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
【作者】 郭爱林
【机构】 甘肃省临夏县安家坡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地理作为一门应用学科,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地理教学应当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习有用的地理知识。要让学生学习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架起地理知识与生活实践之间的桥梁,也就是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融入生活,实现生活化的地理教学。
1、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生活化教学没有得到切实实施。在新课改的推动下,多数学校纷纷开始投入教学改革。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虽有创新教学方式的举措,但成效不大,特别是生活化教学。许多初中地理教师在采用生活化教学时也只是走个形式而已,没有切实实施其教学方式,导致生活化教学的有效性大大地降低了。
2、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策略
在地理教学中,难免会感到理论知识枯燥无味。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靠“讲”,是很难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主动性的,还会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及地理事物,适时应用于教学中,向学生生动地阐述,让学生乐于接受地理、学习地理、应用地理。
(一)利用乡土地理资源,培养综合分析能力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观察身边的生活,让学生自己真切地感受地理就在自己的实际生活中。例如,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在这一章节中,学生能够了解我国多样的气候特征以及不同气候类型及其分布地区。在学习这些理论知识时学生难免会觉得枯燥,教师可以联系学生所在的地区及季节向学生阐述该地区的气候特点。例如,冬季北方松花江沿岸的雾凇和哈尔冰城市中的冰雕,夏季热带海南三亚的度假胜地。以此为对比,利用乡土地理资源,让学生了解到不同的气候类型对居民生活的影响,进而使学生明确气候和农业的密切关系,学会利用气候资源,因地制宜来发展农业生产。又如人教版七年级地理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作为初中地理的第一课时,教师应给学生树立信心,让他们了解到地理来源于生活,离不开生活。在讲解书中的图片———“风沙掩埋了古文明”这一隐含知识时,可以先让学生积极思考,得出人类应该尊重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结论。通过这个例子,让学生讨论自己家乡的变化,锻炼学生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二)创设课堂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情境教学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教师在地理课堂中应将教材内容同实际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将抽象的地理知识转化为具体鲜活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融入地理教学课堂。教材只是教学过程中的工具,在充分利用教材的同时还应加入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事例来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
(三)积极投身实践,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学习地理的最终目的是运用于生活中,解决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难题。因此,地理教学可以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走进实际生活中。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在地理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来解释理论知识,解决难题,而不是单纯地让学生机械地记忆知识。在学习可持续发展理念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外实践活动或是布置课外作业,让学生自主地发现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办法。
3.完善初中地理课堂生活化教学的措施
(1)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初中地理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观念,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发挥自身的辅导性作用,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地理知识、独立思考与探究地理问题。
(2)结合生活事物学习地理
初中地理教师应训练学生有意识通过观察生活中关系到地理知识的信息,强化自己提炼地理信息的能力,并积极寻找生活中有关地理方面的问题,展开探究。例如,通过看电视新闻了解世界各个地区的气候,结合世界气候分布图记忆典型气候类型与分布地区的典型代表,并结合日常生活的实例认识与了解气候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影响。此外,地图是学好地理的基本要素,没有地图的地理是不存在的,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应强化学生对地图的认识与记忆,如通过图案来记忆我国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的轮廓,如黑龙江省像一把斧头,四川省像一只四脚朝天的乌龟等,这样可以提高学生记忆的兴趣。
(3)结合现实生活案例学习地理
初中地理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可以结合生活实例,通过与实际生活结合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与思维能力。同时可以通过思考、分析、比较、研究各种各样地理现象的生活实例,从中总结出一般性和特殊性的规律,有助于学生丰富自己的地理知识。此外,教师结合的实例应该具有时效性与代表性,如与地理某个知识点息息相关的热点问题,教师应结合热点分析并让学生提出正确的解决方案,让学生将学到的地理知识有效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提高课堂生活化教学的效率。例如,初中地理教师可以提供2013年6月13日发生的“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成功对接的热点背景材料,让学生进行四个步骤分析解决问题:第一步,提取信息。从所给的材料中提取有用信息;第二步,找到隐藏信息。把材料中和答题有关的隐藏信息找出来;第三步:知识反馈。思考所问问题与书本上哪些知识点有联系,这些知识点是什么;第四步,整合知识。把所给信息与书本上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得出答案。运用所学的知识结合材料分析。
