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如何在生物课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作者】 马畔菊
【机构】 湖北省房县实验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标的全面实施。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是当前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由原来被动接受的学习模式改变为主动学习、乐于学习的模式。让学生在自学和合作的过程中提高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讨论探究互助中既帮别人解决了问题,也被别的同学帮助解决了问题,而在这样的和谐课堂中,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还能够增强学生的班级向心力和凝聚力,增强学生的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怎样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呢?下面谈一谈在生物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的融洽程度也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一个非常融洽的师生关系带来了宽松愉悦的课堂气氛。同学们个个没有怨气,情绪饱满。他们怀着对老师的爱,对生物的爱,积极思考,勇于探索,大胆质疑,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这样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就充分展示出来。老师怀着对学生的爱在课堂中解疑释惑,循循善诱,指点迷津,教师就引领主导的作用。假如没有融洽的师生关系,课堂不是一潭死水就是乱哄哄一片,连正常的教学秩序都难以维持,怎能谈得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课堂中占主角唱大戏。所以,没有良好的师生关系,就没有教师工作的激情,就没有学生学习的热情,就无法实施新课改条件下课堂教学改革。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同学们学习地理的兴趣,他们才会主动学习生物,在课堂中去积极思考,自觉配合老师的教学工作,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那么,如何激发同学们学习生物的兴趣呢?
1.利用俗语、成语、精彩诗句导入新课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生物课堂教学是一个整体,新课的导入是教学的第一环节,它的主要任务是要使学生明确本节课所要学习的主要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通过讲述达尔文的故事导入《生命的起源与进化》;以“大树底下好乘凉”导入《蒸腾作用》;以“树怕伤皮,不怕空心”导入《运输作用》;以“种豆得豆,种瓜得瓜”、“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导入《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以“非典”、“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导入《预防传染病》;也可通过“望梅止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导入《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导入《食物链与食物网》;以“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导入《植物的营养生殖》。
精彩的有效情景导入在每节课仅占几分钟或几句话,然而这几分钟或几句话所起的作用却很重要,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抓住学生的心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情景导入要有助于学生了解与掌握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明确学习本节知识的目的及对后续所起作用;有效情景导入要能够起到衔接作用,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有效情景导入要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对学生提供刺激,使得刺激情景能够被学生知觉到,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情感上升到最佳的学习状态;有效情景导入要做到引人入胜,具有一定的风趣,但又要注意思想性、科学性,雅而不俗。
2.运用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所谓设置问题的情境,就是从学生熟悉的或感兴趣的社会现象、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揭示一些有科学研究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分析解决,以引发学生的认知需要,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例如,在学习“细胞核是控制中心”时,课件展示多利羊的身世,创设问题情景;在讲人的生殖时补充“试管婴儿”技术;
在学习“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这一节时,进行如下设计,创设问题情景。
师:有一天,小王同学起床晚了,没有吃早饭就匆忙到了学校。上第一节课时他就感到很饿、无力、心慌、头晕、还直出冷汗等,皮肤也很苍白。第二节是体育课,可是一向身体很健康的小王却昏倒在了地上。老师和同学们迅速把他送到医院,医生检查时发现,小王脉搏快而弱,呼吸短促,瞳孔扩大,血糖降至45 mg/100 mL以下。同学们想一想:小王可能得了什么病?学生对这个平时习以为常的生活现象,一时无法得出答案,这样就一下子紧紧抓住了学生,激起他们了解其中原理的兴趣。
三、精心准备教学设计
新课改实施以来,广大教师积极投身到新课改中来。新课改要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前教科书侧重呈现式,呈现了传授内容的过程和结果,而现在的教科书则突出探索的过程,就要求学生在探索过程中摸索出结果。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彻底抛弃满堂灌得做法,要把思考的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去思考、实践、总结;比如说:推行“3357”教学结构,即上课后3分钟学生或教师阐述学习目标,也即三个问题的学习说明;之后35分钟师生解决3个问题(完成教学内容的传授);最后7分钟课堂消化,一般由学生复述学习收获。这样,对于备课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一节新课,先如何铺垫,创设情境,在教师精心备课中无不体现了以生为主,以师为引导作用的新课改要求。在复习巩固环节中,教师与学生共同订正。在总结环节中,老师让学生自己总结,“这节课我们有哪些新的收获?”在新的教学环境下,我们要坚定不移走创新教法之路,只有教法创新,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
四、让学生主体参与课堂小组合作学习
强化学生课堂主体作用,就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中解放思想,主动实践,积极探索,总结规律。要多观察、勤思考。通过观察,我们对一个问题有了认识。但要弄清它的本质,我们必须引导学生去勤于思考。只有勤于思考,我们才能揭示问题的来龙去脉,才能把新旧知识点联系起来去全盘分析,才能找出问题的症结。只有勤于思考,才会使学生的思维更敏捷。多讨论,多合作在学生自主探究新知的过程中,我们常常将学生四人或六人分成一组,让他们在一起自由讨论,发表不同的看法与见解。他们在合作探究讨论过程中学会了参与,学会了倾听他人,更学到了他人的长处,发现了自己认识上的不足。一般来说,重点的问题,应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重点的问题”指对学生数学素养形成和发展关系密切的内容,包括对有关概念的理解,对解题方法的把握以及生物知识的能力等。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过程中也培养了他们的团队精神,体验了合作的快乐。
总之,为了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果,我们必须摆正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既要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求索,不依不赖,大胆设疑,敢于钻研,而教师要放开手脚,大胆创新,勇于改革,做学生学生物的引导者,领路人。
一、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的融洽程度也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一个非常融洽的师生关系带来了宽松愉悦的课堂气氛。同学们个个没有怨气,情绪饱满。他们怀着对老师的爱,对生物的爱,积极思考,勇于探索,大胆质疑,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这样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就充分展示出来。老师怀着对学生的爱在课堂中解疑释惑,循循善诱,指点迷津,教师就引领主导的作用。假如没有融洽的师生关系,课堂不是一潭死水就是乱哄哄一片,连正常的教学秩序都难以维持,怎能谈得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课堂中占主角唱大戏。所以,没有良好的师生关系,就没有教师工作的激情,就没有学生学习的热情,就无法实施新课改条件下课堂教学改革。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同学们学习地理的兴趣,他们才会主动学习生物,在课堂中去积极思考,自觉配合老师的教学工作,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那么,如何激发同学们学习生物的兴趣呢?
