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构建和谐的初中政治课堂之我见
【作者】 姜先朗
【机构】 贵州省六盘水市第六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当“中国梦”成为我们时代的精神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我们的行动指南,新时代对我们初中政治课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如何构建一个和谐的政治课堂?如何使学生乐学爱学政治?如何使政治理论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相联?这是我们初中政治教师必须追问并不断给出回答的问题。让学生爱上政治课,无疑是当前摆在政治教师面前的一个紧迫性的大问题。
一、当前政治课堂不和谐现状的原因探析
1、受中考指挥棒的影响
一份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现状的调查显示,认为学习政治课首先是为了“中考需要”的占51%。这说明绝大部分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动机仅仅是受中考指挥棒的影响。近几年,中考政治采取了开卷考的考试形式,这就更使不少学生丧失了学习政治课的动力。很多学生以为开卷考不需要记忆,只要在书本或者资料上找得到就可以了。结果,真正考试的时候,答案在哪里就一下子找不到了。笔者以为,学习动机的丧失,是当前政治课堂不和谐的直接动因。
2、教学方法陈旧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我们面对的学生,经历了小学新课改的熏陶,对于课堂的情景性要求越来越高,小学各科教师为了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创设了一个个生动的情景,使学生对课堂充满期待。这种期待感又促使他们在迫切的状态下展开积极而有意义的学习。但到了初中,政治课一下子变成不少是开放性的问答题,习惯了定向思维的学生突然就变得茫然了。
基于传统教育观念的强势影响,不少政治教师仍然坚持专制的,封闭的,单一的教学方法。过分强调学科知识及接受学习,不能满足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要求,政治课教师在日新月异的时代变化中没有及时的与时俱进,自然容易引起学生的排斥。目前,随着适合教育、生本教育理论的普及,不少政治教师的课堂有了较大的改观,很多老师还参加了“学?导?用”分层教学模式的教改尝试,为沉闷的课堂引入了清新的气息。但由于受长期的习惯性教法的影响,很多老师还是不能一下子接受全新的教学观念。教师讲的理论空洞,抽象说教成份浓,教学方法陈旧,是学生不愿学政治,导致政治课堂不和谐的根本原因。
3、实用主义的学习思想依然根深蒂固
当前,科技的高速发展,人们日益看重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重大价值。似乎自然科学主宰了社会发展的全部,人们普遍的有实用主义的倾向。那句:“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只差没有改成“学好数理化、走遍宇宙都不怕”了。事实上,神七升空,中国龙芯的研制,中国经济的腾飞,也的确离不开自然科学的巨大威力。许多学生和家长都认为,政治科是“小儿科”只要考前临时抱佛脚突出性的记忆一下,看一看就不成问题,认识不到真正决定人的本质的其实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
4、社会不良现象的负面影响
当前,社会上确有一些不良现象,如学校、政府机关在各项检查中的弄虚作假,企业在营销过程中以次充好,社会上拜金主义思潮导致一部分人见利忘义。甚至一些家长在思想深处也受此影响不小。比如,为了追求升学率,主张学生用大量的课余时间去解答数学、英语习题,甚至东家西家去找老师补习数学、英语。有些学生和家长甚至认为政治课讲的都是些假大空的骗人的东西。理论与实践脱节,说的与做的不一致,导致学生不用心学习政治课,这对构建和谐的政治课堂带来严重影响,甚至是致命的冲击。
面对以上种种当前政治课堂不和谐的现状,作为一名初中政治课教师,当之务急就是要通过自己的多方努力,消除学生的思想障碍,端正学习动机,加强政治课的趣味性与生活性,构建起一个有自己特色的和谐的初中政治课堂。
二、构建和谐初中政治课堂的思考与尝试
1、加强思想教育,促进学习动机
素质教育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但应试教育的影响还不可能一下根除,要让学生明白,素质能力强的教育一定不用害怕考试,但会考试却并不代表个人能力素质的提高。单纯的应试教育造就了一大批找不到工作的本科生,硕士生、甚至博士生。而创业能力强的,那怕是小学生、初中生也成了总裁,经理、董事长。我们素质教育的目标重在培养能力,重在使每一个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即使中考不考政治,但它的学习价值依然存在。开设政治课,不仅仅是学习其系统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它的德育功能和能力功能,当今社会,无论考试还是实践,都特别重视品德和能力的考查。学习成绩好,考分高,固然值得学习,值得表扬,但它仅是一个人素质的一个侧面,不足以反映全貌。思想品德好,学习成绩不好,不一定是次品,但学习成绩好,思想品德不好,却一定是危险品。我国自古以来,一直都强调“道德文章”,始终把道德修养放在第一位,在个人素质结构体系中,做一个高尚的人,做一个有修养的人,始终应该是我们学习的终极目标。只有这样,才会是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否则,会失得其反。
