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论新时代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

【作者】 洪 云

【机构】 贵州省盘县第八中学

【摘要】信息技术教学在初中学科中已广泛运用,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有利于增加阅读量。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手段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采用多媒体教学已逐步走进课堂,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已起到了重大作用,已显示出教育改革美好的前景。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教学;初中教学;有利性;广泛性
【正文】 
  新时代教学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有着极大的优势,与每个科目都要紧密结合,下面就以初中语文为例,分几点谈一下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一、信息技术教学的运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错,学习兴趣是学生提高成绩的前提条件。在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音频、视频、录音、图片等,把课文内容与情境相结合,调动了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多种感官,从而提供了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能够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新课导入,如果巧妙运用信息技术多媒体课件,精心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境,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开发潜在智慧,也为整堂课的教学作好铺垫,如在《口技》这篇文章的导入中,教师可以视频播放相声《洛桑学艺》,让学生知道口技艺术是我国曲艺园地中的一朵奇葩,口技这种民间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更让学生感觉口技的生动有趣,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强烈地叩击着学生的心灵,同时激发他们对我国民间艺术的兴趣,更能激发起他们学习这篇文章的兴趣。如教学朱自清的《春》,教师可先放一段有关春天风光的幻灯片,花坞春晓、桃红李白等春景激起学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或放一曲《春天在哪里》的录音,创造意境,使学生在美妙的乐曲声中自然进入对课文的学习。这样,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起来,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也使语文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乐园。
  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面向静态呆板的课本和板书,难免枯燥乏味。计算机多媒体的使用便改变了这种乏味的现状。多媒体教学让课堂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体地讲,在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播放一些相关的图片、动画、视频、音频等,这些直观形象、富有吸引力的感性材料,往往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皇帝的新装》本来就是一篇活泼的童话,运用多媒体展示了一幅幅生动有趣的连环画,让学生根据连环画叙述故事,这样枯燥的文字,也因此生动了起来,学生也更乐于参与。又如在教学《春》这篇抒情散文时,我制作了精美的课件,在课中向学生展示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雨图、春风图、迎春图,即将下课时又在教室内响起欢快轻松的春的乐曲——《春天在哪里》,这样不仅,将学生带进形象、生动、色彩缤纷的教学情境之中,使学生感官接受刺激,享受了视觉、听觉上的美。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情绪从上课伊始到结束都持续高涨,学习效果事半功倍。又如《月亮上的足迹》,这是一篇科学小品文,有许多的图片资料和视频资料。如果能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兴趣,也能让抽象的描述变得更为直观。因此,我在设计教学时,就下载了“神州五号”的发射过程,以及阿姆斯特朗等利用仪器在月球上拍摄的图片,这些资源的展示,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因此,对于美文、说明文等某些课文而言,多媒体的直观手段确实是一种成功的帮助,它的出现解决了学生缺乏实际的现场感,难以把握抽象理论这一长期困扰语文教学的难题。它展现出来的生动直观的课堂教学实例远比教师口头描述精彩、完整,大大便利了学生学习,提高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二、信息技术的运用,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
  传统的授课一节课紧紧巴巴,一篇教读课文至少要两节课才能完成,长一些的深一些的甚至要讲三、四节课,多媒体在此则显示了其优越性,它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板书无需再写,轻轻一点即可完成,问题也无需重复两遍三遍,已经摆在大屏幕上了,而且借助于直观的形象,有些内容无需长篇大论,学生已了然在胸。如此下来时间节约不少,课的容量自然加大,长课短讲成为可能。教学传统篇目《社戏》,我运用信息教学手段,让学生观看我制作的课件,学生津津有味的看,热火朝天的谈感受,江南的小桥流水、月下行船、水乡社戏、夜航偷豆等历历在目,那淳朴的乡情、可爱的伙伴、那带着露珠的罗汉豆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自然突飞猛进,结果往常三节课讲完的内容两节课甚至一节课就完成了。这时的多媒体就像是在学生和课文间架起的一条快速道、一座立交桥。
  三、信息技术教学的运用,有利于增加学生阅读量
  语文学科是个涉及范围很广的特殊学科,天文地理,无不涉及,而单靠教材中所介绍的内容,完全满足不了学生学习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利用网络来弥补不足,网络也恰恰满足了学生学习的需要。在课余,教师可以推荐和课文有关的网站,让学生利用搜索网站进行网上观看。如在初中课本中名家名作占很大比例,像鲁迅的作品,到初二上半学期为止学生就已经学过两篇他的文章,学生对他的了解比较多,但这都是表面的,要想深入了解这位伟大的文学家的思想,了解他在文坛上的重要地位,还需要进一步阅读他的作品,感受他的人格魅力。此时可以让学生利用百度等搜索网站查找有关他的生平资料、阅读他的小说、散文、杂文,及一些人对鲁迅的评价等文章。通过了解作家及相关的作品,可以丰富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网上阅读,既节省了金钱,又节约了时间,而且网络资源的丰富性是一般书籍所无法与之相比的。
  总之,运用新时代媒体教学技术改变了学生接受学习的死板方式,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平台,给学生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教学过程由传统的传授知识变为学生发现知识、探索讨论知识、理解分析总结知识、增长知识的过程,同时,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学得兴趣盎然,老师教得生动活泼,达到激情引趣,以情促思,寓教于乐的目的。在课程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已经逐渐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我们完全相信,在轰轰烈烈的教学改革中,信息技术将以其它教学手段无可比拟的优势,已逐步走进课堂,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从而使学生整体素质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