离。
  良好的沟通艺术能使教师根据不同类型的家长,采取不同的沟通策略,帮助家长构建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掌握科学的教育态度和方式,建立起真诚和良好的合作关系。当今社会通讯发达、交通便利即便家长因工作需要暂时离开家乡和孩子,我们也可以相应地改进家园沟通的方式,通过幼儿来园离园 、班级QQ 、短息、微信、电话交流、给家长的一封信、家庭育儿问卷调查等等。为家长近距离地与教师交流创造便利条件,尽可能地拉近了教师和家长之间的距离。教师和家长都能在第一时间相互反馈和交流育儿情况,并在交流中产生共鸣,从而消除隔膜,有效解决育儿教育中出现的问题。
  例如:一位叫平平的大班孩子,因家庭矛盾其母亲离家出走,其父见平平每天总吵着要妈妈,情急之下对孩子吼到:就是因为你不听话、你不乖,所以妈妈才走的,妈妈不要你了。为此,给平平造成了很大的伤害,由此平平郁郁寡欢、闷闷不乐,心情烦躁时不能安静吃饭和睡觉,在幼儿园里还有攻击小朋友的行为。经与平平的爸爸交流,老师对平平爸爸的做法予以了严厉的批评,同时在QQ上与平平的妈妈取得联系,建议平平妈妈在不能及时返家的情况下通过给平平打电话、邮寄礼物等,传递妈妈爱他、妈妈要他的信息,同时老师也及时对平平进行了心理疏导。经近一个月的努力,平平的情绪有所恢复,平平妈妈也在两个多月后回到家中。
  (三)提升家长教育理念,丰富家教知识
  民族地区农村家庭一般以男青壮年劳力为主,家庭生活大多为男主外女主内的模式。所以孩子都由妈妈来照顾,与妈妈比较亲近,也比较依赖妈妈。爸爸在孩子的教育中的缺失较为严重,对于孩子的失误轻则“吼”、重则“打”。而在家园共育方面,有些爸爸家长认为孩子方面的事很琐碎,不适合大男人来解决的,所以很少与教师交流。为此,我园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让爸爸参与其中,帮助孩子爸爸提升教育理念,丰富家教知识。如:“家园亲子活动”、“家园气排球比赛”、“给孩子适宜的爱”等等,要求孩子的爸爸抽出业余时间到幼儿园来参加孩子的活动,拉近与孩子和幼儿园的距离,了解幼儿园的教育。例如,在开展家园气排球比赛活动中,我们高兴地看到孩子的爸爸热情高涨、乐于其中。代表其孩子的班级争荣誉、显风采,在孩子的面前表现出父亲所具有的坚强意志力,那种父爱使孩子感受到刚强、坚毅、给孩子以更大的生命激情和执着向上的进取精神。孩子的爸爸也在持续不断的活动中体会到:好父亲的角色是任何人无法替代的。
  (四)开展多种家园活动使老师与家长优势互补、整合教育资源。
  当下,在经济发展转型期,父母外出打工谋生,常常把孩子交给孩子的祖父祖母抚养,留守儿童和隔代教育成为民族地区农村家庭的普遍现象。农村的祖辈因需要在地里劳作不可能把时间全部用于照顾孩子之上,造成孩子们放任自流、我行我素,出现了许多陋习:卫生习惯差、学习习惯欠缺、礼貌习惯欠缺、缺乏社会交际能力等等,隔代教育也成为了农村幼儿园家园共育方面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年来,我园尝试利于民间节庆开展活动的方式,邀请幼儿祖辈参加幼儿园的活动。例如;我们主办了“端午”美食节活动,邀请孩子的奶奶到园为幼儿包粽子;“重阳”敬老节邀请爷爷奶奶到园品尝孩子亲手戳的水圆等等。在拉近家园距离的同时,我园加大了幼儿祖辈家庭教育的指导,对幼儿的生活和行为习惯逐一提出要求。其间,还开展了以“美丽家园”、“关爱”、“孝心”为主题的亲子绘画比赛;以自理能力为主题的幼儿“穿衣、穿裤、穿鞋”活动竞赛等等,为留守儿童及隔代教育的家园共育工作提供了便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五)开展“家园共育”工作,提高了老师专业水平。
  通过近三年多的努力,我们从与家长的交流、家长对我们教育方法的支持以及他们积极配合我们的教育工作中,家长的教育观念正在逐步改变。我园教师在“家园共育”的工作中,也通过上网、翻阅书籍找了很多先进的学前教育理论,获得了大量的有关农村家长工作的最新信息,在实践中将理论知识巧妙的运用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及实践、总结的能力。
  总之,在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家园共育应是双向的,教师和家长是相互适应的主体,并共同分享教育成果。只有这样,家园共育教育才会实现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的和谐统一,进而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促进学前教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