思想政治课还帮助我们建立起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荣辱观。当前,社会压力加剧,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如果没有健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就容易使自己陷入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的泥谭,使自己的人生失去动力与方向。不放弃政治课的学习,将有助于我们建立起健全的人格。我们的思想品质,情操意志,心理个性要在政治学习中升华!通过政治课的学习,还要提高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为将来个人的参政议政的准备条件。
总之,我们要通过思想教育,帮助学生端正认识,转变观念,使他们能以积极的心态去关注社会热点,关注生活,从而为自己的未来发展寻找到新的机遇。而不应将个人的好感,情绪的好坏,中考是否容易通过等作为学习政治课与否的参照标准,这样,学生从思想上接受了政治课,就为构建和谐的初中政治课堂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2、改进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已失去兴趣的学生来说,在课堂上很少能主动回答教师的提问,更不用说发表自己的见解了,如果听之任之,就会使课堂被动的陷入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方式。这就更加束缚了学生思维,被动学习使课堂索然寡味,师生都感到厌烦。
借鉴新课改的成功经验,我们仍然要坚持“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原则,但由于初中学习课时有限,我们不可能象小学时那样把整个课堂完全交给学生。如何在传统的教学与新课改的自主学习中找到一个适合我们初中生学习的教学方法呢?
为了让所有的学生都能积极思考,提高政治课课堂的听课质量,在讲解教材知识点时,我都要适时巧设一系列由易到难,学生必须认真思考才能解决的疑问和悬念,以激发学生质疑和释疑的兴趣,我在讲解时喜欢用几个环环相扣,步步深入的思考题来展开新课。这样,促使学生能带着疑问思考,教师再一步步的引导解题,让学生体验到靠自身能力解答问题的喜悦。
这样的课堂,不仅使学生在质疑答题中获取了相关的知识,而且一石激起千层浪。在问与答的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的悬念疑问,还能激发学生平静无波的脑海中思维的涟漪,进而激发他们浓厚的求知欲,把学生的间接兴趣引导到直接兴趣上,自觉进入主动挥索的学习状态上来。
3、贴近生活,回归生活,是和谐政治课堂的必然要求
这一点,是我们新课改的主旨。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思想政治理论性强,许多理论观点都要通过具体、真实,贴近生活的实例来说明,学生才容易接受,说服力才强。
让课堂教学更具有生活真实,让教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顺应新课改要求,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学习方式,它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政治课堂更和谐,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和谐初中政治课堂追求的是和谐的师生关系
以上,我们都是在知识层面上强调构建和谐的政治课堂的。但知识毕竟是客观的,也是建构和谐课堂的一种手段。我们的目的还是要落实到人与人的关系上来,那就是,要通过构建和谐的政治课堂,达到师生关系融洽的目的。
学生喜欢老师,也会喜欢他们教的课程,融洽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绪。因此,教师不仅在思考上,教学方法上影响学生,而且要以个人的人格力量对学生富有感召力。教师的言行举止,穿衣打扮,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在无形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不仅在知识上有充分的储备,也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学习新的教学理念,以自身的学习感染学生,做一个终身学习的发展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仪表端庄,平易近人,亲切自然,师生之间要互相尊重,以诚相待。多进行情感交流,把教学变成平等的对话与交往,培养学生对自己的亲切感,创造一个师生心理相容的良好环境,使政治课堂充满和谐的气氛。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才能真正培养起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
政治课的学习是关系到学生今后人生幸福的大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荣辱观的确立也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就这一点来说,初中政治课教师任重而道远,让每个孩子在和谐的政治学习中感受到幸福与快乐,让每个孩子都在政治学习中受益无穷,这应该成为我们政治教师的追求!本人愿就此文与各位同行展开交流。由于本人水平所限文中不足之处一定不少,愿本文能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发更多的同行来思考,那正是我期盼的!
