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进城务工子女学生教育问题探究

【作者】 吴高丽 刘 刈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第十六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如果没有从教第一年的那次家访,也许我永远无法相信,在自己的身边还生活着这样一群人,自己的班上还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大多数靠租房来解决居住问题,很多家庭租住在简陋的民房及各种临时搭建的非正式住房中。这些房屋一般都没有单独的厨房和厕所,房屋内能看到的常常只有一些旧床、旧椅子等简单家具。除了居住条件恶劣外,大多数学生的家长起早贪黑,忙于生计,根本没有时间管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营养,加上他们自身文化素养较低,学生缺少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因而普遍存在着消极、自卑的心理,厌学、逆反心理强,甚至有的学生荒废学业,沾染上一些不良恶习。如何给这些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空间,使他们享受与其他孩子一样的教育机会和权利,身体和心灵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呢?下面将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针对我校实际情况来谈谈。
  一、以爱促教,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1、真诚呵护自尊心
  人都有自尊心,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作为人的价值和尊严,尤其是那些弱势群体的孩子。进城务工子女往往在学习生活等方面和其他孩子有所不同,这就不免造成他们的心理负担和阴影,他们更渴望在集体中居于适当的地位,得到较好的评价和重视。因为他们的自尊心往往更脆弱,更容易受伤害,所以我们在教育的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关注这些学生的心理需求,更加细心地呵护他们的自尊心。在日常教学中,如果这类学生出现这样那样的小过失,要懂得宽容,不要盯住他们的错误不放或对他们的过失穷追不舍,只要让其明白错误行为及错误所在就罢手,要保护他们敏感的自尊。
  2、耐心培养自信心
  通过和学生的沟通,我们了解到大部分进城务工子女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学习成绩不好等原因,在心灵深处不免产生“低人一等”的想法,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自卑、胆小、敏感的弱势心理。在学校里表现为课堂上回答问题不积极,不敢表现自己,总觉得自己不如人家。在日常生活中表现为小心翼翼,不敢正脸看人,不敢高声讲话等等。因此,加强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消除他们的自悲感,树立自信心,十分必要。对此,我们需要多花点时间,随时了解孩子心理活动,通过书信或者谈心等形式,帮助学生打开心结,树立自信。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通过“一帮一”方式,由一个成绩好的同学带动一个成绩差的,帮他们确立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老师也牺牲平时的休息时间,为这些孩子补课。通过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他们无论是学习,还是行为习惯等方面,都很快得到了改变。
  3、用心激发上进心
  每个孩子内心深处都有强烈的上进心,有了上进心,就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进城务工子女也不例外。当他们的自信心一步步树立起来后,他们也会像其他孩子一样,想要表现自己,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每年的开学初,班主任老师与全班学生一起研究制订班级管理目标和学生个人目标。目标分远期目标和各个阶段要求实现的近期目标。有了目标,学生就明确了努力的方向;目标实现后,学生尝到了成功的甜头,就会信心倍增,劲头更足。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催人奋进的激励效应。此外,还可以创造条件、采取措施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使之在各种活动中不断增强荣誉感,提高信心,奋发向上。
  二、正确引领,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有人说:“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进城务工子女因为父母的原因,就学环境不断的变化,这对他们学习的连贯性有很大的影响,必然会导致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因此学校高度重视习惯养成教育工作,把习惯养成教育摆上重要日程,建立长效评比机制,促进工作长期开展。我校以学习《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重点,不断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以树立良好的学生形象。为了加强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学校通过新生入学教育、诵读《弟子规》,让学生从中领悟我国从古至今几千年文明积淀的蕴涵,了解各种礼仪常规。其次,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规范自己的言行,每年的开学初,学校都会开展“文明礼貌月”活动,评选出优秀班级和学生,在对比中让学生学会辨别美丑,争做文明礼貌人。同时,还通过开展征文和手抄报比赛,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家校联合,引导家长正确地言传身教
  “教育孩子的实质在于教育自己,而自我教育是父母影响孩子最有利的方法”。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在家庭教育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促进孩子养成良好的品质和行为习惯。大多数进城务工子女学生的家长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有的家长好不容易来开次家长会,甚至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哪个班,更别提平时与老师的沟通了。因此我们要想办法让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生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首先要取得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生家长对学校教育的积极配合,应该先了解和熟悉他们,主动接近他们,赢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如采用主动打电话、家访或家长会等方式进行联系,了解他们的家庭各成员对孩子的影响,教育孩子的观点方法等。这样,教师对孩子所受的教育就心中有数,在交谈中也就有了针对性。其次,在家校联系时,要根据家庭情况的不同,向家长提出不同的意见,使他们乐于接受我们的建议,调动其主动配合、协作的积极性。在与家长谈话中不能是一味的告状,而应对孩子给与客观公正地评价,让家长在谈话中有所收获。进城务工子女学生家庭几乎都有一段艰苦创业的历史,大多数家长普遍有着吃苦耐劳的精神,家长可以把这些精神变成孩子的精神财富、动力,使孩子懂得树立顽强的意志。
  总之,对于进城务工子女学生,我们应本着“关爱每一位孩子,让每个孩子都健康成长”的教育理念,使他们与其它孩子一样,同在祖国的蓝天下共同成长。对于这些特殊群体的孩子,我们就应该倾注更多的耐心,倾注更多的温暖,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