4.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地理教师应灵活运用生活化教学,将地理知识与自然、生活有效地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去认识与了解大自然与生活,增加学生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与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的思维和方法解决生活上的问题,让学生充分利用生活这一媒介学好地理,学以致用,努力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生活化教学的有效性应用可以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1、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生活化教学没有得到切实实施。在新课改的推动下,多数学校纷纷开始投入教学改革。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虽有创新教学方式的举措,但成效不大,特别是生活化教学。许多初中地理教师在采用生活化教学时也只是走个形式而已,没有切实实施其教学方式,导致生活化教学的有效性大大地降低了。
2、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策略
在地理教学中,难免会感到理论知识枯燥无味。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靠“讲”,是很难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主动性的,还会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及地理事物,适时应用于教学中,向学生生动地阐述,让学生乐于接受地理、学习地理、应用地理。
(一)利用乡土地理资源,培养综合分析能力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观察身边的生活,让学生自己真切地感受地理就在自己的实际生活中。例如,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在这一章节中,学生能够了解我国多样的气候特征以及不同气候类型及其分布地区。在学习这些理论知识时学生难免会觉得枯燥,教师可以联系学生所在的地区及季节向学生阐述该地区的气候特点。例如,冬季北方松花江沿岸的雾凇和哈尔冰城市中的冰雕,夏季热带海南三亚的度假胜地。以此为对比,利用乡土地理资源,让学生了解到不同的气候类型对居民生活的影响,进而使学生明确气候和农业的密切关系,学会利用气候资源,因地制宜来发展农业生产。又如人教版七年级地理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作为初中地理的第一课时,教师应给学生树立信心,让他们了解到地理来源于生活,离不开生活。在讲解书中的图片———“风沙掩埋了古文明”这一隐含知识时,可以先让学生积极思考,得出人类应该尊重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结论。通过这个例子,让学生讨论自己家乡的变化,锻炼学生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二)创设课堂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情境教学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教师在地理课堂中应将教材内容同实际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将抽象的地理知识转化为具体鲜活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融入地理教学课堂。教材只是教学过程中的工具,在充分利用教材的同时还应加入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事例来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
(三)积极投身实践,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学习地理的最终目的是运用于生活中,解决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难题。因此,地理教学可以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走进实际生活中。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在地理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来解释理论知识,解决难题,而不是单纯地让学生机械地记忆知识。在学习可持续发展理念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外实践活动或是布置课外作业,让学生自主地发现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办法。
3.完善初中地理课堂生活化教学的措施
(1)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初中地理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观念,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发挥自身的辅导性作用,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地理知识、独立思考与探究地理问题。
(2)结合生活事物学习地理
初中地理教师应训练学生有意识通过观察生活中关系到地理知识的信息,强化自己提炼地理信息的能力,并积极寻找生活中有关地理方面的问题,展开探究。例如,通过看电视新闻了解世界各个地区的气候,结合世界气候分布图记忆典型气候类型与分布地区的典型代表,并结合日常生活的实例认识与了解气候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影响。此外,地图是学好地理的基本要素,没有地图的地理是不存在的,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应强化学生对地图的认识与记忆,如通过图案来记忆我国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的轮廓,如黑龙江省像一把斧头,四川省像一只四脚朝天的乌龟等,这样可以提高学生记忆的兴趣。
(3)结合现实生活案例学习地理
初中地理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可以结合生活实例,通过与实际生活结合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与思维能力。同时可以通过思考、分析、比较、研究各种各样地理现象的生活实例,从中总结出一般性和特殊性的规律,有助于学生丰富自己的地理知识。此外,教师结合的实例应该具有时效性与代表性,如与地理某个知识点息息相关的热点问题,教师应结合热点分析并让学生提出正确的解决方案,让学生将学到的地理知识有效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提高课堂生活化教学的效率。例如,初中地理教师可以提供2013年6月13日发生的“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成功对接的热点背景材料,让学生进行四个步骤分析解决问题:第一步,提取信息。从所给的材料中提取有用信息;第二步,找到隐藏信息。把材料中和答题有关的隐藏信息找出来;第三步:知识反馈。思考所问问题与书本上哪些知识点有联系,这些知识点是什么;第四步,整合知识。把所给信息与书本上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得出答案。运用所学的知识结合材料分析。
4.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地理教师应灵活运用生活化教学,将地理知识与自然、生活有效地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去认识与了解大自然与生活,增加学生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与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的思维和方法解决生活上的问题,让学生充分利用生活这一媒介学好地理,学以致用,努力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生活化教学的有效性应用可以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