一、当前政治课堂不和谐现状的原因探析
1、受中考指挥棒的影响
一份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现状的调查显示,认为学习政治课首先是为了“中考需要”的占51%。这说明绝大部分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动机仅仅是受中考指挥棒的影响。近几年,中考政治采取了开卷考的考试形式,这就更使不少学生丧失了学习政治课的动力。很多学生以为开卷考不需要记忆,只要在书本或者资料上找得到就可以了。结果,真正考试的时候,答案在哪里就一下子找不到了。笔者以为,学习动机的丧失,是当前政治课堂不和谐的直接动因。
2、教学方法陈旧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我们面对的学生,经历了小学新课改的熏陶,对于课堂的情景性要求越来越高,小学各科教师为了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创设了一个个生动的情景,使学生对课堂充满期待。这种期待感又促使他们在迫切的状态下展开积极而有意义的学习。但到了初中,政治课一下子变成不少是开放性的问答题,习惯了定向思维的学生突然就变得茫然了。
基于传统教育观念的强势影响,不少政治教师仍然坚持专制的,封闭的,单一的教学方法。过分强调学科知识及接受学习,不能满足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要求,政治课教师在日新月异的时代变化中没有及时的与时俱进,自然容易引起学生的排斥。目前,随着适合教育、生本教育理论的普及,不少政治教师的课堂有了较大的改观,很多老师还参加了“学?导?用”分层教学模式的教改尝试,为沉闷的课堂引入了清新的气息。但由于受长期的习惯性教法的影响,很多老师还是不能一下子接受全新的教学观念。教师讲的理论空洞,抽象说教成份浓,教学方法陈旧,是学生不愿学政治,导致政治课堂不和谐的根本原因。
3、实用主义的学习思想依然根深蒂固
当前,科技的高速发展,人们日益看重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重大价值。似乎自然科学主宰了社会发展的全部,人们普遍的有实用主义的倾向。那句:“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只差没有改成“学好数理化、走遍宇宙都不怕”了。事实上,神七升空,中国龙芯的研制,中国经济的腾飞,也的确离不开自然科学的巨大威力。许多学生和家长都认为,政治科是“小儿科”只要考前临时抱佛脚突出性的记忆一下,看一看就不成问题,认识不到真正决定人的本质的其实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
4、社会不良现象的负面影响
当前,社会上确有一些不良现象,如学校、政府机关在各项检查中的弄虚作假,企业在营销过程中以次充好,社会上拜金主义思潮导致一部分人见利忘义。甚至一些家长在思想深处也受此影响不小。比如,为了追求升学率,主张学生用大量的课余时间去解答数学、英语习题,甚至东家西家去找老师补习数学、英语。有些学生和家长甚至认为政治课讲的都是些假大空的骗人的东西。理论与实践脱节,说的与做的不一致,导致学生不用心学习政治课,这对构建和谐的政治课堂带来严重影响,甚至是致命的冲击。
面对以上种种当前政治课堂不和谐的现状,作为一名初中政治课教师,当之务急就是要通过自己的多方努力,消除学生的思想障碍,端正学习动机,加强政治课的趣味性与生活性,构建起一个有自己特色的和谐的初中政治课堂。
二、构建和谐初中政治课堂的思考与尝试
1、加强思想教育,促进学习动机
素质教育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但应试教育的影响还不可能一下根除,要让学生明白,素质能力强的教育一定不用害怕考试,但会考试却并不代表个人能力素质的提高。单纯的应试教育造就了一大批找不到工作的本科生,硕士生、甚至博士生。而创业能力强的,那怕是小学生、初中生也成了总裁,经理、董事长。我们素质教育的目标重在培养能力,重在使每一个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即使中考不考政治,但它的学习价值依然存在。开设政治课,不仅仅是学习其系统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它的德育功能和能力功能,当今社会,无论考试还是实践,都特别重视品德和能力的考查。学习成绩好,考分高,固然值得学习,值得表扬,但它仅是一个人素质的一个侧面,不足以反映全貌。思想品德好,学习成绩不好,不一定是次品,但学习成绩好,思想品德不好,却一定是危险品。我国自古以来,一直都强调“道德文章”,始终把道德修养放在第一位,在个人素质结构体系中,做一个高尚的人,做一个有修养的人,始终应该是我们学习的终极目标。只有这样,才会是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否则,会失得其反。
思想政治课还帮助我们建立起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荣辱观。当前,社会压力加剧,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如果没有健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就容易使自己陷入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的泥谭,使自己的人生失去动力与方向。不放弃政治课的学习,将有助于我们建立起健全的人格。我们的思想品质,情操意志,心理个性要在政治学习中升华!通过政治课的学习,还要提高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为将来个人的参政议政的准备条件。