1.利用俗语、成语、精彩诗句导入新课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生物课堂教学是一个整体,新课的导入是教学的第一环节,它的主要任务是要使学生明确本节课所要学习的主要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通过讲述达尔文的故事导入《生命的起源与进化》;以“大树底下好乘凉”导入《蒸腾作用》;以“树怕伤皮,不怕空心”导入《运输作用》;以“种豆得豆,种瓜得瓜”、“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导入《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以“非典”、“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导入《预防传染病》;也可通过“望梅止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导入《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导入《食物链与食物网》;以“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导入《植物的营养生殖》。
精彩的有效情景导入在每节课仅占几分钟或几句话,然而这几分钟或几句话所起的作用却很重要,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抓住学生的心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情景导入要有助于学生了解与掌握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明确学习本节知识的目的及对后续所起作用;有效情景导入要能够起到衔接作用,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有效情景导入要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对学生提供刺激,使得刺激情景能够被学生知觉到,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情感上升到最佳的学习状态;有效情景导入要做到引人入胜,具有一定的风趣,但又要注意思想性、科学性,雅而不俗。
2.运用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所谓设置问题的情境,就是从学生熟悉的或感兴趣的社会现象、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揭示一些有科学研究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分析解决,以引发学生的认知需要,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例如,在学习“细胞核是控制中心”时,课件展示多利羊的身世,创设问题情景;在讲人的生殖时补充“试管婴儿”技术;
在学习“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这一节时,进行如下设计,创设问题情景。
师:有一天,小王同学起床晚了,没有吃早饭就匆忙到了学校。上第一节课时他就感到很饿、无力、心慌、头晕、还直出冷汗等,皮肤也很苍白。第二节是体育课,可是一向身体很健康的小王却昏倒在了地上。老师和同学们迅速把他送到医院,医生检查时发现,小王脉搏快而弱,呼吸短促,瞳孔扩大,血糖降至45 mg/100 mL以下。同学们想一想:小王可能得了什么病?学生对这个平时习以为常的生活现象,一时无法得出答案,这样就一下子紧紧抓住了学生,激起他们了解其中原理的兴趣。
三、精心准备教学设计
新课改实施以来,广大教师积极投身到新课改中来。新课改要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前教科书侧重呈现式,呈现了传授内容的过程和结果,而现在的教科书则突出探索的过程,就要求学生在探索过程中摸索出结果。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彻底抛弃满堂灌得做法,要把思考的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去思考、实践、总结;比如说:推行“3357”教学结构,即上课后3分钟学生或教师阐述学习目标,也即三个问题的学习说明;之后35分钟师生解决3个问题(完成教学内容的传授);最后7分钟课堂消化,一般由学生复述学习收获。这样,对于备课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一节新课,先如何铺垫,创设情境,在教师精心备课中无不体现了以生为主,以师为引导作用的新课改要求。在复习巩固环节中,教师与学生共同订正。在总结环节中,老师让学生自己总结,“这节课我们有哪些新的收获?”在新的教学环境下,我们要坚定不移走创新教法之路,只有教法创新,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
四、让学生主体参与课堂小组合作学习
强化学生课堂主体作用,就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中解放思想,主动实践,积极探索,总结规律。要多观察、勤思考。通过观察,我们对一个问题有了认识。但要弄清它的本质,我们必须引导学生去勤于思考。只有勤于思考,我们才能揭示问题的来龙去脉,才能把新旧知识点联系起来去全盘分析,才能找出问题的症结。只有勤于思考,才会使学生的思维更敏捷。多讨论,多合作在学生自主探究新知的过程中,我们常常将学生四人或六人分成一组,让他们在一起自由讨论,发表不同的看法与见解。他们在合作探究讨论过程中学会了参与,学会了倾听他人,更学到了他人的长处,发现了自己认识上的不足。一般来说,重点的问题,应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重点的问题”指对学生数学素养形成和发展关系密切的内容,包括对有关概念的理解,对解题方法的把握以及生物知识的能力等。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过程中也培养了他们的团队精神,体验了合作的快乐。
总之,为了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果,我们必须摆正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既要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求索,不依不赖,大胆设疑,敢于钻研,而教师要放开手脚,大胆创新,勇于改革,做学生学生物的引导者,领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