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三学”教学促进学生终生会学习

【作者】 孙庆有

【机构】 吉林省集安市榆林镇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三学”——自学、互学、导学。“三学”是依据新课标要求而产生的教学模式。它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自学、互学,从而最终达到教是为了不教学生自己就能学的目的。这里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谈几点想法。 
  一、导学
  “导学”是“三学”教学模式的关键之一。正确引导学生如何学习就像篮球场上的教练指导队员如何打球一样,让学生如何在学习场上去尽情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自己的学习潜能,能学会创造性的学习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作为教师要时刻想着今天的教是为了将来的不教,要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会不用老师教自己就会学的本领,当有一天他们离开老师时自己走向社会不断学习,为适应时代的发展与进步而继续学习。因此,教师要潜下心来研究如何引导学生爱学习、会学习尤为重要。在引导学生如何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从备课入手,首先研究导什么?如何导?才能做到引导时得心应手。导什么呢?1、要引导学生有学习兴趣,有了学习兴趣学生才能爱学习,只有爱学习才能主动自学。2、要引导有好的自学方法,有了好的自学方法才能自己解决自己要解决的问题。3、要引导学生学会当他们在自学的过程中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时如何与别人共同研究来解决。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自学、互学呢?1、要引导学生从兴趣入手,让学生从简单问题开始自学,提出的问题要像摘果子一样,让学生一翘脚就能摘到果实。并尝到果子的香甜。要根据学生的能力。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在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学时时千万不能让学生感到高不可攀,使之学生丧失自学的信心。2、当学生对自己自学有了信心后,再提出学生自己不好解决的问题,这时教师要及时引导他们怎样别人交流互学。开始教师和他们一起解决,而后引导他们和同学之间共同解决。当学生学会与同学共同解决问题后,教师再设置一些问题让他们不在和师生一起的时间里去解决,再引导他们与师生以外的人交流。这样逐渐的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互学的习惯。3、指导学生自学、互学教师要千方百计研究引导的策略与方法。如我在零四年教过的那个班级时,我经过多方面培养引导,学生的自学能力很强。班里有不小一部分同学学习一篇课文时,自己基本上可以解决本课要求的学习内容,我就经常引导他们自己查找资料准备课程。让他们走上讲台带领全班同学上课。上课时我当一名学生坐在学生中间,当这名同学所讲的内容与本课教学要求偏离或重点把握不准时,我就选择适当时机提出相关问题,引导这名同学带领我们全班同学共同研究解决,起到了一个导向的作用。从而培养了学生自学、互学的能力。
  二、自学
  自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今天的教是为了将来不教自己就能学,使他们将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自学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必须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现在的学生不难看出,有很多学生不爱学习,从何谈起自学呢?出了前面我所讲的循序渐进以外,更重要的是要交给学生自学方法,让学生知道怎样自学。我在教学时让学生自学某一个时首先教给学生一个方法然后再让学生按照放放风自学。如在教学生学习加减应用题时按照这样的方法自学:“有比要比谁谁,谁大谁小要分清,求大数用加,求小数用减,求和必用加,求多多少、少多少都用减。”比如:小红有10支铅笔,小刚比小红多2支,求小有几支?先让学生比一比小红和小刚谁是大数?谁是小数?一比很明显小刚是大数,求小刚就是求大数,就用加法。再如:小红有10支铅笔,比小刚多2支,求小刚有几支?一比很清楚小刚是小数,求小数用减法。这样能避免小学生一看多就加,一看少就减的思维错误。再如教学乘法应用题时设计同样的方法:“有倍也比谁比谁,谁大谁小要分清,求大数用乘,求小数用除,求积用除,求倍数用除。”如:一个农场养鸡50000只,养的鸭是鸡2倍,养鸭多少只?学生一比就清楚,养的鸭是大数,求鸭多少只就用乘法。再比如:一个农场养鸡50000只,是鸭的2倍,求鸭多少只?同学一比就知道鸭是小数用除法来解决。我在和同学们一起学习数量单位换算时,设计这样一个方法:“要变先看谁变谁,谁高谁低要分清,低变高除进率,高变低乘进率。”就这样,我在带领同学们学习任何一样知识时都教给他们一个自学方法,让他们按照方法去自学。使他们轻松愉快的学习知识,他们越学越爱学,越学越会学,长时以往他们就养成了无论学什么都要讲究一个方法,同时也养成了自学习惯。
  三、互学
  “互学”我们不要简单的看成是在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学习,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学习只是互学的一种方式而已。更重要是培养他们在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时能主动的与他人交流合作学习的过程。它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学习的习惯。这里我想谈两点看法:
  1、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学习这一点从过去的课堂上看,出现了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只是作为课堂上的一个环节出现在课堂上,不能真正起到互学合作的目的。在我看来小组合作学习应该培养学生互学的习惯,让学生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因此小组合作学习这一环节教师要灵活运用,一定要把握适当的时机采取小组学习方式,什么时候需要就在什么时候进行,一节课需要几次就搞几次,不需要就不搞。那么什么时候搞呢?就是在课堂上学生自学出现了个人解决不了的问题时就可以让大家共同交流解决,什么后出现就在什么搞,不出现就不必搞。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及时参与并把握小组合作学习情况及时给予引导,使之学生在小组学习中真正达到合作互学的效果,从中学会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出现时能主动与别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
  2、培养学生学会在课堂以外的互学方式。我们大家都会体验到,我们成年人有了疑难问题时能主动向别人请教并共同研究,从中获取正确信息,从这不难看出互学的重要性。我们知道:谁能不断学习,谁不耻下问,谁的知识就渊博。但有的人就截然相反,其中重要的原因是没有养成互学的习惯,要面子不好意思,因此我们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向别人请教、与他人交流,在长期的培养过程中使他们养成爱与他人交流的习惯,从而让他们学会互学,为自学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