总之,我们要通过思想教育,帮助学生端正认识,转变观念,使他们能以积极的心态去关注社会热点,关注生活,从而为自己的未来发展寻找到新的机遇。而不应将个人的好感,情绪的好坏,中考是否容易通过等作为学习政治课与否的参照标准,这样,学生从思想上接受了政治课,就为构建和谐的初中政治课堂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2、改进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已失去兴趣的学生来说,在课堂上很少能主动回答教师的提问,更不用说发表自己的见解了,如果听之任之,就会使课堂被动的陷入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方式。这就更加束缚了学生思维,被动学习使课堂索然寡味,师生都感到厌烦。
借鉴新课改的成功经验,我们仍然要坚持“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原则,但由于初中学习课时有限,我们不可能象小学时那样把整个课堂完全交给学生。如何在传统的教学与新课改的自主学习中找到一个适合我们初中生学习的教学方法呢?
为了让所有的学生都能积极思考,提高政治课课堂的听课质量,在讲解教材知识点时,我都要适时巧设一系列由易到难,学生必须认真思考才能解决的疑问和悬念,以激发学生质疑和释疑的兴趣,我在讲解时喜欢用几个环环相扣,步步深入的思考题来展开新课。这样,促使学生能带着疑问思考,教师再一步步的引导解题,让学生体验到靠自身能力解答问题的喜悦。
这样的课堂,不仅使学生在质疑答题中获取了相关的知识,而且一石激起千层浪。在问与答的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的悬念疑问,还能激发学生平静无波的脑海中思维的涟漪,进而激发他们浓厚的求知欲,把学生的间接兴趣引导到直接兴趣上,自觉进入主动挥索的学习状态上来。
3、贴近生活,回归生活,是和谐政治课堂的必然要求
这一点,是我们新课改的主旨。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思想政治理论性强,许多理论观点都要通过具体、真实,贴近生活的实例来说明,学生才容易接受,说服力才强。
让课堂教学更具有生活真实,让教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顺应新课改要求,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学习方式,它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政治课堂更和谐,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和谐初中政治课堂追求的是和谐的师生关系
以上,我们都是在知识层面上强调构建和谐的政治课堂的。但知识毕竟是客观的,也是建构和谐课堂的一种手段。我们的目的还是要落实到人与人的关系上来,那就是,要通过构建和谐的政治课堂,达到师生关系融洽的目的。
学生喜欢老师,也会喜欢他们教的课程,融洽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绪。因此,教师不仅在思考上,教学方法上影响学生,而且要以个人的人格力量对学生富有感召力。教师的言行举止,穿衣打扮,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在无形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不仅在知识上有充分的储备,也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学习新的教学理念,以自身的学习感染学生,做一个终身学习的发展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仪表端庄,平易近人,亲切自然,师生之间要互相尊重,以诚相待。多进行情感交流,把教学变成平等的对话与交往,培养学生对自己的亲切感,创造一个师生心理相容的良好环境,使政治课堂充满和谐的气氛。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才能真正培养起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
政治课的学习是关系到学生今后人生幸福的大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荣辱观的确立也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就这一点来说,初中政治课教师任重而道远,让每个孩子在和谐的政治学习中感受到幸福与快乐,让每个孩子都在政治学习中受益无穷,这应该成为我们政治教师的追求!本人愿就此文与各位同行展开交流。由于本人水平所限文中不足之处一定不少,愿本文能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发更多的同行来思考,那正是我期盼的!